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为家校教育架起智慧桥梁

2023-09-19吴霞

环球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智力劳动孩子

吴霞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道破天下多少父母的辛酸与艰辛。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父母”这一特殊职业都难以缺席。这一职业一旦拥有,就要伴随终身,其过程漫长而又充满艰辛和甜蜜。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养”,更重要的是“育”。不同的家庭“养”孩子的方式大体相同,结果类似,而“育”的过程却大相径庭,培育的孩子也各有千秋。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孩子家长,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面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德育方面

成才必先立德,做人做事首先要崇德修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先注重育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做好德育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才都起到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1. 在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限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所以要使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性格。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人格树立家风,用家风熏陶孩子的思想。在生活、劳动、工作、学习的时候,连同如何待人处事、拼搏进取、忍辱负重、承受挫折等人生哲理、社会伦理、行为规范、道德风尚等方面都为孩子树立典范。

作为父母,还要讲究方式方法。面对孩子做错事,不是一味的责骂,而是耐心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作为父母,还要随时随地抓住教育机会。鼓励孩子观看新闻、了解时政热点及重要会议精神。通过新闻、会议和讲话,认识社会现状、国家发展目标、人民生活意义、担负的初心使命等,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给自己人生做好定位,不断朝着党中央领导的方向前进,同时也帮助孩子培养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燃起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总之,思想上的纯洁性和政治上的认同感及正确的历史观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永远不会偏离方向。

2. 在道德品质方面教育子女“学会做事”

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教人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事,主要帮助孩子修身养性,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坚强乐观、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人。要勇于担责,面对学习的责任和义务,端正学习态度。

要稳定情绪,面对复杂局势做到镇定自若,不慌乱。要提高格局,面对琐事烦事转变思维,不生气不埋怨。

3. 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子女“学会感恩”

心理健康方面,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认识并有效应对自己情绪上的低落期和高涨期。正确对待错误与成功,敢于尝试与创新,不怕犯错,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当孩子处于情绪上的低落期时,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转换心情;当孩子处于情绪的高涨期时,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提升学习热情,积极进取,不断突破学习或生活中的瓶颈。鼓励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同时,父母也要做到爱要有方、严要有度,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因素。

智育方面

聪明才智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自强不息。要想培养孩子成才,只靠聪明和勤奋还不够,应在思想端正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孩子的智力。

1. 帮助孩子认识多元智力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人的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 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樂——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孩子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对孩子智力下结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从而提升相应的智力水平。

2. 引导孩子通过学习提升智力

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必然是提升智力的必要因素,因此,要努力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帮助孩子接受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促进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3. 指导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活到老,学到老”是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语,他也树立了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他不仅博览群书,永不满足,以书为伴,爱好终生,同时,他也相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独立思考,寻根问底,批判汲取,学以致用。他用一生的成就验证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除此之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要告诉孩子学会求知,不要“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学会使用更多学习方式、方法,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和学校知识,更要借助于互联网、智能电子设备等,做到无时无刻地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这在提升智力方面有很大帮助。

4. 鼓励孩子适当劳动

有资料证明,劳动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客观世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智力和体力同时活动起来,从而促进两者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表示:“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修养。”这就是说,孩子通过参加劳动使各方面得到锻炼,一方面培养他们劳动的观点、技能和习惯;另一方面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

体育方面

首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未来的祖国更加能够稳定地立足于世界的领先地位。2022 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仅带给人们视觉盛宴,也提振了国人的精神,为身处疫情寒冬的各国人民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和平与团结的宝贵力量,更是展现了体育事业展示给全世界的伟大成就以及无限荣耀,同时也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

其次,通过体育锻炼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毅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孩子遇到挫折有时会沮丧、焦虑、自卑、失去自信心。作为父母不应该一直保护孩子不受挫折,而是应该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毅力。一般情况下,通过持续完成日常生活中某些小事的专一性、恒定性,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和耐力。然而,如果能坚持某项体育锻炼,比如每天长跑或者完成固定数量的俯卧撑,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的毅力,从而更能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决心。

最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认识社会的规则意识。孩子在参加各种体育项目锻炼过程中,会培养体育比赛项目的兴趣,比如足球、篮球或田径运动等,从而提升自己对比赛规则的认识, 并形成规则意识,这对孩子自觉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等有很大帮助,甚至能帮助孩子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规则,从而为将来自己快速融入各行各业起到推动作用。

美育方面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美育提升孩子认识美、理解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通过培养孩子的美育可以提升孩子的心灵美、行为美,从而促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通过美育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处处发现美,比如城市的高楼建筑、社会上的画展、文学行为艺术、餐桌上的水果拼盘等。同时,也能通过认识美正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可以通过对美的标准来调整缺点,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相对完美的人。

在节假日,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出去逛逛,或者参加团队旅游。在观赏过程中,孩子既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亲近自然、格物致知,还可以增加社交机会,锻炼处事能力。孩子在增长阅历的同时,把自然之美融入自己的潜意识,这将成为孩子未来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劳动教育

作为父母,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学会劳动,那他将终身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劳动教育是对孩子最基础的教育。

1. 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最光荣”是我们从小挂在嘴边的话,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科技取代了很多劳动,比如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洗衣机,田里的机械化收割機、农药喷洒车等。孩子的劳动机会越来越少,劳动意识也随之消磨,甚至养成了贪图安逸享受、害怕劳动锻炼的毛病,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孩子认识到: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不会有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2. 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和勤俭节约的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份劳动都凝结着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但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不分大小、无处不在,比如,公共场所要爱护公共财物,爱惜书本文具,保持教室和家里的清洁卫生,不要浪费粮食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此,我们更要教育孩子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3. 培养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劳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从而更能帮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品格。同时也在慢慢锻炼孩子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

父母应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为孩子启蒙开智,引导孩子勤于思考,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帮助孩子增添睿智,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等。在互联网时代,父母有时会失去知识权威的优势,因此,父母更要不断学习、提升认知,和孩子共同成长与进步。在学习时做孩子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做孩子的好父母,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建学习空间,合理利用网络和电子设备,共同维系家庭关系。只有做到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开发孩子的潜能、提升孩子的智慧,并陪伴孩子幸福地成长,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和梦想的启蒙者。

猜你喜欢

智力劳动孩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