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六十年
——包头稀土研究院建院60 周年

2023-09-18包头稀土研究院

稀土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包钢冶金稀土

序章

从探索发现到战略决策,从实验攻关到硕果盈枝,从规模壮大到产业延伸,包头稀土研究院一路走来备受呵护,一路上下求索,中国稀土事业的星星之火,在祖国大地燎原绽放,弹奏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华美乐章。

回眸来处,60 年前,包头稀土研究院以白云鄂博稀土研究为发端,搭建起综合科研框架,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稀土工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创新引领性科技攻关,为稀土新材料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包头稀土研究院勾画出新蓝图。

我们深知稀土之重、心怀人民之重、担当时代之重,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推动下,包头稀土研究院必将为包钢稀土产业做到世界最大最强再立新功,为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稀土产业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国之重托 初心启航(1963~ 1978 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号召下,1960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按照聂荣臻副总理指示筹建,1963 年4 月1 日正式成立。一批批建设者逐发展浪潮,应时代感召,以包头为代表的中国稀土产业随着包头冶金研究所的建立发展,汇聚了全国稀土人才,培育了国家战略资源产业,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生产及研发体系,包头稀土资源的采、选、冶、分离以及应用的大幕徐徐拉开,为我国乃至世界稀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63 年至1978 年期间,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矿山的勘探开采、推动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的应用、为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稀土材料……

新中国首个稀土研究机构诞生

1960 年9 月,国家计委党组向党中央呈报《关于改善钢种为纲,大力研究、生产和应用稀土元素的报告》,提出要适当集中力量,接近生产基地,在包头建立稀土元素中心。同年10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视察包头时指出:“要集中力量在包头搞个稀土、稀有金属研究中心,将研究试验、生产试制、使用结合起来,搞综合利用”。随后在他的主持推动下,中科院、冶金部在包头召开“稀土金属提取及合金钢应用科学技术会议”,决定成立冶金研究所、包钢稀土试验厂(“8861”试验厂)。

1961 年10 月,冶金部从北京钢铁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黑色冶金设计院、北京矿山研究院等单位抽调319 名科技人员到包钢冶金研究所,成为从事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的骨干力量。1961 年12月,包钢冶金研究所成立。

1962 年6 月,聂荣臻副总理提出关于开发白云鄂博矿的五点指示,要集中全国力量,把包钢冶金研究所配置成国家级的研究所或研究院,树立“几代人研究下去”的思想,在战略上应该有远大目标。此时,国家决策已经形成。

1963 年4 月1 日,包头冶金研究所正式成立,李光任所长。定名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前身),由冶金部直接领导(包括704 厂)。中国稀土工业孕育而生。1963 年10 月,包头冶金研究所达到职工总数1204 人,设置了情报、选矿、稀土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钢、金属物理、化学分析等7 个专业研究室、2 个试验厂和1 个机修厂。

1963 年、1965 年由国家科委、冶金部、中科院联合召开的两次“4·15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包头冶金研究所作为我国稀土科研基地需要发挥的作用,为包头冶金研究所事业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1964 年4 月9 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赴白云鄂博视察时指出:“白云鄂博是座宝山,我们要很好地开发、利用。白云鄂博蕴藏着大量稀有金属,有个综合利用的问题。要设立个专门搞稀土的研究机构,有步骤地开发。我们要搞钢铁,也要搞稀土。‘铁稀并举’是包钢长久之策。”

1963 年~ 1965 年,基础建设工程启动,规划建筑面积6 万平方米,投资1500 万元,定员800 人;1965年底,试验楼陆续交工,试验设备和仪器陆续就位。

1970 年5 月,冶金部决定包头冶金研究所划归包钢领导,更名为“包钢冶金研究所”。“8861”试验厂划入包钢成为生产厂,并更名为“包钢有色三厂(1983 年,更名为包钢稀土三厂)”。

聂荣臻副总理视察稀土工作

邓小平副总理视察包钢白云鄂博铁矿

1975 年8 月25 日至9 月5 日,经李先念等四位副总理批准,全国稀土推广应用会议在包头召开。会议由国家计委、中科院、冶金部联合主持,重申了白云鄂博资源“以铁为主、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方针,决定由包头冶金研究所和五二所组织稀土展览工作队,到全国(9个地区)进行稀土应用巡回展览。

五湖四海 英才聚包头

建院初期,草原钢城俊彦贤才集聚,带着激昂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奉献精神,把火热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包头冶金研究所;当时正赶上困难时期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经济的困窘,生活条件捉襟见肘,正如当时刚刚毕业来到冶金研究所的大学生所言:“头顶风沙、吃着钢丝面、住着钢丝床、发誓要把钢铁搞上去、把稀土搞上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包头冶金研究所几代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第一线,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稀土矿山的勘探、开采、提取和分离等一系列科研任务,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4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编写了《内蒙古白云鄂博白云岩型铌稀土矿石选矿样品物质成分研究报告》。

1965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采用高炉冶炼白云鄂博中贫铁矿制取稀土富渣,为冶炼稀土合金提供优质原料的试验取得成功,90%以上稀土富集在炉渣中,稀土品位10%~15%。

1966 年,按全国第二次“4·15”会议推荐的试验流程,由包头冶金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4·15”会战队,在“8861”试验厂进行“碳酸钠焙烧精矿-硫酸浸出,用P204 萃取分离铈的流程”扩大试验,取得较好指标并用于该厂生产。这是包头稀土湿法提取用于生产的第一个流程。

1968 年,包头冶金研究院已能从包头稀土精矿中制备出17 种稀土产品。

1969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研制的10MnNbRE 钢用于造船、石油井架和钢板桩,开创了民用稀土钢的研制先河。

1973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起草《稀土产品化学分析方法部颁标准》(1977 年定为冶金部标准),被评为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

1976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与上海跃龙化工厂合作,开展碱法分解包头稀土精矿的试验研究,完成半工业试验后,通过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此碱法工艺被称为第一代碱法。

建院初期员工风采

“8861”徐根灿、吴祥林等科研讨论

二、引领行业 成果丰硕(1978~ 1999 年)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包头稀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集稀土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这一时期,包头冶金研究所(现为包头稀土研究院)在改革中探索前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先后建立了湿法萃取、火法冶金、稀土永磁等多条生产线,并在全国大力开拓稀土市场的同时技术转让遍地开花,至此,也真正开启了科研服务产业的新征程!

1978 年3 月召开全国科技大会。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稀土科研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检阅,包头冶金研究所“稀土钴永磁材料的研制—稀土钴永磁材料工艺的研究”等12 个项目载誉而归!

1978 年至1986 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八年“七下包头”,先后7 次主持召开全国性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以包头冶金研究所为主体的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等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我国在世界稀土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1980 年,包头冶金研究所等单位采用镧镍五系(LaNi5)稀土贮氢材料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燃氢汽车。

1979 年6 月19 日,为了加强包头冶金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将包头冶金研究所改为由冶金部为主管理的双重领导体制。恢复“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名称。

1984 年9 月21 日,《人民日报》编印《情况汇编(第532 期)专刊一篇,该报记者肖刚报道《包头冶金研究所领导人谈他们的忧心和苦恼》,包头冶金研究所提出“给科研单位一定的自主权”等四点希望。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阅后批示“这类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是靠改革。”从此,包头冶金研究所拉开了对外技术转让的序幕并取得历史性成果。

从 1984 年开始,除加强为包钢生产服务外,包头冶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先后在辽宁、山东、江苏、江西、广东、北京、山西、内蒙古、湖南等国内20 个省区170 多个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其中不乏有联营办厂的江苏江南稀土总厂、山东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服务类的“从包钢选矿厂一、三系列强磁中矿分选氟碳铈和独居石矿”、首钢合金厂“包芯线机组开发”等项目,不仅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也在促进地方稀土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复合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5 年5 月30 日,为加强我国稀土应用开发工作,国家科委批复将“包头冶金研究所”改名为“包头稀土研究院”,隶属关系以冶金部为主,与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不变。

1989 年8 月,朱镕基同志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参观,详细了解了稀土科学研究、技术与学术发展等有关情况。此前,朱镕基同志曾到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江苏常熟市合办的江南稀土材料总厂参观,并题词“点土成金”。

1992 年6 月11 日,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国家科技改革步伐越来越快。经冶金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包头稀土研究院进入包钢,作为包钢的研究开发机构,保留“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名称,保持科研机构的完整性,继续承担国家和冶金部重点科研课题和行业技术管理任务,并为全国稀土行业服务。

1994 年8月15 日,胡锦涛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期间,到包头稀土研究院了解有关稀土科研与开发应用情况。

1996 年,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参观访问,洽谈有关科技交流等工作,对稀土院试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给予较高评价,并提出今后加强合作的意愿。

1997 年,包头稀土研究院完成了为阿尔法磁谱仪(AMS)研制和提供高性能NdFeB 磁钢任务,为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国际合作宇宙空间研究项目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特向包头稀土研究院发来贺电。

1998 年,丁肇中教授于日内瓦在给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的信中对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1969 年~ 1983 年,包头稀土研究院黄林旋教授发明H205 稀土选矿药剂,将稀土精矿的品位提高至60%以上,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为我国稀土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保障。

1979 年~ 1985 年,包头稀土研究院突破P507 盐酸体系轻中稀土全萃取连续分离工艺和工业生产,被徐光宪院士誉为:“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发展稀土产业奠定了基础。

1972 年~ 1984 年,突破了大型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及合金工业化技术及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从稀土氧化物到金属及合金的重大跨越。1983 年~ 1989 年,率先开发成功钕铁硼无氧制备工艺,产品磁能积达52.2 MGOe,超过了日本同类产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引领了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高速发展。

1985~ 1987 年,研制了新型导航系统中所需的高场强多级环充磁装置,获1992 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6~ 1988 年,研制出高温钕铁硼永磁体及生产方法,获1992 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0 年以来,包头稀土研究院率先成功开发出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储氢、磁致伸缩、电热、非晶、抛光、磁致冷等功能材料和稀土处理钢,助推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丁肇中教授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参观访问

全国稀土推广应用展览自1975 年至1977 年,历时2 年,收到了很好的展出效果

三、披荆斩棘 锐意求索(1999~ 2012 年)

进入21 世纪,包头稀土研究院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紧盯国家战略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在稀土精矿连续分离绿色生产工艺、稀土镁合金、高能效钢铁新材料、抛光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新能源储氢材料、发光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服务和攻关,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神舟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使用了稀土院研制的关键材料和器件。

1999 年1 月29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包头稀土研究院视察,参观稀土成果展览馆。在听取了有关稀土工作的汇报后,江泽民总书记对稀土产业的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并亲笔题词:“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999 年4 月20 日,“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正式更名为“包头稀土研究院”。

1999 年5 月16 日,冶金部发文,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同意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成立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1999 年11 月19 日,冶金部发文,同意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建设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0年4月25日,包头稀土研究院与烟台东兴集团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烟台磁王集团公司、烟台市福山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共同成立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3 月29 日,包头稀土研究院与4 家发起单位共同组建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年产8000 吨金属钕及镨钕金属生产线。

2003 年10 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分别发来贺信或颁发荣誉证书,感谢包头稀土研究院作为参与配套的129 家单位之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2005 年8 月2 日,根据包头市委、市政府及包钢(集团)公司决定,包头稀土研究院于同年9 月开始整体搬迁至包头稀土高新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包头稀土研究院发来贺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分别发来贺信

2007 年10 月26 日,经包钢董事会决议,同意对包钢稀土(现为北方稀土)产业整合重组,包头稀土研究院全资进入包钢稀土。

四、自立自强 守正创新(2012~ 2023 年)

一个甲子的精诚所至,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建立了国家级“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级“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铌冶金工程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了完备的稀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为稀土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技术支撑。

向“绿”转变,向“高”攀升,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包头稀土研究院不断激发创新基因,积极建设中试基地,生产国际领先的稀土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绿色化、智能化,引领稀土材料应用不断探索前行,助推中国稀土科技高质量发展。

2012 年,包头稀土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成立。

2012 年7 月5 日,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成立。

2013 年8 月16 日,“稀土材料中试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

2015 年3 月2 日,PVC 稀土复合热稳定剂技术以500 万元价格转让给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该技术成果荣获2017 年中国稀土科学技术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 年9 月30 日,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成立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 年8 月17 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中心”成立。

2017 年11 月24 日,包头稀土研究院完成的“稀土磁制冷材料及磁制冷冷藏柜”荣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一等奖,“复合式永磁室温磁制冷机的研制”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授权7 项发明专利,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磁制冷机生产示范线。

2018 年,白云鄂博矿床成矿作用与稀土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荣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一等奖。

2018 年1 月16 日,工信部批复,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成立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

2020 年4 月27 日,入选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

2021 年,混合稀土精矿浆化分解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技术成果荣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1 年8 月13 日,“断热稀土项目转让·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成立暨稀土高附加值产品万吨级采购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实现技术转让400 万元。持续推进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及其可再生能源储能转换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了光电—制氢—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集成技术,建成了可供应用推广的示范线。利用镧铈稀土协效改善高分子材料耐热性能和抑烟性能的优势,实现了聚烯烃线缆高阻燃性能,开发出聚烯烃线缆材料用稀土复合阻燃剂制备技术,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工业试验的全过程验证,并形成市场小批量供货,使稀土应用延伸到阻燃领域,扩大了轻稀土应用范围。

2021 年11 月18 日,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

2022 年,评估为国务院优秀“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完成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3年3月21日包头稀土研究院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正式授牌“新材料重点平台(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该平台为稀土行业唯一授权的测试评价平台。

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

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

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材料中试实验基地

结束语

问鼎一流,守望致远。60 载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半个多世纪的孜孜以求谱写精彩华章。新的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将包头稀土研究院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新征程上,包头稀土研究院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感恩奋进、勇攀高峰,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稀土科研力量,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包钢冶金稀土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包钢万腾钢铁公司大方坯连铸机热试成功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包钢三医院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把关爱送进“高墙”——包钢关工委第一个宪法日开展“联帮联教”活动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