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9-19陈祥凤李艳阳苏乘屹王俊利

科技风 2023年26期
关键词:医科产学研学院

陈祥凤 李艳阳 苏乘屹 王俊利*

1.右江民族医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1-3],为主动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下好“先手棋”,2018年新工科正式扩容为“四新”[4]。“新医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实践,是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和教育模式发展的医学教育体系的重塑[3,5]。新医科背景下,“医+X”的教育理念不断融入医学生教育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6-10]。医学院校建设“新医科”过程中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建设能够衔接资源的平台以落实“新医科”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1 新医科背景下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契机

1.1 产学研融合的教育导向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高校培养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服务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研究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建设符合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平台是应对科技变革的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引导高校培养面向行业,面向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产学研融合指“产业、教育、科研”的融合[11],以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载体,有助于促进三者有机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高等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医+文”“医+工”“医+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即“医+X”育人模式。医学院校建设链接多方资源的平台,对实现新医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现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发展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高等院校向企业不断输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再次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满足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教育载体,对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医科背景下,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对于促进人民健康、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新医科建设主要以医学为本,融入基因工程、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概念,大力发展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数字医学等新领域,采用医、文、理、工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培育人才,旨在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在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部分中指出,深入推进“医+X”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改革,主动应对国际医学竞争,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新医科”主要为多学科的知识交流与整合,与传统的以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相关学科为主的培养方式比较,新医科增加了交叉学科的学习。新医科建设需要促进多学科融合,其一方面有利于开拓医学生的思维,使其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人才对于医学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医学事业在交叉领域的发展。新医科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医科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学科专业壁垒、顺应科技变革趋势以培养大健康产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12]。医学院校应依据政策指导深入开展产学研融合发展研究,促进高校与企业资源的系统整合。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对接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融合平台。新医科建设应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研究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融合路径,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新医科背景下重要研究课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有利于落实落细“医+X”学科交叉融合育人,系统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2 新医科背景下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思路

产业学院的建设具有逻辑递进性,通过教育、创新、科技等多方面融合育人,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面资源,提升高校服务区域产业能力。产业学院是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随着产业学院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不断完善,对接各类新型产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新医科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以发展新型的医疗技术、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服务大健康产业为契机,通过产学研融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满足大健康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提出了七大任务,为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框架。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是推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学院校落实新医科建设的重要抓手。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培养人才外,还具有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等职能。一是人才培养。现代产业学院一般是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产学研资源,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二是专业融合。在“四新”建设大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专业融合,如“医+工”“医+文”等。现代产业学院聚焦于产业发展前沿,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三是科研成果转化。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动机制,加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联系,满足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侧需求。现代产业学院是整合各方资源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3-14]。

3 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的实践

对于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医学院校须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确立符合自身的新医科教育模式。新医科建设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工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医学教育的具体体现。研究设计了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计收取有效问卷2772份。问卷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答案占比如下表所示。根据问卷中反馈的信息导向,完善“三融三促”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反馈表

问卷反馈信息可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一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缺少专业指导;二是传统授课方式不足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不能够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三是学生创新创业经验匮乏。因此,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在师资、课程、平台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基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构建“三融三促”的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融三促”育人模式图

3.1 师资融合,促专业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上需要企业师资予以培养。企业的专家师资和高校师资携手合作、共同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培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来自企业专家传授的有关实践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和经验,使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产业发展进行对接,从而促进专业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坚持产学研融合,实践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就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与企业进一步开展了深度合作。聘请30多名企业专家为学院企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协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承担教学任务。企业教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30余次。本科生教育方面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校企双方师资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规范指导;研究生培养方面,引进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建立医学研究生培养双导师模式,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

3.2 学科融合,促交叉创新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依托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优势特色专业,立足区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需求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6个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在第二学年按照不低于该年级在读本科生20%、研究生10%的比例,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按照体外诊断技术、生物医药产品及生物医用材料、大健康服务管理这三个方向设置为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人选,实施特色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5]。新医科建设需要加强推进“医+X”的建设,促进学科间的交流融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新医科建设良性推进。在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中,促进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且有能力致力于交叉学科研究。学科融合过程中,课程改革是重要的一环。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增加实践模拟课程,允许学生选修其他学院专业课程,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考试形式,增加口试、开卷、辩论、模拟操作等形式。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增加技能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建设中根据学生需求,丰富课堂内容,强化OBE理念课程改革,通过使用PBL教学法、BOPPPS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通过教育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科融合,也塑造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锻炼学生领导、沟通、表达等能力。

3.3 专创融合,促能力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52.16%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技能提升的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专创融合,46.5%的同学认为缺少实践平台。专创融合旨在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有机衔接,与产学研融合促进教育、科研、产业有机衔接有殊途同归之处。新医科建设“医+X”是促使医学生在交叉领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多种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是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打造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拓宽平台,打通培养研究生的产学研融合途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结语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医学院校为更好地落实、落细“新医科”建设,平台建设是重要的举措。我校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大健康领域构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为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医科产学研学院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初等教育学院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院掠影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