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探析
2023-09-19张佳瑞
张佳瑞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1981年在其著作《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名为“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如果将一个大脑泡在一个充满某种营养液的缸里,大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了电线上,电线的另一边连接着一台计算机,通过该计算机与大脑交互各种感官信息。而这台计算机模拟着真实世界的参数,并通过电线给大脑传送信息,让大脑保持着完全正常的感觉。对于大脑来说,似乎人、物体还都存在,那么这个大脑就会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如此奇幻的假想,也受到了科幻作品如 《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物质以外的世界》等电影的推崇,此类电影几乎都用到了缸中之脑的猜想。比如:《盗梦空间》中的斋藤,他在发现家里的地毯材质不是纯羊毛编制之后,才怀疑自己是否存在于梦境中。又比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他在偶然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超出常理之后才开始意识到他可能处于虚拟世界中。这些电影中的人物,如果没有异常情况的发生,可能都完全无法察觉出环境是虚拟的,更不用提如何去证明。这样的电影场景和元宇宙的虚拟镜像如出一辙,那么元宇宙电影是否也是通过角色 “代理人”的方式将观众的“意识”代入到 “缸”中呢?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本文将重点从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入手,探究元宇宙电影是如何在真实影响建构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符号的输出将观影者代入到虚拟镜像的 “大缸”中的。
1 元宇宙电影
1.1 元宇宙电影概况
“元宇宙”概念起源于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1992),他将元宇宙 (Metaverse)解释为: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即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现实与虚拟的链接与创造,通过多层影像代码技术的叠加集成为一个立体影像架构,搭建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交互映射的虚拟世界。因而从那时起,许多内含元宇宙概念和虚拟镜像技术的电影便逐渐诞生了。最早始于1999年的 《黑客帝国》,影片中的人类在由人工智能创建的虚拟世界中生活,一直到2021年极具元宇宙概念代表性的电影 《失控玩家》诞生,电影中展现出的以波士顿为原型的虚拟镜像城市,主角盖 (Guy)在该虚拟镜像中表现出的未“觉醒”之前的 “真实”生活日常,这些表现让观众产生了盖就是处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的错觉,这种全方位代入的沉浸感就是元宇宙作为映射现实世界的虚拟镜像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说《头号玩家》展示了人类利用外接头戴式VR 设备接入到“绿洲”中的情景,那么在 《失控玩家》中,观众则是跟随主角盖,以一种元宇宙原住民的视角来深度体验这个世界,这是一种比沉浸式更加沉浸的体验方式[1]。可见在电影场景架构中虚拟技术的使用也在不断深化和明晰,元宇宙的概念也开始变为现实。
1.2 元宇宙电影特性
1.2.1 场景特性
元宇宙电影的一大特性便是电影影像架构中虚拟与现实的重叠与交互,通过程序和代码技术,为现实中的人搭建一个能够实现自由互动和真实沉浸的虚拟场景,而其所塑造的虚拟场景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带给观影者十足的“沉浸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元宇宙原住民的逼真视觉体验,通过虚拟补偿填补观众的现实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元宇宙电影的虚拟场景建构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化,由虚拟世界逐渐发展为 “楚门的世界”,其虚拟镜像越来越具象化,这种不断显现并加深的具象化是元宇宙电影最突出的特征。在被认为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的电影《头号玩家》中,一个由天才詹姆斯·哈利迪打造的虚拟游戏宇宙——绿洲,仅通过VR 设备的使用,就可以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与现实世界有着鲜明对比的虚拟空间的繁华与恢弘。这种现实与虚拟的场景叠加,为观影者搭建起一个不受时空限制、多元化的正向移情世界。正是这种虚无不定却又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矛盾”场景融汇是元宇宙电影不可取代的场景特性,可见元宇宙电影中建构的虚拟世界带来的移情或可接近性足以媲美现实世界。
1.2.2 语言特性
首先是角色语言。元宇宙电影与虚拟动画片在语言表征方面最大的区别即元宇宙电影不同于虚拟动画片里不附着情绪感染的智能式发音,而是将带有情绪价值的真实人声运用到虚拟场景的建构中,因而语言符号也成为了塑造元宇宙电影趋近“真实”的虚拟镜像世界的一大动态支柱。它不受场景实物架构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将搭载观众情绪的言语输出点借角色人物之口恰逢时机地表述出来,从而为元宇宙电影中的虚拟世界提供真实的语言支撑,增强其真实性和空间沉浸感。当电影中的角色人物在片中由“真实”场景切入到虚拟镜像中后,其语言表述仍然以现实参与口吻进行场景语言架构,例如电影《失控玩家》的主角盖在未 “觉醒”之前的虚拟世界中,一直以现实口吻进行日常生活,和朋友聊天、日常交际等,俨然和现实语言表述无任何差别,就是这种代入式的角色语言设定成为元宇宙电影虚拟世界趋真塑造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环境语言。以元宇宙电影中的虚拟镜像城市为例,为了塑造出虚拟城市的真实感,在打造动态镜像的同时也会塑造出城市中所具备的人群嘈杂声、汽车尾气排放声、街边广告宣传声,甚至鸟鸣声等一系列与真实城市空间完全一样的环境语言。通过环境语言的动态包围给观影者形成多元化的真实听觉代入体验,让观众能够忘我地沉浸于一个可见可听的动态影像虚拟世界中。正是因为这些AR、VR 等电影技术手段的加持才增强了这种 “身临其境”之感,这是除电影外单方面的语言、文字、绘画、音乐等古老媒介形式所不具有的能力,而元宇宙电影更是放大了电影媒介的这种优势[2]。
最后是背景音乐。如果说角色语言是说的,环境语言是听的,那么背景音乐作为一种感官语言就是唱的了。元宇宙电影中虚拟空间的真实感建构,在发声方面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输入角度,从听、说、唱三方面为观众营造语言环境。观看众多元宇宙电影,很明显的一种语言表现特征就是背景音乐的运用,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中仍然会插入相关的背景音来提升观众参与的真实感,随时随地带给观众元宇宙原住民的“真实”体验。
1.2.3 感官特性
在“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公司的招股书里,阐述了 “元宇宙”拥有的几个特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而其中对于低延迟感的解释是: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3]。可见元宇宙电影带给观者感官刺激的同步性是相当高的。正是因为这种观众与电影角色人物近乎于同步的感官享受,形成了元宇宙电影独具的低延迟的感官特性,从视觉、听觉、空间感、时间感,甚至通过虚拟镜像世界代入的“触感”,以低延迟性的优势为元宇宙电影的观影者塑造出一个立体且真实的感官盛宴。
现实世界的观影者,通过角色 “代理人”的视角,以VR、AR、AI等技术手段将个人感官触角融入到元宇宙电影场景中并且将这种感官刺激具象化,把对现实世界的畅想叠加或插入到虚拟镜像世界中,满足观众在虚拟镜像世界中的自由互动和移情体验,给予现实中的人一种真实的情绪价值反馈和充足的沉浸感,这是元宇宙电影突出且独有的感官特性。且由于元宇宙电影无法像传统电影的拍摄手法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等各种摄影机的运作方法去拍摄不同视角的镜头画面,因而无法向观众传达一种场景真实感。元宇宙电影以科技手段建构的虚拟影像无法提供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视觉参照值给观众,因此虚拟场景的视觉移位是通过大脑信号的传输进行的自我空间建构,这种非真实的“物理移动”是元宇宙电影带给观众的一大新体验,也是元宇宙电影独具的感官新特性。
2 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功能诠释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 “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而音响形象也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声音的心理印迹,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结合的心理实体”。为此,索绪尔提出用能指和所指分别代替 “音响”和 “概念”作为语言符号的两个功能方面,共同构成了语言符号的(能指)表达面和 (所指)内容面。因而元宇宙电影在基于人机交互技术 (包括VR、AR、MR、XR 等)的基础上为观影者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该体验在通过电子游戏技术构建镜像世界的虚拟空间中插入能够提升虚拟角色智能化表达水平、增强角色“代理人”语言环境代入感的电影语言搭建技术,使该类型电影的语言符号设计更加元宇宙化。
2.1 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能指层面
电影语言符号的能指是通过观影者的感官所传达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马赛尔·马尔丹阐述道: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是采用了灵活、高效的足以与大量表达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比较的手段来表述,这讲明了电影语言的能指功能。对于元宇宙电影而言,语言符号能指功能的作用发挥对其虚拟场景趋真呈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通过语言符号的输出助力观众的感官刺激提升,更深层次地代入到虚拟镜像空间中并帮助理解电影画面所传达的真正含义,而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技术是协助观众认知和明晰电影中虚拟空间立体架构的核心设计元素,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观众理解电影虚拟镜像画面的表现内涵。比如在电影《钢铁侠》中,主角托尼· 斯塔克在操作以AR 或VR 技术作虚拟镜像呈现画面的钢铁侠战衣时,直接在虚拟镜像中进行语言指令输出,通过语言引导将观众代入到虚拟镜像战衣中实施与斯塔克同步的操作体验,这种语言符号带来的低延迟性增强了观影者的沉浸感,充分凸显了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独特能指功能。
因此,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设计要求与角色“代理人”的行为和虚拟场景的变换具备同步性或者低延迟性,通过将VR 与AR、MR、SR 等技术的聚合使用[5],进行包括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式的以语言符号表达作为锚点帮助观众提升在虚拟镜像中具身感的多模态观影体验。
2.2 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所指层面
电影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指电影语言符号创建者对电影语言符号所涉及对象想要建构起的独特心理概念和向观影者具体传达的主要信息,且具有相当的意识形态功能。索绪尔认为:“语言的实体是只有把能指和所指联结起来才能存在的,如果只保持这些要素中的一个,这一实体就将化为乌有。”因此电影的语言符号不仅包括字幕式的表达层面,也包括富含情绪价值传递的内容层面。比如在电影 《头号玩家》中,高达出场的高燃时刻,以韦德为主的众玩家作为角色 “代理人”头戴VR 设备在虚拟世界进行参与的同时表述着赋予了现实情感的台词,整段的台词表达不仅分不清是说于剧中现实还是剧中虚拟,甚至分不清是说于电影人物还是说于现场观众,以一种高情绪价值的不区分现实和虚拟的语言形式进行输出,这便是元宇宙电影中语言符号所指功能的魅力之处,它时刻以高情绪价值的新模态将观影者代入虚拟世界并沉浸其中,高达的出场从场景架构到语言符号的输出共同推动了该剧高潮时刻的到来。这种“代理人式”的表达方式使得电影语言符号的所指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将注重以高新技术、纯硬件设备为支撑创作的影像技术言语和注重以固定流程为主的软件为支撑的影像技术言语进行结合,使电影中视听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更具魅力与冲击力,在观影的同时增强观众在虚拟镜像中的听觉情感塑造功能[6]。
3 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特点分析
3.1 直指性
电影语言和自然语言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电影语言具有曲指性,而自然语言却同科学语言一样具有直指性。但元宇宙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种,却恰好与电影语言具有曲指性有所区别,因元宇宙电影自身的特殊性,反而使得该类型的电影语言具有了直指性。
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直指性为追求表达意义上的明晰和简化,通常会向话语所涉及对象进行词汇层面的直接表述,这与大众电影语言为塑造婉转曲折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而故意迂回表达的方式不同。一部具有哲理深度的好电影在语言符号的建构上往往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曲指方式,通过给观影者的思想留白从而增加受众对电影价值的高讨论度。与之相反的是,元宇宙电影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电影表演手段的特殊影种,在影片中进行虚拟影像架构的同时会尽可能地选择直指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元宇宙电影中清晰的语言表述有助于观众对虚拟场景的理解和在脑中空间影像的建构,甚至可凭借意念控制等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非植入性电极获取观众脑电波信号,并将脑电波 (EEG)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数据信息,对电影语言符号在观众大脑中产生的信息反馈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6],最终通过该类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设计,达到提升观影者的情绪价值和视听体验的目的。此外,在元宇宙电影的虚拟镜像中并不太需要依靠句意带动观众进行自我情节想象和语言留白,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在于虚拟镜像的技术创建,况且元宇宙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种 “想象共同体”。因此,通过语言符号的输出提升观众在虚拟镜像中内在情绪的沉浸感对完善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技术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2021年上映的电影 《失控玩家》,之所以说它是最具有元宇宙概念代表性的电影,就是因为该电影对虚拟世界的塑造达到了全方位贴近元宇宙的程度,观看 《失控玩家》可发现,在电影中玩家通过VR 技术进入到虚拟镜像中后,其游戏指令和台词表述都具有直观性,观众可通过语言符号的引导充分深入到虚拟场景的情绪氛围中,可见其语言的直指性对影片中游戏世界的成功塑造发挥了很大一部分作用。又比如在电影 《人工智能》中,影片中作为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人男孩大卫,在与“养父母”亨利和莫妮卡以及 “兄弟”马丁的相处过程中,即使被输入了人类特有的感情程序,但在被莫妮卡抛弃时仍然以一种 “直言直语”的方式向“妈妈”乞求和述说,在被马丁欺负后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出于“报复”“不满”等心理而选择在语言表述上通过说谎等方式进行反击,它始终以一种直指的表达方式在进行角色人物的语言塑造,虽然这是一部2001 年拍摄的科幻影片,不同于 《失控玩家》诠释元宇宙的全面性,但其对于智能技术的使用也有其独特之处,即在机器人大卫核心芯片中塑造了一个反映现实世界和真实人类情感价值的虚拟镜像空间,其语言符号的技术表述形式在承接了传统电影曲指性的基础上,也插入了大量直指性的用法。
3.2 兼容性
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往往同时具备传统电影语言的隐喻性和科幻电影语言的夸张性,在聚合使用VR 与AR、MR、SR 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数字孪生等语言符号建构技术帮助观众化作 “具象化身”与镜像虚拟世界实现超时空交互,凭借语言符号的革新应用帮助“化身”突破“次元”界限。使想象性(Imagination)、沉浸性 (Immersion)与交互性(Interaction)(3I特性)帮助观影者在虚拟镜像中塑造真实语境,增强观众的 “临场感”体验[8]。以《失控玩家》为例,影片中影像架构通常采用现实叠加虚拟的手法,在这种叠加影像中,同时还要演绎男女主角的情感画面,并配以自然语言和趋近游戏语言的表述,因此角色人物的语言输出往往带有隐喻性和夸张性,且因场景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在叠加影像中,非静态场面往往会增加角色人物语言表述的隐喻性,而在语言表述激烈甚至出现争斗的科幻场景中其语言表述往往会增加其夸张成分的输出,这种夸张性不同于传统动作影片的语言激烈,它明显带有浓重的游戏语言特征,这一点在大部分元宇宙电影中均有所体现。因此,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建构的兼容性,能够使观众通过角色代理人以 “具象化身”的身份在虚拟镜像世界中更好地沉浸到电影故事情境之中。
比如电影《失控玩家》中的主角盖在与米莉的对白中,语言表述的隐喻性非常明显,在游戏场景中盖对米莉说“我只是写给你的一封情书,而写情书的人一直在你的世界里”堪称暖情高光时刻,以语言输出的形式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而在游戏对抗场面中经常会说类似“我还活着!”等带有夸张性和惊叹成分的游戏语言。又比如在电影《超体》中,女主角露西在意外将自己大脑开发到一个超出人类正常使用范围的高程度后,逐渐能够控制自身细胞及周围微粒子的随意变化,这种外在能力的增加也导致了其语言输出的随之改变,在空姐询问露西是否需要饮料时,露西略带嚣张又不着边际地说了句“你需要擦鼻子了”,镜头转而转向空姐的鼻子,瞬间流出了鼻血,显然这是露西的操作,类似于这样的语言输出方式通过露西多番运用,它有着游戏语言的非真实性的夸张成分——未卜先知,也有着描述现实事物的暗指性——鼻子即将流血,以上就是元宇宙电影区别于传统电影语言和自然语言的独特语言符号特点,即语言符号的兼容性。
4 浅析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建构的不足
作为凭借高度沉浸性与交互性融合的元宇宙电影,在通过现实与虚拟场景叠加建构的影像中,语言符号的融入需契合电影的建构特点,但除去上述对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的特点、功能分析之外,元宇宙电影的语言符号在其建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
纵观历年来的所有科幻电影如《超体》《星际穿越》《创:战纪》《盗梦空间》《少数派报告》等,和最具元宇宙概念的 《失控玩家》 《头号玩家》等电影,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电影的语言塑造,元宇宙电影在语言符号的建构上最明显的区别与不足之处就是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或者说是低表述性。因为元宇宙电影是使用AR、VR 等技术来搭建电影场景的,电影的拍摄重点放在了虚拟影像的建构上,从而忽视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语言符号的设置,所以在虚拟镜像中的语言输出一般较少,因为虚拟场景重在虚拟技术的使用,情景画面的转场也非完全依赖语言的助推,因此几乎不再像传统电影那样为了通过语言的输出去推动情节的深入与情景画面的转场而搭建一套完整的语言话轮表述,所以在元宇宙电影中一旦踏入虚拟镜像,语言的建构反而减少,华丽宏大的虚拟场面往往增加,使视觉吸引更多地占据观众听觉的份额,这便是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建构的不足之处。
5 结语
元宇宙电影作为近年来的热门电影,这些年经过精心打磨,不断开拓出新的美学和叙事空间,呈现出了通过市场检验、得到观众认可的世界观、场景、身份等元素[3],其影像架构和语言符号都逐步得到了观影者和市场的认可,但其建设与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聚合使用VR 与AR、MR、SR 等各种数字孪生技术方面仍然欠缺。在技术应用不足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元宇宙电影中的语言符号,明确出元宇宙电影语言符号在技术匹配上的建构特性,既有利于提升大众对元宇宙电影语言形式的理解和对该影种设计理念的认同,也有利于元宇宙电影本身语言艺术价值水平和表现水准的技术升级,提升高新数字虚拟交互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率。为此,对于元宇宙概念所涉及到的电影领域理论应做出更全面、新颖而细致的探究与掌握,为数字技术在元宇宙电影中的高效匹配运用明晰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