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19李来原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是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专题化、个性化的特点。只有处理好教学目的与形式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实际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041-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日益加深,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先后涌现出了“基于慕课的线上统讲和线下专题研讨相结合”[1]“线上学习+集中面授课+小班讨论课+在线课程论坛”[2]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进一步融合,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发展是当前许多学者与教师正在着力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本文另辟蹊径将专题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结合,总结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以期助力推进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相结合、兼取两者之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许多高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形式是这种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当前主流做法是借助学习通、微信、职教云等技术或沟通平台,通过线上发布学习任务、线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这种思路敏锐地把握住了混合式教学的技术关键点,归纳出混合式教学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现代技术手段,希望通过基于技术平台构建或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模式与实践运用。但其过于强调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忽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出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匹配、各自为战的“两张皮”现象。为克服上述缺陷,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出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教学专题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双向优势,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与普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专题化。根据每个专题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教学要求设计可行的混合式教学思路,根据专题的教学需要分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具体任务,依据教学任务建设教学资源(库),之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具体形式开展教学,教学实施完成后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成为专题教学的组成部分,承担各自相对独立的责任,统一于专题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二,个性化。即立足高校实际,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其一,教学深度的控制。各高校在发展定位、师资水平、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施教,有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视频等教学资源供给、控制教学难度与深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二,教学负担的减轻。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思政课教学增加了线上教学部分,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在线学习和线下作业负荷较重的问题[4],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专题混合教学模式不是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之外再纯粹增加一个线上教学,而是在坚持线下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前提下,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将专题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合理分布于线上与线下,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的重塑,而非单纯的额外增加一种教学形式,实质上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为探索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内涵,掌握其基本规律,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立足本校实际,开展了两轮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改革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项规定,立足本校实际,宏观方面通过教学专题的形式强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设计;微观方面根据教学环节细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具体结合形式,发挥教学专题的黏合作用,促进两者结合的有机性、有效性。
(一)总体设计方面
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教学专题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高效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更好地结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强化以专题教学为框架的教学设计,通过专题的形式统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首先,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和基础,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教学专题,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专题教学体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次,每个教学专题内部,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运用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结合时势及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主要方法。再次,以教学目标实现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教学。最后,每个教学专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课后任务及学习评价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加以落实。
(二)微观实施方面
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践改革除了需要做好总体设计,还需要结合本校实际,从课程安排、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科研支撑、教学考核等教学关键环节入手,将线上教学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总之,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环节在整个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要。
1.课前设计与实施
(1)课前集体备课
实习统一集体备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明确规定,不仅对提升思政课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还对增强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集体备课,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专题教学体系。通过线上例会、研讨会、线上课程群研讨等集体备课活动,在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充分考虑时势与学情,围绕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本校教学需要的专题教学体系,团队教师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确定专题教学的数量、建设具体标准和任务的具体分工,为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及线上教学平台,形成合理可行的专题混合式教学方案。通过线上与线下多次学习研讨与展示,对线下教学方法与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比较研究,确定课程教学选择的基本教学平台和辅助平台,明确各专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再根据各教学专题的内容特点、教学重难点、学生困惑点,确定各专题混合教学方案,规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具体任务、需要的教学资源、需完成的训练、需达成的目标,为后期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与重点。
(2)建设教学资源
在专题混合式教学方案确定以后,最重要、最繁重的任务就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首先,各教学专题负责人在严格遵守专题混合式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以统编教材内容为基础和依据,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融入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困惑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将教材内容合理整合为专题教学内容。其次,以各专题教学内容的教学需要,建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资源。当然,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既可以自建教学资源,也可以援用其他院校的优秀思政课育人资源。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适当与适量的原则,所谓适当,指的是教学资源要与内容匹配,符合思政课的要求,吻合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的特点,从而能够满足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教学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所谓适量,指的是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匹配,符合教学时数的安排,吻合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从而在不过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满足教学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
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通过教学团队会议或线上群的方式讨论完善,再由各授课教师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化,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实用,实现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以2021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中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例,主备课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选择在全球或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案例等材料建设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资源有更强的权威性,更好的说服力,更广泛的适应面;负责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特点、理科学生的思维特征,对主备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再次加工,使其更接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地气”。
(3)课前自主学习
线上专题教学资源建成并上传教学平台后,教师需督促学生按时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了解授课班级的具体学情。因为思政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各专题负责人在进行专题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是无法做到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需要各授课教师完成最后一步,即根据授课班级的具体学情进行最后的完善。需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形式收集学情,线上自主学习特别是课前小测试等设置可帮助授课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情。第二,让学生了解授课的主要内容。即让学生大概了解授课的主题、大致内容范围、核心观点等,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以便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基于这种思考,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熟悉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师的指引联系实际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并将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成果呈现于线上平台。
2.课中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理论教学。围绕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借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完成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教师可依据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梳理有计划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与学生困惑点,还可以现场通过提问或线上答题、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把握学情,更精准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与学生困惑点。需要说明的是线下理论教学的精准度有赖于学生课前有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因此进行理论讲授前必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回顾与总结,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进一步评估,帮助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更加精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实践教学。围绕一个教学内容,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参与人数、具体形式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活动加以呈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程实践教学既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实践成果的再现或解说,也可以是新实践活动的首次展示。不管是哪种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表达他们的见解与感受,提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总之,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成,可以通过在线小测试等方法及时收集,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效果,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3.课后设计与实施
每个专题的课堂教学完成后,还需设置配套的复习资料、复习作业、专题学习效果评价。首先,课后阶段的复习资料主要通过线上形式发放。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对课前建设复习资源再次完善,提高其针对性并及时通过学习平台予以发布,并督促学生及时阅读。其次,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线上形式发放,要求学生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完成。即教师通过线上形式发放复习作业,确保作业描述的准确性,再根据作业内容与特点要求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提交。例如,选择题等类型的作业适合以线上的形式提交,而论述题则更适合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最后,专题学习效果评价需要通过线上与线上两种形式同步完成。线上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成果,通过线上形式评价学习效果;线下评价是指通过教师、学习小组、学管组织等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以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对他们行为的引导效果,再根据一定的比例予以合成,形成学生的专题学习评价。
三、关于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思考
通过两轮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团队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规定,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有立足本校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真正解决本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彰显教学模式的实际价值。此外,还要理顺一些重要的关系,促进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形式的关系
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达成教学目标。[5]推进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方向,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不动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不必纠结于线上教学作用的发挥,人为设定线上教学的基础比例,导致出现为了达到混合教学的形式而“强行”混合,反而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都是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在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教学的核心场域,其功能不可偏废、不可替代。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线自主学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增强教师学情的把握度,但不可替代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场域。
(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教育部统编思政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遵循,也是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资源,弄懂、吃透教材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专题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一步,也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一步。在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學体系的关系时,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专题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都是来自教材体系,以此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规性。第二,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大时事等内容必须及时融入专题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第三,专题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要体现一定的个性。专题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必须与高校实际、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并回应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四)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国家对于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推动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第一,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要求,严守底线,做好规定动作。例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集体备课的作用和开展方式有着明确要求,在开展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严守,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以发挥该项制度的实际作用。第二,在严格遵守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加大创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例如,高校思政课专题混合式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灵活地组织线下与线上集体备课,组织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教学环节的集体备课,从而创新性地推动集体备课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简而言之,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曾令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0-62.
[2]王桃珍,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基于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慕课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6):61-65.
[3]邢秀兰.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2):133-141.
[4]王日升,王美玲,李娜.混合式学习现状及教师功能角色分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6):8-14.
[5]王霞.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23-25.
◎编辑 鲁翠红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研究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项目编号:2020xsxxkc404)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SZA06)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2021JYXM34)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研创新团队”(2022Akjcx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来原(198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