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记
2023-09-18素馨
素馨
2022年10月,陈闪睿在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做爵士鼓表演前准备。
2023年5月14日,收到儿子陈闪睿从学校寄来的礼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我家小儿已长成。
一
我的丈夫是武警某部的一名军官,长年在全国各地执行任务。自2002年结婚以来,我们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我怀孕后,和丈夫憧憬未来的宝宝时,都希望能生个女儿。小棉袄,贴心嘛。可是,这事也由不得我们。丈夫说,万一是儿子呢?
“是儿子就散养。”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着,丈夫长年不在家,若是男孩,散养或能让他释放天性,日后能獨当一面。
“恭喜!是个胖小子,六斤八两。”2003年4月,我剖宫产下一个胖小子,开启了散养儿子的征程。
所谓“散养”,自有其前提和原则,不是完全由着儿子的性子胡来。父母、丈夫和我形成共识,任何一个人在教育孩子时,其他人再有异议,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提出,事后可以背着孩子单独交流、沟通。
儿子3岁时,我去外地进修一年,只能把他托付给父母。半年后,我休假回家,儿子盯着我,先是一愣,继而像树袋熊一样挂在我身上,一脸委屈,小嘴吧啦吧啦向我告状,说爷爷吼他、打他。
我问他:“那爷爷为什么吼你、打你呢?”
他见我并没有给他撑腰“报仇”的意思,气先泄了一半,怯怯地回答:“我在地上打滚,爷爷拉我,我不起来,还滚到水洼里,把衣服都弄脏、弄湿了。”我没作声,只是直直地望着他。他想了一会儿,说:“妈妈,我知道是我错了,爷爷该吼、该打。”
儿子稍稍懂事时,我便开始特意培养他的好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等。
其中,做作业的习惯,我是这样约法三章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负责抄清楚,我不会替你去找老师和同学问;放学回来,自己根据作业量安排时间,做作业时,不准吃零食、玩玩具;学习任务完成后,自行收拾书包,我不负责跑学校送作业本……
规矩定好,就是遵照执行了。经常有家长交流说孩子做作业到很晚,我却从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作业少,儿子回到家先看一会儿电视,或是玩玩游戏;作业多,则一回来就扎进自己的房间专心致志地做,有时甚至在学校就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半。
二
从小,儿子有事就愿意和我沟通。我想,这跟我支持他的爱好、尊重他的选择分不开。
儿子喜欢汽车模型,只要价格合理,我就给他买;儿子喜欢骑单车,我就由着他周末跟同学骑车远行……他尤其喜欢收集扑克牌,我带他出去旅游时,会帮他搜集绘有自然景观、历史名人、珍稀动植物等的各样扑克牌。有一次,我们去四川成都旅行,见到几位游客坐在地上玩扑克,儿子一下子就被他们手里的三国人物扑克牌吸引住,不愿离开。和游客们商量后,我用随身携带的普通扑克牌和4个苹果,换来了那副令儿子心仪的扑克牌。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点上,我反而比较淡然。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少数。当佼佼者经过时,做那个在路边鼓掌、致敬的人也不错,只要路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就好。
基于这种理念,儿子上学时没有报过学习方面的培训班,倒是根据喜好,学了爵士鼓、萨克斯、乒乓球、游泳等。
儿子最先学的是打爵士鼓。有一天,他跟外公、外婆从广场回来,外婆说广场上有很多人在打腰鼓,孩子边看边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手都拍红了。我问他:“你喜欢打鼓?”他点点头。我又问:“打鼓挺辛苦的,你受得了?”他还是点头。和同事念叨起这事,她热心地给我推荐了一名爵士鼓老师。
老师在琴行任职。那时儿子4岁多,首次去琴行试音,老师让他先踩一脚试试。儿子一脚下去,一槌定音。老师眼里迅即露出欣喜的光,摸了摸他的大脑袋:“收下你啦!”
刚开始在家里练习时,我们还没买爵士鼓,老师送了他一对鼓棒,让他先在凳子上练,每天晚上用鼓棒敲凳子。虽声音单调,但儿子练得兴致盎然。一周后,儿子对我说:“妈妈,我喜欢打鼓,给我买套鼓吧。”我和他确认,他肯定地点头。几千元的爵士鼓,一咬牙给他买了。因为有兴趣,儿子学习爵士鼓异常认真,8岁就在某音乐学院组织的国家级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中通过爵士鼓十级考核。
2012年元月,在福建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和平之星”艺术盛典全国总决赛中,儿子获得儿童器乐A组金奖。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表演时的情形我还记忆犹新:他穿着镶铆钉的皮夹克,歪戴着帽子站上台,面对评委、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望着阔大舞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
三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我是医生,工作时间长,丈夫又在部队,我担心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会缺乏安全感,在儿子9岁时,我辞了职,回归家庭。
和儿子两个人相处的日子,家里基本安安静静的。他学习时,我也在学习;他成长时,我也在成长。我一次性通过西药学执业药师考试,顺利拿到执业药师证书。我喜欢文学,爱好写作,出版了一本散文、随笔集,并在多家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数十篇,成功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儿子自从得到那副绘有三国人物的扑克牌后,心心念念向往着读相关书籍。假期我就和他一起读《三国演义》,我读成人版,他读少年版,两人每天读同样多的回数,然后一起交流,最后汇总成好几万字的母子读书笔记。儿子中考备考时,我参加了英文阅读班;儿子高考备考时,我报名并通过了中药学执业药师的考试……
教育孩子,我有些神经大条。他想飞,我就视情让他飞。2017年暑假,14岁的儿子想和2名同学一起游江南。其实他们本来还约了别的同学,但人家父母觉着孩子还小,往返2000多公里的路程,不放心,没让去。儿子问我时,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他们三个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做攻略、当领队;儿子负责财务,订火车票和酒店;另一个机动替补。我们三家建了QQ群,孩子们每天汇报行程,分享旅行感受。
3个孩子从湖北宜昌出发,13天里,游了湖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10个景点,在上海外滩还主动和外国友人英语交流、合影。出行中,什么时候选择城市公交、共享单车,他们都摸得门儿清,人均花费远比我们预想的少。后来,我把他们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制作了3本《三帅闯江南》影集,留作14岁少年们的纪念。
有了第一次顺利出行,就有第二次。2018年暑假,他们三个再次组团,前往海南旅游,年龄最小的儿子,依然是其中出色的财务人员。
虽然儿子的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考上一流的大学,但他在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心仪的乐队里玩乐器,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每天过得充实、开心——我已经相当知足了。
(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