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路径

2023-09-20唐晓会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1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信息系统部门

唐晓会

(遵义市播州区镇乡财政财务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0)

当今社会,预算管理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依托信息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对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管控,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可视化、强制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一、以预算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政策要求

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文件的具体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就是实现制度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用信息化管理的思维进行预算管理,通过将制度要求融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促进形成更加完善、科学、规范、有约束力的制度体系。各地区应根据文件规定,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预算制度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是满足新政策的要求。

(二)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出纳、税务管理、资产管理、薪资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而预算管理则是这些工作实施的基础,由此可见,预算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预算管理有利于保证单位资金安全,促进实现单位的持续经营。但是在实践中,预算管理工作并不完善,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估的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过程监管都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率,也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建设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促进预算与会计核算的相互融合,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发挥会计事前监督作用

会计监督主要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现阶段,单位会计监督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相差较大,甚至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实施预算一体化则提前预测各个环节工作,整体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从而发挥会计的事前监督职能,将各项工作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财务人员根据预算项目进行报销入账,不在预算范围内的,要进行重点核查。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可以有效发挥财务预算的事前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四)增强预算方案执行力度

在开展项目预算时,预算执行方案要经过单位各层领导的审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方案进行,确保相关人员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落实情况,同时,也能使其他人员参与到预算执行监督中。但是当前大多数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会计核算并没有实时跟踪预算执行,两者之间是独立进行的,导致预算执行和监管力度不足,可能会发生预算超支、预算不足等问题。而实施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可以将预算管理与财务审核有机结合,确保预算执行在控制范围内,促进预算计划和预算目标的落实。

二、以预算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基本路径

(一)确定系统开发目标

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目标是构建财务管理系统的首要工作。开发目标是基于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单位自身管理需求综合考量后制定的。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细化和分解、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考核评价等全部流程功能。对内,信息系统应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实现“统一管理、具体负责”的管理目标;对外则要与单位的其他管理系统相衔接,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覆盖率,确保预算管理质量。

(二)系统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单位要正确、充分解读上级下发的各种预算管理相关政策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管理需求以及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经验,制定初步的预算管理流程优化意见,进而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和需求功能。

2.充分调研市场现状,结合单位功能需求和业务特点,编制初步设计方案。

3.邀请专家对初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意见,单位采取进行方案调整,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4.开发模块软件,加载预算管理一体化需求功能。

5.根据需求进行软件编程。

6.软件开发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测试合格后对软件进行推广培训宣讲。

7.正式推广使用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优化系统。

(三)关键技术指标

1.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对使用指令的响应时间应该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加快,确保每个用户的指令能够及时得到响应。

2.数据吞吐量。系统结构类型对系统数据分析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结构越简洁,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效率越高,数据吞吐量就会提升。

3.系统同时在线用户并发数。系统需满足同时500人的线上需求。

4.系统响应频率。单位时间内,系统应满足不低于500次/秒的客户请求响应。

(四)系统基本功能

1.基础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单位信息、员工信息、资产信息、费用支出标准、负债情况、绩效指标、单位收支科目分类、会计科目、账户信息、非税收入项目信息等基础信息内容、管理流程和制度等。将预算管理各个环节需要的数据信息集中管理,确保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的基础信息来源一致,真实可靠,从而实现统一控制,联动分析的要求。

(1)单位信息:根据单位组织架构、人事编制等审批后的文件录入。

(2)人员信息:包括单位在职、休假、退休等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信息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性别、民族、学历、人员状态、来源、入职时间、工龄、职务、工资卡卡号、公务卡卡号等。

(3)资产信息:反映单位资产保有量、资产形式、形成过程、特性、管理情况等信息。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以及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编号、分类、名称、代码、权属证号、采购合同号或发票号等;财务信息有财务人员进行确认补充;使用信息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资产信息随着资产的变化动态更新,全面反映单位资产数量、使用情况、变动情况等。

(4)债务信息:包括债务限额、债务余额、利率、偿还方式等。

(5)费用支出标准:对各项预算项目进行分类并制定支出标准。分为法定标准,例如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固定标准和暂定标准,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修缮、社会保险基金等。

(6)绩效指标:一级和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的共性指标的设置和维护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各部门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规定,设置和维护部门的三级指标,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确认。一级指标包括项目决策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五类。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分解和细化。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分解和细化,由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绩效管理实际需求针对性设置。

(7)单位收支科目分类: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在系统中设置。

(8)会计科目:各级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统一编制会计科目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并在系统中生成相应会计科目。在此基础上,单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计明细科目。

(9)非税收入项目信息:包括单位信息、非税收入项目名称、代码、识别码、行政区划、收缴标准、非税收入科目分类、批准文号等。

(10)账户信息:包括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财政专户、单位资金账户等开户银行全称、账户名称、账号等信息。

2.项目库管理

明确项目库管理框架、对预算项目进行分类,以及预算项目的管理流程、规定等。预算管理应以预算项目为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以项目的形式执行,将预算项目纳入项目库,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编制预算时从项目库中按照顺序选取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记录,从而反映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项目完成时要进行标记。其中,人员类项目主要包括人员工资福利、生活补助等预算支出。运转类项目主要包括为保证部门正常运营和开展业务所发生的费用。特定目标类项目是指完成特定工作的支出项目。

3.预算编制

明确预算编制的要求、内容、流程和规则。政府预算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一般公共预算控制本级部门预算支出、转移支付预算标准和预备费规模。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提前计算并下发转移支付规模,下级单位在编制转移支付预算时要按照上级下发的预算数编列转移支付收入预算。各级单位的预算由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各部门、单位预算不得代编。各部门、单位按照要求将其所有收入和支出编入预算,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业务等各项收入,从而确保部门和单位预算的完整性。

4.预算审批

预算审批是对政府预算、转移支付预算、各部门预算等预算方案的审核,同时要明确政府预算管理公开管理流程和要求。预算一经批准,信息系统会自动分类预算指标,并生成相应的收入和费用支出预算指标,用以控制各部门、单位的资金支出。各地区下发转移支付预算时,各项转移支付项目应与上级下发的转移支付项目相关联,确保上级能够实时跟踪转移支付预算的执行情况。此外,经财政部门审批后的预算及报表,各部门及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开。

5.预算调剂

预算调剂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和调剂的规范和管控。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轻易调剂,确实需要调剂的,应严格按照调剂流程进行办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因预算编制问题、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的已经批准的预算需要调整的,且调整金额达到一定比例的,相关部门应针对性核减该部门、单位下年度预算金额。

6.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完善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推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的优化,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资金支付管控。财政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部门预算资金的支出、转移支付资金的支出进行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财政部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设置自动校验规则,部门、单位在系统中申请支付,依次由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申请内容信息进行校验,自动校验通过后,发送支付凭证给代理银行进行支付。在项目完成或者终止时,最后一笔资金支付后应对项目进行终止或者完成标记标识。如果项目没有结束,但不再使用当年度预算时,在支付完最后一笔资金后应对剩余预算指标标记“结束”的标识,系统会自动冻结该项目指标。此外,预算年度结束后,各部门、单位应进行预算资金结余结转,并分析造成结转和结余的原因,上报给财政部门。

7.决算与报告

明确各部门、单位决算和报告流程及要求,决算和相关报告数据由系统根据各项指标的执行结果直接获取,一方面可以保证报告和报表的数据来源一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决算和报告编制的效率和质量。在编制决算和报告过程中,各部门及单位应清理当年度往来款项明细,清点各类资产、核对结余资金,完成年终结算。

(五)完善保障措施

1.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在建设预算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过程中,要重点解决预算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对此,要加快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应在部门及单位内部加大对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全体人员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核查资金收支情况,统筹全局,进一步推进预算财务一体化建设。最后,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进程,加大执行力度,尽快落实预算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要求,稳步落实各项工作,推动预算一体化建设的有序进行。此外,加快实施预算一体化管理,根据单位各部门的年度费用预算情况,全面分析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要深入了解预算编制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掌握预算编制方法和实操技能,确保部门及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2.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专业的人才可以为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对提高预算一体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及所属单位应重视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而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向财务预算人员培训预算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系统等系统的应用技能,确保相关人员熟悉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具备基本的系统操作能力,了解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其次,要明确预算管理人员职责要求。对预算一体化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电子化操作要点、报表账务处理工作规范等内容,要求预算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完成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并增强相关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各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为预算编制、决算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形势下,推进财务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有利于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效率,还能加快推进政府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预算编制、审核、调整、执行以及监督和考核评价等工作进行统筹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将减少预算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人工管理工作量,让相关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工作上,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预算一体化管理可以追根溯源,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实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信息系统部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