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3-09-19周滕敏陈琪琪李海燕毛婉秀邵蒙蒙林晓克胡锦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效贴亚急性踝关节

周滕敏 陈琪琪 李海燕 毛婉秀 邵蒙蒙 林晓克 胡锦荣

脑卒中是一组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包含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个月病死率约为3.3%~5.2%,致残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约11.4%~15.4%,致残率约33.4%~44.6%[2]。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日常功能障碍之一,常与跌倒风险增加、行走功能差和生活质量低有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中,肌内效贴是近几年来康复研究的热门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3]。本研究将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亚急性期康复治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2016年版)》标准,第一诊断为初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经脑部CT或MRI证实者。(2)发病2周至1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且首次发病者;(3)下肢的Brunstrom分期在I期,膝关节及踝关节没有主动活动者;(4)无认知功能障碍(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3)者;(5)发病前能够独立行走;(6)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符合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7)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情不稳定者;(2)并发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肺部感染等问题者。(3)存在其他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疾病的并发症者;(4)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者;(5)对肌内效贴过敏者;(6)不愿意配合及进行临床研究者;(7)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常规物理治疗、职业治疗、针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48 h/次,1次/2 d,治疗周期为2周。(1)对照组: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开始治疗。患者仰卧于治疗床,采用Bohath法、Brunstrom法、本体感觉促通技术(PNF)、Rood(感觉刺激)技术等进行运动控制训练;坐位、站立位平衡训练;下肢肌力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仰卧位及站立位踝背屈肌力训练、腓肠肌牵伸:踝背屈肌力训练的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位,踝关节处于中立位,然后进行踝关节的跖屈、背屈练习;或患者站立位,进行踝关节的抗重力跖屈、背屈练习。腓肠肌牵伸的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治疗师手法牵伸腓肠肌;或患者站立位,踝关节背屈抵住墙,持续牵伸,30~40 s/次,2~3次。(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KTtape)贴扎治疗。贴扎方法:①加强股四头肌,稳定膝关节:患者仰卧位,患膝屈曲90°,采用Y型贴布中度拉力(30%~50%),锚位于大腿股四头肌近端,尾沿股直肌走行接近髌骨时并绕髌骨外缘于胫骨粗隆汇合,用I型贴布沿着股直肌,锚位于股直肌中段,尾沿股直肌经行于髌骨至胫骨粗隆,给予中度拉力(30%~50%);②减轻并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俯卧位,患足充分背屈,采用Y形贴布轻度拉力(10%~20%),锚位于跟腱基底处,尾沿腓肠肌两侧走行分别止于股骨内外髁起点。以上贴扎治疗48 h,1次/2 d,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师嘱咐患者集中注意力按要求完成以上动作,并监督患者动作过程中避免错误或代偿动作的出现,避免患者运动量过大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

1.3 评价指标 主要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评定下肢步行功能:评分0~5级,分值越高,其下肢功能越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下肢平衡能力:共14组动作,每个动作得分0~4分,满分56分,分数越高,平衡功能越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有10个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好;下肢Brunstrom分期:分为I~VI六级,等级越高,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4.0.3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以()描述,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呈非正态分布时以[M(Q1,Q3)]表示,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Friedman M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对组内各阶段疗效评价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FAC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FAC比较[n(%)]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BB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BBS评分比较[M(Q1,Q3),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Barthel指数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Barthel指数比较[M(Q1,Q3),分]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Brunstrom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不同时间点Brunstrom比较[n(%)]

3 讨论

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技术最初由加濑建造博士创用,市面上很多通过肌肉、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来达到疗效的产品跟肌内效非常类似,故我国的业内人士多称之为肌内效贴[3]。

相比较于古板的康复治疗,多项研究表明肌内效贴贴扎技术会比传统的治疗更加有效[4-9]。吴澄等[10]研究指出在肌贴的贴扎治疗下,治疗时给患者正确的指令将贴布贴在患者身上,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患者本体感觉,促进正确步态形成,患者可以更加明确感知并做出相对正确的运动。黄美欢等[11]研究提出,肌内效贴有稳定关节及强化肌肉的生物力学的作用,肌内效贴可以有效纠正错误力线,达到改善患者步态的治疗方式。通过股四头肌的倒“Y”型及“I”型贴法和小腿三头肌的“Y”型贴法,贴于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下肢,构成力学网络结构,激活下肢肌群,加强了步行训练中的膝关节稳定和踝关节控制,同时持续性的感觉输入也强化了下肢本体感觉[5-6]。肌内效贴治疗踝关节扭伤,对于其下肢的本体感觉有促进作用,同时提倡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损伤[12]。

从贴布本身来说,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水肿和缓解疼痛,减少影响下肢功能的不利因素,辅助功能相关的运动肌肉,从而改善下肢功能,改善偏瘫的步态,从而显著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3]。肌内效贴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于下肢BrunstromⅢ期的患者[14];可进一步探究肌内效贴在不同Brunstrom下肢分期治疗下的作用。脑卒中后导致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活动[15]。由上述可知,运用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行走能力、平衡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尤其是针对下肢的训练,对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模式的改变,下肢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等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并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肌内效贴的使用方法及疗效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猜你喜欢

效贴亚急性踝关节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