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促进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2023-09-19刘秀丽晁翠薇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循证腹部

刘秀丽,杜 佩,晁翠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胎儿窘迫、难产、先兆子宫破裂等情况,近年来剖宫产率较高[1-2]。剖宫产后,由于药物麻醉、手术应激、腹腔感染等原因,造成剖宫产后短暂胃肠功能减退,出现腹痛、腹胀、胀气等症状,由于排便困难等原因,会造成产妇不适,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减轻剖宫产孕妇的腹部疼痛、腹胀等,提升孕产妇舒适度十分必要。虽然常规护理可以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子宫恢复,但对减轻产后痛苦效果欠佳。多元循证化护理以达到全面、细致性的护理目的,被广泛应用于肢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恢复等复杂性病情,应用于疼痛管理、胃肠功能恢复等。本研究分析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产科11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胀痛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依据符合《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3]者;②年龄23~41岁;③单胎型产妇;④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8个月者;⑤满足剖宫产手术指征并经剖宫产分娩者。排除标准:①上次剖宫产发生感染或其他后遗症者;②合并精神障碍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合并阴道禁忌证者,如外阴静脉曲张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年龄(28.41±4.45)岁;体质量指数(BMI)(21.87±2.54);孕周(38.87±4.65)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9例;妊娠合并症:有9例,无46例。对照组年龄(27.69±5.64)岁;BMI(22.79±2.48);孕周(39.69±5.86)周;初产妇42例,经产妇13例;妊娠合并症:有5例,无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资料上传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开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①胃肠道护理:通过口服药物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肌肉张力,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促进胃肠道蠕动,促使产妇胃肠功能及消化功能恢复。②疼痛护理:介绍手术方式、体位摆放、注意事项,手术流程、产后饮食、手术器械使用以及医院整体环境、相关规章制度,消除产妇的焦虑情绪和消极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关注产妇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术后根据产妇情况给予镇痛干预,进行产后随访;询问产妇疼痛、术中感受、产后恢复情况。③心理干预:使孕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注意环境因素(如病房颜色、声音、清洁等)对产妇的不利影响,保持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的分娩环境;通过聊天、亲切的问候取得信任感,了解产妇不良情绪的形成原因,制订干预方案。干预时间5 d。

1.2.2 观察组 实施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以“剖宫产”“腹部疼痛”等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文献筛选标准:5年内发表;研究对象均为剖宫产产妇;流程好,结论清晰,其中15篇合格,据此拟定护理方案。①胃肠道护理。a.按摩:产后6 h由康复医师开始,从逆时针到顺时针,每次按摩5~7 min,4次/d,按摩位置是上腹、两侧胁腹部、中脘穴等。b.针灸治疗:选取三阴穴、天穴、足三里针灸,留置银针20~30 min,10~15 min针刺1次。c.耳穴埋豆:将磁珠贴在孕产妇耳朵上,分别在交感、内生殖、穴神门3个穴位适当揉捏、按压,产生麻木、胀痛等刺激感,按压2~4次/d,1 d更换1次。d.术后用肠蠕医用胶贴贴于产妇脐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腹痛。②疼痛护理。a.听轻柔舒缓的音乐。b.运动放松: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加,适当辅助按摩。每次30 min,2次/d。c.分散注意力:通过游戏、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痛苦。d.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减轻疼痛。③心理干预:通过PPT讲解、分发健康手册、一对一访谈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30 min,干预时间5 d。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1、3、5 d 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NRS评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②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③比较两组术后1、5 d 胃肠功能紊乱评分。胃肠功能紊乱评分评估以下几个指标:a.恶心、呕吐:轻微(1分)-偶有恶心感;中度(2分)-偶尔呕吐、恶心感;重度(3分)-频繁恶心和呕吐。b.腹胀:不伴有腹胀(0分);轻微(1分)-胀气但可承受,无明显腹痛;中度(2分)-腹部有明显的胀气,身体不舒服;重度(3分)-腹部伴有疼痛、呕吐、气短、明显腹胀。c.食欲下降:饮食正常(0分);轻微(1分)-1/4的摄入量;中度(2分)-1/4~1/2摄食量;重度(3分)-进食减少1/2。d.其他症状有腹泻、便秘、肠鸣、腹部疼痛;依据是或否,分别以0或1评分计入总分。④比较两组术后1、5 d胃肠道生存质量指数(GIQLI)评分。GIQLI总分0~144分,共36个题目,包括胃肠功能症状、情绪、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药物治疗等项目,评分0~4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生活质量越高,Cronbach′s α为0.75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3、5 d N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3、5 d N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1、5 d胃肠功能紊乱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5 d胃肠功能紊乱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1、5 d GIQLI各维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5 d GIQLI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剖宫产时的肠道解剖位置、麻醉药物刺激肠道、手术创伤应激都会引起产妇肠麻痹,导致其腹部疼痛和腹胀,从而影响肠道功能恢复[4-7]。剖宫产术后易发生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8]。传统护理大部分以教育和心理干预为主,而忽视了胃肠功能的康复[9]。基于此进行循证优化,对提高产妇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5 d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多元循证化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后腹痛程度。分析可知,多元循证化护理中通过循证中医方面的护理内容,利用穴位特性改善剖宫产术后疼痛情况,天枢、足三里、三阴穴是针灸的主要穴位;胃腧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有镇静、止痛、促进经络运动的作用;脘穴可以缓解腹部疼痛和腹胀;耳穴埋豆是通过耳穴贴敷,利用其刺激性和药效起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决定产妇早期营养水平,同时直接反映剖宫产产妇胃肠状态[10]。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能缩短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析可知,多元循证化护理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疏通经络、缓解腹部疼痛的理疗方法,通过针灸重要穴位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新陈代谢;耳穴埋豆能促进经脉畅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腹痛;通过调整情绪,减轻腹部胀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产妇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5 d 胃肠功能紊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张艳霞等[1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知,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针对产妇病情特点开展,配合穴位针灸效果更好,同时辅助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胃肠功能,同时本研究多元循证护理措施彼此辅助,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受消化功能及腹部胀痛影响,产妇身心状态较差,影响患者后续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5 d 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可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生存质量,与高明霞等[1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知,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是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改善,通过查阅文献重新拟订护理决策,本研究以胃肠道护理和疼痛护理为主,护理对策更有针对性、综合性高、个性化护理服务强,能兼顾产妇的身心需求,有效改善产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元循证化护理模式能缩短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疼痛和胃肠功能症状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受限于研究时间的影响,存在不足,期望在以后研究中加以改进。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循证腹部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