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

2023-09-19周缘

教育界·A 2023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语言教学幼儿教育

【摘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优化设计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文章从环境布置、活动方式、活动资源三方面入手,探讨优化课程设计的策略,力求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在环境布置方面,教师要突显启迪性、参与性和整合性;在活动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假想、合作、竞争等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创意表达;在拓展活动资源方面,要捕捉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优化评价活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语言教学;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周缘(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幸福新城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设计指的是教师要秉承游戏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融入游戏中,以有趣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将语言课程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课程游戏化设计,构筑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要将语言教学活动和其他区域活动、一日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优化活动氛围,丰富活动方式,拓展活动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一、布置环境,营造活动氛围

(一)突出启迪性,留下主题线索

《指南》提到,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1]。由此可见,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互动表达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主题墙、植物角、区域环境等,留下主题线索,突显环境的启迪性,引起幼儿的注意,启发他们互动交流。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教师可设计“环境留线索”“问题促思考”“交流启思考”三个课程环节。在“环境留线索”环节,教师可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留下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线索。若有条件,还可以将探究空间拓展到户外。如以“植物的构件”这个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张贴植物的种子、叶片、根茎、花朵等图片,在植物角放置各种植物。在“问题促思考”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悬疑性问题,吸引幼儿注意,当幼儿注意到墙面上张贴的图片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猜猜图片展示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来到户外,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图片悬挂在植物相应的位置上。在“交流启思考”环节,教师则可鼓励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如有幼儿提出:“无花果是不是真的没有花?”“黄瓜是果子吗?”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发现教室内外的各种主题线索,并用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能启迪幼儿的智慧,构筑互动交流的课堂。

(二)体现参与性,调动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环境布置还要体现出参与性。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参与到环境布置中,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将语言交流活动和指导融入游戏课程的各个环节,发挥渗透教学的作用。

在设计区域活动类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将语言教学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交流。以“建造一间大房子”这个游戏为例,在“建造什么房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想要建造的房子,如摩天大楼、农家小院、小花园等。在“选择什么材料”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除了传统的积木,是否还可以加入纸板、纸盒子等其他废旧物品材料。

在“如何优化布置方案”环节,教师则可以让幼儿各抒己见,说说如何分小组,怎样分配活动材料,如果出现了矛盾,该如何解决问题等,提升幼儿协商探讨的能力。在“布置完毕,抒发感情”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用形容性的词句,说说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喜悦、遗憾、不满等情绪。这样,语言课程和游戏活动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表达能力。

(三)强调整合性,联动区域活动

在布置语言交流环境时,教师还要体现出整合性,将语言活动和其他区域活动巧妙融合,通过整合课程教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讨论。

比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師可以让幼儿观察已有的户外活动器材,讨论还缺少哪些活动器械,是否能将短绳、沙包等小巧的运动器械融入课程教学中。在美术类或建构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探讨如何优化设计方案,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游戏材料和工具,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等。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探讨如何再现绘本场景,或是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反思自己是否符合角色要求,是否还要添加人物细节。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讨论,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提升。

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活动,都可以和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锻炼幼儿的逻辑缜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向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靠近。

二、创意实施,丰富活动方式

(一)假想方式,渗透角色意识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教师要根据《指南》的要求,丰富幼儿的语言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创意表达。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活动方式。“假想”指的是让幼儿扮演某些角色,想象该角色的言行举止,并将其演绎出来,从而渗透角色意识。

利用假想方式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构想人物”“结合生活畅想”“扮演寻找差距”三个活动环节,加以引导幼儿。在“阅读构想人物”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结合读过的绘本,讨论作品中的角色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读角色台词来展现角色特点。如在“娃娃餐厅”这个游戏中,教师可让幼儿试着学习绘本《乌鸦面包店》中服务员介绍商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结合生活畅想”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去餐厅就餐的经验,探讨应该如何点餐,如何支付,如果菜品出现问题,该如何与服务员交涉。在“扮演寻找差距”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习如何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假想能让幼儿与绘本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人物形成共鸣,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并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表达想法,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合作方式,熟悉文明用语

“合作”指的是设计互动类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探讨该如何解决问题,怎样和他人友好沟通。教师可以将文明礼貌用语融入教学中,让幼儿学会以礼待人。

在设计合作类语言课程时,教师要将文明礼貌用语和正确的沟通方法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师可让幼儿自行组队。在这个环节,幼儿要学会毛遂自荐,向其他小组成员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们还要学习如何礼貌地拒绝他人的入组要求,学会使用“对不起”“很抱歉”等礼貌用语。其次,活动中,幼儿要学会与组员探讨交流,并思考如何协调好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关系。在建构类游戏中,如果需要和其他小组交换材料,幼儿还要学会使用“你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最后,在展示交流环节,幼儿需要学会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合理点评他人的作品,学习使用“你做得真棒”“这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品”等礼貌用语。在提出建议时,他们还要学会使用“我觉得可以修改一下”“这个建议你觉得好不好”等委婉用语。

在合作活动中,幼儿认识到要以友好的态度参与到和同伴的互动中,要礼貌待人,学会用文明用语交流。

(三)竞争方式,发展思维能力

“竞争”是指让幼儿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参与竞赛活动,自主设定游戏规则,判定犯规现象,并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调整游戏规则。这样的语言交流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设计竞争类语言课程时,教师可以围绕游戏规则的设计和完善、游戏过程中的犯规处理等问题,提高幼儿的讨论积极性。在“规则设计”环节,幼儿要讨论游戏的分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设定游戏规则和犯规行为。协商完毕后,幼儿正式开展游戏,进入下一阶段的“规则调整”环节。如在参与拔河游戏时,最初的游戏规则并没有规定游戏双方队员的体重要相近,一个小组选择的都是身沉体重的队员,导致其他小组难以取胜。有一名幼儿指出了这个问题,在众人的商讨下,大家完善了游戏规则,使游戏更为公平。在“犯规处理”环节,幼儿要结合实际情况判定犯规行为,分析规则中的漏洞,不断完善规则。如在拔河游戏中,有一名队员躺在了地上,经过讨论后,大家认为这是一种犯规的行为,并将其加入游戏规则中。

通过上述活动,幼儿认识到规则的完善需要交流和沟通,友好协商有助于完善规则,提升游戏质量。

三、融合生成,拓展活动资源

(一)关注自发表达,给予积极回应

《指南》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因此,教师要优化课程活动设计,在引导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挖掘各种资源,关注幼儿自发表达的状态,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优化语言表达指导的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发表达的机会,并从“挖掘问题”“发散思维”“深入探究”这三方面给予积极的回应。“挖掘问题”是指让幼儿自主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有幼儿说:“我觉得这是一朵高个子的花。”教师则给予回应:“用‘高个子来形容花对吗?它一般用来形容什么呢?”“发散思维”是指提出问题,让幼儿的思路更广阔。如有一名幼儿提出:“花有很多种颜色。”教师给予回应:“那你看到过哪些不同颜色的花呢?说给我们听听吧。”“深入探究”是指用启发性问题,让幼儿深入探究某一事物。如当幼儿提出:“我觉得用蜡笔画花不好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那你觉得用什么画好呢?去材料‘商店里挑选一下吧。”

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交流中,并根据他们的表达情况,加以引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捕捉价值信息,优化教学设计

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捕捉其中的有用信息,并将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融入教学中。这样能让幼儿在语言交流课程中切实学到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点、思维困扰点、关系矛盾点入手,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优化教学活动。“挖掘兴趣点”是指,当幼儿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时,教师要顺势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他们继续交流。如有幼儿对汤圆感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引导他们讨论汤圆的来源、制作方式等。“挖掘思维困扰点”是指,当幼儿感到困惑时,教师要用语言加以引导。如当幼儿分不清植物的根和莖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抚摸等方法区别辨析。“挖掘关系矛盾点”是指,当幼儿和他人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将矛盾转换成教学点,引导幼儿以礼待人,和同伴和睦相处。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挖掘各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合理利用。

(三)开展教学评价,实现良性循环

教学评价也是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关键点。教师要科学评价幼儿的表现,既要表扬他们的优点,也要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

教师可在建构创造类活动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设置“自主阐述优点”“评价他人问题”“提出自改方案”三个环节,并融入语言教学。在“自主阐述优点”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分析自己的创作构思和独特创意。在“评价他人问题”环节,幼儿要学会礼貌地指出他人存在的问题。在“提出自改方案”环节,幼儿要学会合理看待他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作品。这样就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教学评价体系,幼儿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吸收他人的优点,从而提升自我,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暗示、启发等方式,让幼儿自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能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语言表达经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结语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构筑自由、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他们积极与同伴交流。教师要从活动氛围、活动方式和活动资源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立梅.利用游戏化课程教学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7(10):58-59.

[2]张倩.幼儿绘本教学与游戏化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9,81.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语言教学幼儿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