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目青山夕照明

2023-09-19刘忠友

内蒙古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石界王生庄村

刘忠友

内蒙古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王生抚摸自己亲手种的树

他叫王生,出生在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原官家营子满族乡)石界庄村,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小山村的人。青年时代的王生有眼光、有胆魄,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洞察到运输市场的商机,贷款买车跑起了个体运输,成为赤峰市第一批运输专业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 年,他又瞄准了方兴未艾的建筑市场,筹建了赤峰西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王生讲诚信、善经营,很快成为赤峰市同行业的佼佼者。

2000 年,由于两个人的到访,正值壮年的王生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5 月,时任松山区官家营子满族乡党委书记的郑文国和乡长史庆超登门拜访了王生,希望他出资承包乡林场位于石界庄村二组哈金坝梁山的3100 多亩林地。两位领导诚恳地对他说,治理荒山的难度很大,但潜力也大,治好了利国利民,希望他能带头治理荒山。在外打拼近20 年的王生,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每次回乡,他都到曾经打过柴、挖过药材的山沟里转一转,看到家乡光秃秃的荒山,他早就萌生了承包荒山、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想法。这回乡领导亲自上门,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爽快地答应了。经过几次协商,王生与乡里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费20 万元,承包期限50 年。经过双方丈量核查,这块林地有杨树“小老树”2100 亩,共8 万多株;落叶松500 亩,共1万多株;油松500 多亩,共6 万多株。林木最粗的直径十几厘米,最细的只有两三厘米。

签订协议后的第一年,王生从当地的老府林场购买油松苗2 万株,对“天窗”林地进行精细补植,当年成活率达80%以上。初试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治理荒山的决心。

王生出资承包荒山一事开阔了石界庄村村干部的思路。2003 年初,村干部找上门来,希望王生出资承包村里鸡爪子沟邵家沟南大洼流域的四座荒山。王生再一次爽快地答应下来。该流域位于石界庄村东南,距村庄1.5 公里,总面积 9600 多亩,承包期限70 年。这四座山恰好与之前承包的哈金坝梁山相连,王生依托连片的五座荒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林场,走上了漫长的绿化荒山之路,生命不息,种树不止。

由于长期管理不善,加之干旱等自然因素,这四座荒山植被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王生用了3 天时间,走遍了四座土山。望着那些勉强活下来的零星分布的小榆树、毛榛子、野丁香等次生植被,他百感交集,暗下决心要在这片荒凉之地建起属于自己的家庭林场。

建设家庭林场谈何容易,造林资金、技术、队伍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但干什么事情都得从头开始,于是,他边规划边推田造林。2003 年,他坐水栽植油松2 万株、落叶松5000 株,成活率达80%。从2004 年开始的3 年时间里,他仅支付链轨拖拉机柴油费用就达120 多万元,拖拉机手工资50 多万元。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完成造林2500 多亩,栽植油松6 万多株、落叶松5000 多株。但2004 年当地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整个春季没有一次有效降雨,虽然花费2 万余元进行坐水栽植,并浇水抗旱,仍然没能有效缓解旱情,当年苗木成活率仅有50%。没想到2005 年依旧干旱,坐水栽植的2 万株油松成活率仅有60%。最困难的是2009 年,由于春季风大,他新栽的4 万株油松苗木几乎全军覆灭,当年投入的20 万资金打了水漂。

多年的商场拼搏,炼就了王生愈挫愈勇的品质。治理荒山路上遇到的诸多挫折,不仅没有让年过花甲的王生打退堂鼓,反而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2010 年,他把企业交给大儿子管理,自己径直走进荒山,当起了“山大王”。这一年春季,他雇用50多人在梯田上开沟挖坑造林,一干就是40 多天,又雇用两辆拉水车跟进浇水,共栽植杨树大苗4 万株,浇水近8000 吨,当年成活率达90%。自此,在每年的造林季节,他坚持早晨4 点半起床,5 点半到达林场,6 点组织工人上山干活,栽树的、拉水的、浇水的、培土的……每道工序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晚上6点多收工,一干就是一个多月。2011 年春季,王生又栽植各类树苗2 万多株。

受干旱等因素的影响,承包前山上的落叶松已所剩无几,仅有的一些杨树也都是“小老树”。王生请教专家后,得知他承包的荒山非常适合种植油松,于是,他补栽了油松,果不其然,油松长势非常好。2000 年以后,他每年栽植一两万株油松苗。为了节省苗木费用,他建起了自己的苗圃,培育自用苗,省去了外调苗木的费用,方便了自己造林补植,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23 年来,王生累计投入资金500 万元,平均每年投入的造林费用达20 万元以上,雇用当地劳动力整地、造林9000 多亩,栽植油松40 多万株、杨树10 多万株、落叶松1 万多株、文冠果10 多万株,植被覆盖率已达60%。

近些年来,到王生的家庭林场参观考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不计其数,许多人都问了他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做?”王生回答:“一个企业家应该担负起回报社会的责任。”其实,他的心底还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家乡情、绿色情。通过不断打拼,他积累了一些财富。可他始终觉得,他的根在石界庄,财富再多,终究是过眼烟云,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才会荫及子孙后代。

如今,已经78 岁的王生依然在他的家庭林场忙碌着,带领工人植树、育苗、抚育……他想把植树造林这件事干到生命的最后,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绿色。

绿满山坡

猜你喜欢

石界王生庄村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关注盛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敢向绝壁要“天路”
——致敬当代愚公毛相林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纪念石友马鸿斌
抉择
群贤毕至,共创石界盛事——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在武汉客厅举办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温暖送村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沈丘县南郭庄村扶贫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