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梨园“一接三改”高接换优栽培技术
2023-09-20刘同才刘宝轻李铁链赵会敏赵树军于立祥
刘同才 刘宝轻 李铁链 赵会敏 赵树军 于立祥
摘要:泊头市针对部分老梨园进行了品种、树体、栽培模式的改良,通过“一接三改”高接换优技术实现了“三改三优”的目的,即将传统鸭梨品种改为秋月梨、玉露香梨等优新品种,将传统疏散分层形树形改为单层薄幕开心形树形,将传统大冠稀植种植模式改为水平网架栽培模式,实现了轻简化、高质高效栽培。
关键词:老梨园;高接换优;嫁接技术
文章编号:2096-8108(2023)05-0051-03中图分类号:S661.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志码
High-grafting and Replacem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Old Pear Orchard
LIU Tongcai LIU Baoqing LI TielianZHAO Huimin ZHAO Shujun YU Lixiang
(1.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Botou City, Botou Hebei 062150, China;
2.Botou Yafeng Fruit Co., Ltd., Botou Hebei 062150, China)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cultivars, tree body and cultivation mode was carried out for some old pear orchards in Botou. The purpose of ‘three improvements and three excellent was realized by the high grafting technology of ‘one grafting and three changes.That is, the traditional Yali pear cultivars were changed to new cultivars such as Qiuyue pear and Yuluxiang pear, the traditional evacuation layered tree shape was changed to a single layer thin curtain open center tree shape, and the traditional large crown sparse planting mode was changed to a horizontal grid cultivation mode, which realized light simplification,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Keywords:old pear orchard; high grafting excellent; grafting technique
我國传统稀植大冠老梨园面积占比大,生产中表现为树体高大、树冠郁密、树势衰弱、结果部位外移、内膛光秃,果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产业颓势凸显。针对这一产业现状,“优化品种结构,实现老梨园的改造升级,夯实梨果根基”成为当务之急。
“一接三改”即通过高接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近年来,泊头市针对部分老梨园进行了品种、树体、栽培模式的改良,通过“一接三改”实现了“三改三优”的目的。主要表现为通过高接换优,将传统鸭梨品种改为秋月梨、玉露香梨等优新品种,将传统疏散分层形树形改为单层薄幕开心形树形,将传统大冠稀植种植模式改为水平网架栽培模式,实现了轻简化高质高效栽培。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朋友们参考。
1嫁接方法概述
为有效避免老梨园高接换优常出现的树冠成形慢、结果部位外移、根系发育受阻等缺点,改造后的树形更适宜采用水平网架栽培模式。本技术高接换优主要采用了“单芽插皮腹接”的方式,辅以传统的切接、插皮接、切腹接等嫁接方法。通过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河北省石家庄市蒿城等地的多年试验统计,其嫁接成活率达80%以上,实现了第2年结果、第3年盛果、第4年丰产的目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嫁接时期
嫁接时期应选择在砧木树体树液流动后至接穗芽体萌动前进行,泊头地区一般在3月—4月份进行高接。
3接穗采集
于落叶后至芽体萌动前采集品种接穗,并置于低温处(3~5℃)保湿沙藏,保持接穗上的芽不萌发。
4嫁接步骤
4.1骨干枝处理
传统树形多为疏散分层形,改造后需采用水平网架栽培模式。水平网架的架设高度一般为220 cm左右,整株树的嫁接部位高度应控制在距地面60 cm以上、150 cm以下,因此不是开心形的树形直接去掉中心干部分,保留单层,主枝距地面150 cm以上的部分也全部去掉,150 cm以下的部分除一些便于嫁接的骨干枝条截到相应的嫁接部位外,其余的细弱枝、结果枝组等也全部疏除。锯口要求平整光滑,且涂抹愈合剂。
4.2刮除老翘皮
用刮刀浅浅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一层老翘皮,使皮层基本平整便于缠膜即可,以缠膜时不透气、扎不破为准,不能伤及木质部。
4.3高接位点的确定原则
一般遵循以下四原则:1)根据株行距,一般改接分布均匀的3~4个大主枝即可。每个主枝的两侧每间隔10 cm选留1个嫁接点。2)对干高超过150 cm的树体,直接于距离地面150 cm高度处锯掉,只保留主干,不保留主枝,在主干60 cm、70 cm、80 cm的高度处绕圈交错选取12~20个嫁接点。3)对干高高于80 cm,但不超150 cm的部分,除了在主枝上嫁接外,还要在主干上60 cm高度以上绕圈选取嫁接点,以便将来降低干高,增加产量。4)嫁接点的选取应根据树体大小、主枝多少、空间大小灵活掌握,不是一成不变的。嫁接点过少,易造成根系受损,接穗生长弱,树冠成形慢;嫁接点过多,树体养分消耗大量消耗,且耗费人力和物力。对缺少主枝的或偏冠的树则在缺枝方向的主干上多选几个嫁接点。
4.4打孔
用锛子用力敲击嫁接点部位,直达木质部,打出一直径1.5~2.0 cm圆形的树皮,中间露出白色的木质部。孔的直径不可过小,要求要大于接穗的直径,以防接穗不容易安插;亦不可过大,孔洞直径过大,稳固性差,伤口愈合慢,缠膜难度大。
4.5接穗处理
在穗条上选一个饱满芽,用修枝剪的大刃将穗条底部的两面削成平缓、光滑的楔形。要求选取的饱满芽一侧稍厚,长度约1 cm,使饱满芽位于短削面的正上部;相对的另一侧稍薄,长度约2 cm。将接穗从穗条上剪下,截取长度约3~4 cm,保留单芽。
4.6安插接穗
接穗安插时,接穗厚面(带芽体的一面)向外,稍薄的一面(不带芽体的一面)向内,使接穗与砧木的一面形成层对齐。具体操作:用修枝剪撬开嫁接位点的皮层,然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撬开的皮层,卡入圆形孔内,再将撬开的砧木皮部覆盖于接穗上面。接穗过长时,可借助修枝剪轻轻敲击接穗,使其裸露于孔外的接穗部分卡入嫁接点的圆形孔内。
4.7纏膜绑扎
用弹性好、拉力较强的成捆“双零八”(厚度0.008 mm)塑料薄膜,截取成宽度为10~15 cm的小卷,自下而上,沿主干或主枝紧实绑扎,不留空隙。饱满芽上方只缠一层膜,使萌芽能自行破膜而出,其他部位根据情况可适当2~3层缠绕。
5高接后管理
5.1补绑或补接
2周内随时检查绑扎效果,对破损或未绑扎严实的接穗重新绑扎或重新补接,以提高成活率,保证高接改造后效果。
5.2人工破膜
泊头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对不能自行破膜的芽体,可采用人工辅助破膜。人工辅助破膜时,注意保护芽体,使用普通牙签或刀片挑破包裹芽体周围的薄膜,使接芽完全露出即可。
5.3抹芽
破膜后,抹掉非嫁接部位萌发的隐芽,尤其是接穗附近萌发的隐芽,注意抹除芽眼,整个生长季节可多次抹除。对未嫁接成活部位,可适当保留1~2个萌芽,使其生长成枝,并于当年6月—8月份或翌年3月—4月份补接。
5.4绑缚、解膜、开角
当接穗新梢长到30~40 cm时,使用竹杆绑缚固定,使其直立生长。6月上中旬将嫁接时绑缚接芽的薄膜解除。6月中下旬拉枝开角,角度为50°~70°,以利于花芽分化,翌年形成产量。
6搭建网架
水平棚架架面高度220 cm左右,支架用钢筋水泥杆,网格采用钢绞线结构,网格为方形,大小一般为(80~100)cm×(80~100)cm。
7枝条上架
秋季落叶后解开拉枝绳,便于冬剪。冬剪完成后至春季萌芽前完成上架工作。主枝、辅养枝(预备枝)分别拉枝上架,其中主枝垂直行向,拉枝角度40°~45°,辅养枝(预备枝)和主枝形成45°以上夹角,水平方向略低于主枝,保持主枝、辅养枝(预备枝)枝头翘起,以确保枝头的生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