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企业与青年创业 第七届两岸公益大讲堂成功举办

2023-09-19毛清宇王慧

环球慈善 2023年2期
关键词:公益企业

毛清宇 王慧

2022 年12 月20 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共同主办,《环球慈善》杂志社承办的第七届两岸公益大讲堂以线上形式举办。两岸480 余名公益组织、社会企业及志愿者代表观看了大讲堂网络直播。

作为两岸公益论坛的后续活动,本届两岸公益大讲堂以“社会企业与青年创业”为主题,邀请来自两岸的6 名专家学者、青年公益人士相聚“云端”,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谋社会企业与青年创业新契机。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副部长于昕表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自1982 年成立以来,始终恪守宋庆龄“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的要求,积极发挥公益慈善职能作用,持续实施助学、“健康中国行”以及新冠病毒传染病和灾害救助等公益项目,举办两岸公益论坛和两岸公益大讲堂,不断升华公益理念、拓展公益合作渠道。希望通过本届两岸公益大讲堂的学习与交流,能为两岸青年朋友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经验,激励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公益创业,为两岸社会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表示,我们虽相隔两岸,但始终彼此关心。张老师基金会是台湾第一个心理谘商和辅导机构,在帮助、关怀青少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基金会在社会企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公益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希望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人人做公益,时时做公益,处处做公益”的理念,构建更加有爱、和谐的社会。

邓国胜以《创办社会企业是未来青年创新创业的方向》为题,阐述了青年是最具有创新冲动的群体,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业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途径;青年创新创业也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国家一些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

他提出,创办社会企业是未来青年创新创业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创新创业的挑战。

大陆青年的创新创业主要局限之一在于青年创新创业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商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其实,商业创业不是青年创新创业的唯一选择。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这些难题的解决,同样需要青年人的积极参与,需要青年人的激情、创新与奉献。

其二,创办社会企业是创新创业的新方向。

主要体现在大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青年群体从事公益事业,甚至创办公益慈善机构或志愿组织,青年就业的方向已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同时,青年进行公益创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依靠慈善捐赠或政府购买服务, 不仅资金难以持续,而且难以规模化发展、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其次,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公益机构的创始人不能利润分配、员工收入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社会企业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蓝图。

这是因为,社会企业是一种混合型组织,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市场,有利于财务的可持续与规模化发展;社会企业可以进行适度的利润分配,有利于吸引青年人才。

邓国胜表示,迄今为止,我国青年人进行社会企业创业还非常有限,一方面与青年对社会企业不了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年还需要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需要具备创办社会企业的能力有关。

他表示,应从三个方面对青年人应具有的社会企业家精神进行提升。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社会企业在大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青年人并不了解这一概念,事实上,社会企业也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所以,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這样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

二是具备社会企业家精神。

一般而言,具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几个方面的特质:他们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勇气和胆略,认定目标,能够迎接挑战、持之以恒,而不是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他们富有创意,有策略,能够思考和探索新的方式,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解决困难,迎接不同的挑战;他们善于抓住机会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资源;他们善于掌握命运的意识,将消极因素看成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控自身的命运。

三是提升创办社会企业的能力。

邓国胜阐释,社会企业是一种混合型组织,介于公益慈善组织与商业企业之间,可以说,创办社会企业的难度比创办纯商业企业和纯公益慈善组织更难。

创办社会企业的青年,不仅需要懂得公益慈善领域的知识,善于筹款、善用社会资源,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领域的知识,善于经营管理和营销。

邓国胜认为,创办社会企业的青年还要善于创新,具有创新能力。总之,要创办社会企业,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加强对青年人的孵化与培育、相互交流与学习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好的宜商环境。

郑胜分以《台湾社会企业政策支持青年创业之经验》为题,阐述了台湾公共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支持青年创业的历程。

他表示,台湾2014 年出台的《社会企业行动方案》和2018 年更新的《社会创新行动方案》都是对台湾地区社会企业发展比较关键的政策。从广义上来讲,2014 年出台的《社会企业行动方案》,泛指通过商业模式解决特定社会环境问题的组织,其所得盈余主要用于本身再投资,以持续解决改变社会或者环境问题,而非仅为出资人或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

他表示,2018 年出台的《社会创新行动方案》是希望对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包容性成长,落实“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对外可实践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

郑胜分归纳了台湾为推动社会企业发展所做的努力:

一、让社会企业通过官方平台进行募捐。

二、为鼓励更多的天使(商业)投资人支持社会企业,台湾对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提供了很多优惠支持。

三、为了培育更多的社会企业,让社会企业更好发展,官方平台里除了设有“孵化器”,还提供了“加速器”的概念。比如对一些闲置的老屋进行重建,让社会企业进驻,变成“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场地。

四、培育社会创业家。

围绕人才培育的目标,宣传社会企业概念,引导年轻人投入到社会企业中来。

郑胜分介绍,2011 年,台湾劳动部门针对社会企业进行培训,共设有九种课程,主要培训内容是社会企业精神和创新。2022 年,台湾开始对课程内容进行标准化修订,并对课程内容进行认证,到2022 年底已修订完毕。课程内容包含需求与职能分析、课程设计与发展、课程实施和课程评论等,共有社会创新理论、社会问题分析与社会设计、社会创新创业运作与提案计划、社会创新项目管理和社会创新绩效评估五个部分。学员对象主要是目前从事社会创新相关领域的人员。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健、台湾幸福良食公司执行长吴诗涵、台湾政治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黄柏翔和台湾那颗炭国际有限公司创办人李政宪等嘉宾分别围绕《社会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应对重大挑战》《用社会创新创业翻转农村与农业》《公益进基层,围绕台青双创发展集众智聚群力》《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之社会设计与创新》等议题,以青年视角,通过生动的案例实践,分享两岸在“社会企业与青年创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李健以《社会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应对重大挑战》为题,通过三个案例,阐释了社会创新面临重大挑战时的经验和方法。

李健表示,社会企业有三根支柱,包括社会使命、财务回报和社会创新。社会企业面临着比传统追求单一目标的组织更多更大的挑战,如果只谈社会使命和财务回报,会发现这些企业往往处在生存边缘,很难发挥潜力。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实现社会使命和财务回报,和欧洲国家的社会企业需要不同的路径,它非常需要社会创新。

他认为,社会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比如,城市贫困问题、昆虫传播疾病问题以及全球饥饿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对很多人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问题暂时无解且牵涉技术和社会层面的因素而显得非常复杂,需要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政治势力的参与才能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抛开细枝末节,这些社会问题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并且没有便捷的解决方法。

李健说,面对重大挑战,需要利用新的理念和超常规的方法才能解决复杂而又牵涉技术和社会层面因素的问题。

社会企业如何通过社会创新应对社会问题的?李健明确表示有三条路径:跨界创新、科技驱动和优势视角。许多社会企业通过这三个创新方式成功实现了创新目标。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这三个创新方式实现社会使命和财务回报的紧密相连,对于社会而言,可以通過这三个创新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李健分享了三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跨界创新美国的慈善超市GOODWILL 创办至今已经超过120 年,主要业务是从社会公众手里接受捐赠的二手物资,通过线下方式出售商品。GOODWILL 至今已经是一个遍布世界五大洲的社会企业,在四个国家有170 家正式加盟机构,同时在13 个国家有15 家附属机构。平均每天每家店有新货2000 件,2014 年的门店收入就超过了53 亿美元。

GOODWILL 将83% 的收益用于教育培训和职业服务,很多社区帮助求职者进行IT、护理、销售、食品服务、银行、手工制造等行业工作的培训。同时,GOODWILL 积极与政府及企业合作,承接劳动力紧缺、时间紧急或空间设备受限的工作,比如美国海关入境旅客资料录用、为某空军基地定期除草等。

GOODWILL 的使命一方面是为了环保,做到废物再利用;另一方面是帮助那些因行业、技术、身体等原因找不到工作的人群就业,这就是GOODWILL 的跨界创新,利用本身的能力,利用与外界的合作,达成目标、完成社会使命。

案例二:科技驱动早产儿及婴儿死亡率是一项重大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000 万早产儿,体重平均仅5 磅,95% 出生在医疗条件不足的国家,而其中400 万存活不足一个月,早产儿因体内脂肪少而无法自行调温,造成低体温现象,而当与感染、厌食等病症同时发生,婴儿会因并发症死亡,即使活下来,日后也可能出现低智商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早产儿会被送进插电式的恒温孵化箱进行保护,直到体重达到标准,能自行调节体温为止,但孵化箱造价昂贵,每台售价2 万美元左右,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开发出了简易型孵化箱,但每台仍需要3000 美元左右,远非普通人群所能承受。

于是有公益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项目负责人在尼泊尔农村考察后发现,第一,绝大部分早产儿出生在农村,故开发的孵化箱产品不能只适合都市大医院使用,而需考虑农村的现有条件;第二,必须在免插电的情况下安全加温,温度要能持续一段时间;第三,产品要便于携带,易清洗,且适合当地民情;第四,价格必须能够让绝大多数当地人承受得起。

一年之后,项目开发小组设计出了保温被的雏形,其构思源于妈妈对婴儿的照顾:亲密拥抱,贴身呵护,母爱传暖,抚育婴儿。不过,保温被的理想材质却让项目开发小组花了4 年才寻找到,就是太空计划使用的“变相材质”,安全、平价、可加温、可重复使用,把这种材料放入开水中后,可迅速加温到98℃,把它们塞进被套上的多宝格,温度可持续4~6 个小时。

案例三:优势视角台湾创世基金会是曹庆先生最初为帮助植物人设立的,后来拓展到了其他边缘人群。

创世基金会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讨论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单亲妈妈。人们最离不开的就是食物,而女性在制作食物方面有天然优势,于是创世基金会就鼓励研究怎么帮助让单亲妈妈学习并从事这一行业。而这个问题一直又被很多社会服务机构忽略。

尽管贩售食物不能够使人暴富,冬季每个月大概有10 万台币的收入,但这些单亲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时间,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孩子。

如此,社会企业的雏形就出来了,这个雏形不同于一般的庇护工厂类型社会企业,而是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企业。

吴诗涵以《用社会创新创业翻转农村与农业》为题,讲述了自己从台北跟随丈夫来到台南学甲农村,在当地建立农场的故事。

吴诗涵夫妇在台湾学甲从农15 年,联系200 名农民, 用科技管理了台南300 公顷旱田。他们种植黑豆、玉米、小麦等杂粮作物。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当地农村存在人口高龄化、人才不足、土地废耕、食品安全风险、不懂营销等现象。

她与丈夫暗下决心,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环境、市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开办了良食人才学院,让农校学生实习就业,实现接班转型,让消费者有良好的食农体验。

他们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幸福学甲礼盒,通过幸福千千岁品牌商品搭配元泰竹艺社凹豆杯,结合用农业废弃物再生的玉米叶杯垫,由学甲当地村民手工制作,不仅建成了循环经济的友善环境,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了用社会创新创业带动农村与农业的目标。

黄柏翔分享了《公益进基层,围绕台青双创发展集众智聚群力》的议题。

他认为,创业资金、社会资金和知识储备是青年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41.7%的受访者认为青年创业最大困难依旧是资金问题,青年创业者对于融资难问题的呼声相比往年要高一些。

此外,大部分青年创业的行业不受风险资本的青睐。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报告,2019 年仅1.1% 的创业投资金额投入到农林牧渔行业。围绕台湾青年创业路在何方的议题,黄柏翔指出,“体验式交流、引导式停留、融合式落地”一系列面向台湾青年的公益性引导式服务越显重要。据他介绍,疫情下公益性台湾青年双创服务重视了解需求。新冠病毒传染疫情下,因隔离无法回台湾的朋友,使台湾朋友尤其是初到大陆不久的台湾青年朋友对“双创发展需求”的态度产生了极大转变。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外延面不断扩大,线上线下的交流机制多元化也随之扩张,公益性社区组织服务对台湾青年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深刻了解台湾青年的需求,解决双创痛点,才能在凝聚共识的公益性服务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柏翔以台湾科技大学设立的“酷点校园”平台(是台湾第一个以助力学生创意创业为核心的校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例,进一步阐述了校友会的主要功能,运用高校在市场已经充分公开透明、有公信认知的优势,又符合扶植社会困境产业的农特产品特点,建立创意创业基金,以实践其社会企业型运营计划的目标,其特色表现如下:善益经济,滚动加值——经由经济规划、计划采购及校友情谊的正向运作,让校友既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从中满足回馈母校的善行,并对困境产业产生互相加值的效果,形成社会和社区善行回馈、滚动增值的正向循环经济体系。

学习实践,双向齐功——整合基金资源,联合学校共同开设青年创业学习课程,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募集和商品育成等双向师徒式辅导协助,而且适时开放校友及跨业跨界天使基金投资机会,提高创意创业的成功概率。

公开透明,运用机制——对于校友参加的选择和基金的运用,独立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制度进行运作,以充分发挥最佳运营的社会善益经济效益。

黄柏翔认为,校友会除公益性质外,丰厚的人脉资源更是校友会最珍贵的资产,能作为台青在大陆融合发展的重要载體。校友会可打造成为面向台湾青年双创的公益人才孵化器,比如,政府协助+ 企业帮扶+ 母校支持+ 台湾在陆双创前辈导师(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实践、校园与职场)、就业创业意向滚动调研+新生迎新+ 职业辅导+ 政策解惑导师回访在就业上遇到的问题等。他表示,台湾青年除在大陆顺利就业、创业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入“两岸一家亲”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要快速适应两岸文化的差异。

李政宪围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之社会设计与创新》的议题,阐释了“菱角除了吃肉还能干什么”。李政宪设计的“官田乌金”项目,用一块小小的“菱壳炭”,打造了100 种炭生活,通过菱角取肉、菱壳炭烧、菱壳炭再进一步做成炭包净化空气,回填菱田提升肥力,再根据制炭工艺开发出实验课程,为当地青少年提供科学素材,使原来废弃的菱壳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中,变成了当地人的宝贝。

猜你喜欢

公益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