颍泉区生猪产业“二高、二低”问题及建议
2023-09-20常魁赵荣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文│常魁 赵荣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目前,生猪产业存在“二高、二低”:种源对外依存度高、养殖陈本高,地方猪养殖规模化低、产业竞争力低。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对该问题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调研分析,全方位梳理颍泉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定位、发展趋势;生猪产业存在“二高、二低”等突出问题,反映了生猪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只有把种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畜牧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一、种源对外依存度高
1.地方猪资源保护面临“一贫如洗”。2009年颍泉区阜阳市金阳农林有限公司曾取得皖北黑猪(又称虎头猪)保种场省级经营许可,先后从太和、颍泉、涡阳等地共挖掘收集90头能繁母猪、5头公猪,因饲养成本、市场价格、政府保种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2012年,该公司自愿放弃皖北黑猪该保种工作,三年下来,每头能繁母猪年均亏损近一万元,商品猪料肉比高达5.3∶1。目前,皖北黑猪地方品种在颍泉区几乎绝迹。
2.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百废待兴”。颍泉区现有能繁母猪均为“大白”“长白”“大长”“长大”等品种,当前养殖普遍以瘦肉型猪为主,主要变现为料肉比低,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瘦肉型品种都是国外品种杂交后扩繁而来,主要来源基本依靠外购。
第一层次表现:供精站。阜阳市是畜牧业大市,无一家国家核心育种猪场,颍泉区也不例外,目前颍泉区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大型猪场24家,大部分繁殖采取人工授精,而颍泉区未布局1家供精站(其中存在1家种公猪站为颍泉牧原内部使用),优良种源全部依靠外购。
第二层次表现:扩繁能力不足。颍泉区2012年以前有2家祖代种猪场分别是阜阳市金阳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市三和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1家父母代种猪场为阜阳市白洋湖良种猪场,目前3家已不再从事种猪生产经营。2021年安徽昊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开突破口,引进国外品系原种猪160头,成功办理祖代种猪场省级生产经营许可;但生产的优质种猪仍满足不了周边需求,种猪还需外购。2019年,颍泉区出台实施《颍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对从市外引进的能繁母猪、原种猪进行奖补,共奖补能繁母猪9165头,原种猪1360头,而当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06万头,51%为外省引进。
第三层次表现:政校企合作不紧密。地方品种在保护的基础上也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如何让被保护的品种发挥其优势,而不是仅仅圈个场地保护起来,保种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科研单位和保种企业有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尽快补齐短板,既突出主导品种提升,又注重地方品种开发。
3.建议。一是加快成立专门育种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做到育种问题能找到人、找对人。二是政府积极做好引导,加大地方资金支持,协调土地、用电、资金、人才等要素。三是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审”开发体系,加快对皖北黑猪保种、选育、新品系开发工作。
二、养殖业成本高
颍泉区养猪场在非洲猪瘟之前饲养成本每千克在13元左右,目前饲养成本已接近17.2元,比以前成本高出32%,养殖成本提高主要表现。
1.养殖利润压缩。生猪养殖的成本中饲料约占60%左右,颍泉区生猪养殖目前以自繁自养、出售仔猪、专业育肥为主,以颍泉区聚鑫养殖场专业育肥为例,该场2022年8月从颍泉区禾丰农牧以650元/头购进15千克仔猪1000头,近期以每千克22元出售,平均体重为120千克,每头猪饲料成本1281元,防疫、人工、水电等成本200元,该养殖户每头猪盈利509元,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60.1%。虽然目前玉米、豆粕价格较50周有所下降,但由于2022年秋季农作物受灾、国际贸易等因素,饲料投入占养猪成本比例仍居高不下。
2.防控成本增加。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水平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对猪场管理、饲料、车辆、人员、消毒等防护要求更严,如颍泉区宁老庄镇国豪养殖场,该场自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是区内生猪养殖场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一家养殖场,原因是提高了防疫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物安全防控消毒、非洲猪瘟检测费增高50%。
( 2 ) 人 工 管 理 成 本 增 高5 0%~6 0%,人员工资成本提升40%,效率降低10%~20%。
(3)生物安全防控设施建设、改建等投入成本增加20%。合计:每出栏一头生猪提高成本250元左右。
3.行情起伏不定。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出现2018—2022市场行情飘忽不定,但通过国家、省、市完善的预警调控政策,生猪市场今后将在一定合理区间运行,基本不会出现幅度较大的跌涨。
4.建议。政府和养殖场要积极寻求降低饲料养殖成本,一方面饲料配方营养转化为低蛋白日粮,降低豆粕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可代替原粮,如小麦、糙米、DJS等来代替部分玉米和豆粕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三、地方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低
皖北黑猪在颍上有省级保种场,颍泉目前没有地方猪保种项目和保种场,地方猪养殖很少,形不成规模、品牌,也就无法在价格上形成比较大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更不用说养殖经济效益,政府可利用自身影响力,向广大群众宣传当地特色生猪品种,并将特色品种端到餐桌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再和普通猪肉做对比,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差别,这样群众才能会为高品质的地方猪买单。
建议:由市一级牵头,收集分散的皖北黑猪,集中进行保护和开发,统一品牌、扩大市场,学习安庆“六白猪”保种开发做法,把皖北黑猪产品做成高端消费档次。
四、产业竞争力低
1.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近年来因拆迁、环评等因素,颍泉区原有的三家生猪屠宰场均已拆除或停业,颍泉区年出栏育肥猪超40余万头,辖区内却无一家生猪屠宰场,屠宰工作只能依托临近的太和县、颍州区和颍东区屠宰,政府几年前曾在闻集镇规划一个屠宰场,但该项目一直迟迟未落地。
2.本土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一是产业人才力量不足,思想不够解放。颍泉区规模猪场88家,除安徽颍泉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外真正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科班生不足5%,高素质人才少,技术力量薄弱,生猪产业发展缓慢,拔尖企业不突出。
3.融资贷款难,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养殖企业融资、贷款难,中国有句谚语,“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没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从银行贷款。
4.资本市场的参与,本土企业更难生存。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资本市场为进一步扩张,积极寻求和颍泉区本土一些较大的养殖企业开展合作,目前颍泉区安徽昊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裕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泉分公司均成为安徽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发展伙伴,阜阳市晶丰养殖场等养殖场圈舍则直接租赁给安徽颍泉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还有部分纯育肥养猪场都是养殖财团的合同户,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养猪企业的发展。
5.建议。加快推动规划的屠宰场落地开工,扩大屠宰场建设数量,形成辐射全区域的生猪屠宰格局,通过“双招双引”,引进猪肉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完成三产融合,改变颍泉区只卖猪没有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