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人已逝 风范犹存
——记宝鸡华厦老年大学原校长张健

2023-09-19吕向阳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健宝鸡校长

□ 吕向阳

春蚕丝尽 裸捐积蓄

2022年8月5日,是宝鸡华厦老年大学校史上一个非常悲痛的日子。华厦老年大学原校长张健病重弥留,在即将撒手人寰时,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平生积攒的百余万元存款,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张健老校长走了,但他的这一善举感动着所有人,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熟知老校长的人,无不为他博大的胸怀、赤热的情感、无私的付出所感动。作为老年大学人,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老校长在患病期间仍挂念着老年大学的各项建设,常常坐着轮椅来学校与师生们亲切交谈、询问情况。在去世前的一个月,他还坚持抱病参加了华厦老年大学十五周年校庆活动。现场的我们都看得出来,病痛已把他折磨得十分疲惫和消瘦,但一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学员,他就两眼放光,瘦削的手紧紧地握着大家不愿松开,不停地交谈,看得出他心中是多么牵挂这所老年大学!要知道,这所大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凝结着老校长的全部心血。在他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这所民办院校跻身西部名校行列,拥有学员3000余人,成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老校长为宝鸡老龄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倾情奉献,在他担任市老年学会会长期间,竭诚为老年人服务,解决了许多老年人的困难,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失去这样一位好校长,我们老年大学的师生心情十分沉痛,无不为此而难过悲伤。

一生追光 红心向党

老校长走了,但我感觉他并未走远,过去交往的情景恍如昨日,往事历历,牵动情丝。

我们相识于1 9 8 7 年。那时我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宝鸡日报社当记者。当年《瞭望》杂志刊登了宝鸡创新人事编制的工作经验,一下子轰动了全市。而创造这一先进经验的,就是当时的市人事局副局长兼编制科科长张健。《瞭望》杂志在全国是很有影响的刊物,宝鸡经验迅速在全国一炮打响,张健也成了名人。记得在一次全市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专门把张健请到主席台上,让他精彩亮相并为大家做了机构改革的专题报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张健,他面容清矍,目光炯炯有神,讲话一板一眼,十分幽默,博得了阵阵掌声。我当时有幸采访了他,他严谨的作风、富于创新的气魄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真正与张健成为莫逆之交,还缘于他的那本自传体的书——《岁月如歌》。几年前,他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个序言。当张健把厚厚一叠书稿托人捎到我手中后,我在办报间隙仔细阅读。读着读着,这本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我。它称得上是一部创业史、一面回音壁、一部励志书。真挚的感情,质朴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张健一生追求光明、红心向党的生命轨迹,像烙画一样清晰地印在我脑海中。他幼年丧父,早早辍学接过了祖传的麻绳摊养家糊口。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单薄的身躯负载70斤重的麻绳步行十五里地去卖,饱尝了人生艰难。后来他另谋生路,步行百里到了宝鸡,在一家卫生所当学徒做药剂员。聪颖的天资加上勤奋的努力,让他成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后来他成了卫生所所长,救死扶伤、下村蹲点,与群众结下深情厚谊。“文革”期间,张健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一只胳膊,但他矢志不移干好本职工作,永远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后来他被调到市农业局工作,安排到农村驻队蹲点,与农民朋友吃住在一起,平梯田修水利。1979年,张健调入市人事局工作,他兢兢业业钻研业务,一步步由科长走上副局长岗位,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为老服务 蜡炬成灰

1996年,张健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却无心游山玩水,开始心系全市老年事业的发展,并担任了市老年学会会长的职务,一干就是11年。

他大兴学习之风,号召老年会员告别寂寞孤独,深入生活多写文章。老校长每年至少要写出5篇调研报告,日积月累,学会会员们共写出了千余篇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在国际论坛上进行了交流,27篇在全国获奖。他还就如何发挥退休干部作用,为老年人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等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不少好建议被采纳。陕西省老年学会原会长张宏勋曾在全省一次表彰会上说:“张健同志热爱老龄事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位好会长!”也正因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老校长先后获得“陕西省百名精英老人”“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殊荣。

2010年7月,74岁的他担任了宝鸡华厦老年大学校长一职。面对“学校管理无章法,工作人员无热情,办学经费无着落”的“三无”摊子,他创特色、理机制、立校训、治懒散,开设了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声乐、模特、书画等课程,学校一下子红火起来,教学班级迅速达到102个,并开辟了6个分校,在全国声誉鹊起。后来,老校长眼睛动手术后,视力越来越差,他就用放大镜写作,还出书十余本,华厦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藉此也在全省被推广。至今,老校长编著的《养生集》《食疗集》《寿星集》等著作,依然是老年人争看的好书。2022年春天,我从老校长手中接过校长重担,有几次他坐着轮椅来到学校,与我吃力地探讨办好学校的方法。他说话声音已很微弱了,但一望见桌上金灿灿的奖杯,脸上就浮现出幸福的笑容,美好的回忆给了他力量,他艰难地打手势,勉励我们一定要热情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让这里成为老年人寻找快乐的殿堂,培树精神的高地,展示才艺的舞台。

古人把人生喻作“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但在这有限的征程中,人要追求生命的厚度和亮度。老校长一生勤俭,他用过的办公桌都掉了漆皮,书柜也裂开了缝隙,特别是那张茶几,已有脸盆那么大的洞。他把节约的钱都用在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上,特别是临终之际他把和夫人平生积攒的百万元全部捐给慈善事业,更让人看到了他心系贫苦、宅心仁厚的家国情怀。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老校长,您不图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就是学校的“压舱石”和“传家宝”,指引我们勤俭办学、热情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快乐幸福起来。宝鸡华厦老年大学的全体师生,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张健宝鸡校长
张健书法作品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张健的传销邪教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会说话的树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