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平安健康“省钱” 不让退休金“退休”
2023-09-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也在悄然转变。“省下一碗剩菜,却折腾坏了好身体;省下了带不走的钱,却浪费了现在的快乐生活!与其从牙缝里省钱,倒不如靠平安健康‘省钱、靠积蓄和退休金‘生钱。”如今,这样的想法已经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理财新观念。
从“能省则省”到“花钱买快乐”
8月6日一早,在呼和浩特中山路附近一数码商场内,蔡阿姨和王阿姨一边选购手机一边聊着天。在接连光顾多家手机专卖店精心挑选后,最终,两位老人各自购买了一部2999元的5G智能手机。
原来,王阿姨的老伴在10年前因病去世,当时儿子正在读大学,王阿姨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王阿姨退休了,脱离了繁忙的工作、卸下了家庭重担,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上。渐渐地,王阿姨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能省则省”到现在的“花钱买快乐”。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除了旅游,当下老年人的“时髦”消费也是越来越多。逛商场、下馆子、做美容……处处少不了老年人的身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条件允许,该花的钱千万不要太‘抠门,要舍得消费,免得给自己造成痛苦,给家人带来负担。”
攒钱不如攒平安
健康更实际
“我精打细算了一辈子,到老了没攒下多少錢,却把身体搞坏了。现在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只算花了多少钱的‘小账,要算保持身体健康的‘大账。”在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科的诊室内,正在做三伏灸的六旬老人张先生感慨地说。
受访的多位老年人一致表示,如果不懂得爱惜身体而一味节省,什么都不舍得花,无疑步入了一种贪小失大的误区,攒钱不如攒平安健康更实际。
老年更关注“钱生钱”
“你看看,这是我这个月的理财收入,看起来不过百余元,实则却够我和老伴儿下一顿馆子了。关键是这笔钱想用时随时扫码支付就行,投资风险也很低。”52岁的李女士是红山口村老年舞蹈队里出了名的理财达人,积蓄用来购买定期存单或者定期理财,每月的工资则转账进支付宝的余额宝中。
几年前,老年人最热衷的是定期存款、购买国债等,而现在老年人的投资观念也在不断提升,他们更加热衷于稳健性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随时可以申购和赎回的最受欢迎,满足了老年人对资金增值与流动性的需求。
(摘自《呼和浩特晚报》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