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雷:“智”领中医
2023-09-20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守正创新、精益为王,中医医疗机构的临床、科研和服务系统重塑,未来可期。
2022年6月25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数字智能分会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董雷当选为分会主任委员。
“破解中医药标准缺乏、能力不强、服务不足等难点及痛点。”董雷在会上分享了当下推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个人观点。
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在中医药创新发展、医院学科建设、信息系统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实践。成为浙江省“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的牵头单位,是医院系列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明证之一。
中医“一件事”
“无论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发展核心都是更好满足患者的诊疗福祉。”董雷介绍,2022年6月初,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全面开展“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意在指导浙江省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通过处方、病历、饮片等标准化建设,提高中医药保障能力、中医处方质量、中医药科学研究和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建立省市县医疗机构协同和中医数据互联互通的服务新体系。
具体目标是,汇集处方数据,打造“一张处方,四大功能”,即以中医处方为纽带,汇集、挖掘和分析中医寻医、问诊、用药、疗效等信息,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智医”“智药”“智治”“智研”四大功能,建立完整的中医药大数据中枢。
新华医院成为“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牵头单位,与历任管理团队和全员的奋力拼搏密切相关。自1960年建院至今,新华医院已发展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近3年的“国考”也均获评A级,位居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前10位。
“激励创新与鼓舞青年骨干奋进是医院的优良传统。”在2008年进入新华医院之前,董雷先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研习了西医与中医。进入医院呼吸科工作6年后,迅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自2014年至2021年,再历经党政办、组织部等部门的历练,其积累了多元化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视野。自2021年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后,他又担起医院的人事、医疗、护理、药事等责任,同时协助质量管理、院感、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之魂。”董雷介绍,“十四五”期间,医院围绕呼吸、风湿、骨科、生殖、普外等优势学科,加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重新梳理并整合,形成了新的“6+1”学科集群建设战略。
“例如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建设(PCCM)过程中,心血管、神经、心内等科室在过往3年间均实现了更多联动与协同。”董雷强调,接下来,响应政策号召,他们将承继过往优势,推进中医相关科室的发展。
“一键式”中医
“中药饮片编码和规格等级标准的确定,是实现‘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采访过程中,董雷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浙江省中药饮片医院验收质控手册》。董雷是该书两位主编之一。浙江省推行“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之前,董雷与团队便已完成这一工程。该书中收载的品种均为浙江省中医药诊疗临床常用品种:共计273个品种,359个炮制品,几乎涵盖全国同类医院常用品规。
2023年,新华医院的数字化工程,还包括持续开展多项、多类中医诊疗应用场景搭建,预计形成30余项特色诊疗项目的数字化并在浙江省推广;此外,也将基本建成“中医药大脑”,建立多个“浙里”中医服务品牌。
董雷近年来关注的另一大工程是“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传承。他介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以前靠带徒弟传承。当下,则可利用人工智能对患者的舌苔脉象进行捕捉、识别和数据化,再与“老中医经验”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和匹配,患者的诊疗效率将大大提升。
“中医数字诊室”是医院当下又一重点工程。借助这一工程,医院正在进行从诊前客观化数据采集到诊后随访的数字闭环建设,形成专科专病辅助诊疗系统,以此提升患者数字化诊疗的体验和中医药治理体系的落地。
“这并非易事。”董雷再举例说明,至今,老专家们的辨证论治理念和方剂的数字化都是难题。“哪个患者的脉象是细的、是悬的、是浮的还是腻的,每个中医专家的诊断都可能是有差异的”。
2022年11月25日,《“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旨在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鼓励各中医医疗机构探索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
“中医医院的信息化或智慧医院建设,要有外在的现代元素和配置,但内核不变,始终是推动中医药服务快速发展。”在董雷看来,以上《规划》,将为中医诊疗的信息化体系完善“添柴加薪”。
中医发展“新意见”
“守正创新”,中医医院的智慧平台建设要有“新章法”,精益运营更要有新的战略。
“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将对中医院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董雷看来,在国考和医保要求步步趋紧的大形势之下,中医院还须破解两大挑战,一是要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强化中医要素,二是逐步攻克患者住院时间长、资源消耗多、均次费用高等难题。
“DRG时代,多余的诊疗操作均将化为成本”。自2021年开始,新华医院“刀刃向内”,设立DRG改革专班组,董雷担任组长,带领相关行政科室,深入临床,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改革。一是“整肃”DRG编码员队伍,将难以胜任新要求的编码员调整到更适合的岗位,同时招聘更懂数据、更了解科室运营的年轻人。重要举措是在全院每个科室中遴选出一名兼职编码员,实行轮岗制度。二是强化全员的DRG理念培训,尤其是与药品和耗材合理使用等相关内容。
“很多医院在实践过程中曾遭遇阻力,原因之一是医疗和医保科室分设,缺少紧密协同。”在董雷看来,DRG改革是“一把手工程”。在新华医院,当管理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理念共识,临床药品和耗材使用习惯才更容易改变,“药耗的异常波动才能更及时平复”。
2022年,新华医院实现了住院均次费用下降20%,医保节余近5000万元的重要成果。
“中医医院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应秉持规模适度、效能内挖、精益为王的宗旨。”2021年,“新华国际医院”一期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为5.2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4年建成使用。届时,这一院区将被打造成以中医药为特色、“一带一路”上的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可提供高端、国际化医疗服务的示范点,带动杭州市乃至浙江全省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化合作。
“在那里,中医处方一件事、中西医融合、智慧医疗、国际化等工程将会更快、更高效落地。”董雷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