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研究
2023-09-19张方方刘艳丽
张方方,陈 茜,刘艳丽,姜 波
(河南花花牛乳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2020年9月黑龙江双鸭山某超市被别有用心的夫妻二人通过先投放过期产品后购买的形式敲诈;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两家超市被不法人员将过期食品提前放至超市货架,后购买先前放置的过期食品对超市进行敲诈行骗;2021年10月湖南长沙某超市被不法人员以“先投放后购买”的形式被售卖过期商品;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辛集镇派出所民警接到某超市老板报警称被人以售卖过期商品为由敲诈勒索,经查该案件乃是犯罪嫌疑人王某宇、王某将携带的过期食品伪造成在该超市购买进行敲诈勒索;2022年5月,青岛市平度市贝比玛玛孕婴用品超市郭庄店涉嫌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2022年10月金湖县黎城街道某小卖部被两名人员伪造购买过期商品敲诈。因此,加强预包装食品流通环节的溯源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流通溯源体系,对维护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环境至关重要,对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应用现状
在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构建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受益者主要包括政府、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
(1)政府。政府是市场监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对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构建进行引导,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制假售假行为的出现,便于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明确责任人、召回问题食品,保障食品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消费者、生产企业和经营商家的正当权益。
(2)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处于预包装食品流通环节上游的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构建溯源体系,采集关键环节控制的流动信息,可以掌握产品的流向,监控制约流动窜货行为[1]。企业应用追溯系统采集的数据实施预警分析,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减少舆论导向对企业的影响,明确制订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减少对企业的不良影响[2]。
(3)预包装食品经营者。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在预包装食品的流通环节可通过溯源体系获得食品的来源和去向,以便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协助政府及生产企业确定责任人和找回问题产品,减少损失[3]。健全有效的食品溯源体系还可在预包装食品经营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员以售卖过期、假冒伪劣商品的名义敲诈时提供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信息。但目前的溯源体系只能显示某经营者是否有销售该批次产品的行为,但问题产品,特别是过期产品是否是该经营者销售,无法确认。
(4)消费者。在预包装食品流通环节末端的消费者,也是溯源体系的最终受益者,目前通过溯源体系的主流功能而获得的信息少之又少,大多情况下仅能确认产品的真伪,其他信息无法获得。
2 构建溯源体系的信息技术
2.1 预包装食品溯源信息技术
2.1.1 一维条码技术
一维条码技术通过采用条码条和空的排列表达一定的信息,通常每一种物品的编码是唯一的,一维条码技术在溯源体系中需通过数据库建立条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条码代表的数据传到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较快的输入速度、较高的准确度、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可靠性是一维条形码技术的优点,在现阶段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一维条形码制作简单,编码码制较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得并伪造,同时同一种产品赋予同一个一维条码,难以在预包装食品溯源过程中提供较多的有效信息。
2.1.2 二维条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以平面上分布的特定形状图形记录数据,良好的纠错效果、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大的信息容量和较高的信息密度是二维码技术的优点。二维条码技术在用于识别物品的同时,还可以描述物品[4]。刘国[5]提出将二维码(Quick Response Code)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两种技术相结合用于制订标签的集成解决方案,实现了在对预包装食品进行实时追溯的同时降低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成本。
2.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的非接触方式实现双向数据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对记录媒体(即电子标签、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实现识别目标与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在存储大量数据的同时,可以一次读取多个标签,阅读距离远,可扩展到几米至几十米,且阅读不受雨水、油渍、灰尘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刘禹等[6]、曹志勇等[7]、任守纲等[8]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2.1.4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数据库技术的一种,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是该技术的特点,可以使每个人参与到数据库的记录中。区块链是由一个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所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在于每一个区块中,区块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成链条。整个链条在所有的服务器中被保存,整个系统中只要有正常工作的服务器,便可保证整条区块链的安全。区块链系统中的服务器被称为节点,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为整个系统提供存储空间支持和算力支持。信息在区块链中被更改,需征得50%以上的节点同意,同时所有节点中的信息都必须修改。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通常被不同主体掌握。因此,对储存在区块链中的信息进行篡改,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数据难以篡改、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相对于传统网络的两大核心特点。
2.1.5 区块链网络技术
区块链网络技术可实现信息传递与价值转移的同步进行,这是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信息存储媒介方面,区块链技术采取的分布式的概念赋予了数据不可更改性,这与集中式的传统数据库相比,具有更强的可信度,在传统行业的应用中,可在整个系统中逐步提高数据与算法的地位,实现集中信任模式向去中心化信任模式的转变[9]。
2.2 信息技术在食品流通环节的应用
江西赣州人民政府将“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橙子生产销售信息,用于消费者鉴别真假赣南脐橙[10]。“善粮味道”将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用于记录大米播种、收获及加工的相关数据信息,赋予了消费者了解大米在原产地的生长状态的权限[11]。“步步鸡”项目主要通过在鸡腿上捆绑唯一可识别标牌并采用物联网技术获取鸡的相关信息,并上传到区块链存储的方式,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记录供消费者查询[12]。史亮[13]选取山东部分从事果蔬农产品生产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从事果蔬农产品生产的企业构建区块链+物联网可追溯体系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用HMM模型对影响企业投资构建可追溯体系意愿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段雨薇[14]基于区块链技术和FRID技术对供应链追溯需求过程中的路径追溯和包含关系追溯进行了研究;于坚等[15]以常见的食品、药食两用食品为研究对象对区块链技术在溯源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丁锦城等[16]对区块链技术在食品供应体系中的优势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研究。
3 未来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构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关注度的提升,未来消费者对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基于风险管控在食品领域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即食品溯源体系,记载从原料生产到成品销售末端所有环节参与者的信息,有助于问题食品的召回与全程各个环节参与者的维权。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将一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技术、RFID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组合用于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的构建,如用一维条码技术记录产品的属性及扫码结账,二维码技术用于记录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生产厂家及批次等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产品包装完成后在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对于产品在包装完成后整个流通环节的所有信息的记录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二维码的方式实现。预包装食品包装完成后,整个流通环节信息需根据流通环节作用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限进行记录,流通环节中的所有人员均可查询整个环节所有信息。
准确完整的预包装食品溯源信息,不仅能够维护预包装食品全寿命周期所有从业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还可以对消费效果和消费地域等信息进行统计。市场经营者可根据消费数据做出正确的热销产品销售策略,因此,溯源体系的构建对经营者优化资源分配和设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