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2023-09-18袁义玲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25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资金

袁义玲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

引言

现阶段,预算管理一体化已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改革、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与着力点,其强调以预算目标、预算方案为导向,对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业财事务、经济活动实施全面化、全程化管控。从目前来看,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管理方式很难满足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要求与落实需求,探索相关优化改革路径势在必行。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影响会计核算的主要表现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较大冲击,并深刻影响着会计核算乃至财务管理的实施理念与工作模式。从目前来看,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会计核算正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具体来讲,相关影响与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金处理方面

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后,各项资金处理工作均需要以预算目标、预算方案为导向,并由此建立直接性、全面性的管控机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相关单位、部门需要基于特定预算指标进行资金支付、流转等需求的申请,以确保从源头上避免资金使用超额、资金流转混乱等问题。同时,财务部门、会计人员也需要按照相应的预算指标、预算方案,对资金的利用、保管、记录等事宜实施监督管控。在此背景下,会计核算涉及的工作内容更多、权力范围更广,其在资金保障、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发挥空间得到了明显扩大。与此同时,传统时期财务系统中事前管理与事中管理相分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资金预算与资金利用的相互作用与协调衔接得到了有力保证。此外,月度、季度、年度等资金的退回处理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若资金退回时相关项目仍处在运行阶段,则仍可按照原有的预算方案、支付用途对资金进行利用与管控。若资金退回时相关项目已结束,退回资金则可直接转化为原有预算框架内的结余资金。如此一来,退回资金在用途、性质方面的界定不再模糊,预算、核算等财务管理工作也更具规范性和明确性[1]。

(二)职能定位方面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视域下,会计核算的职能更加丰富,其在单位内部控制与建设发展中的角色价值也更加多元。一方面,会计人员肩负的财务管理责任更加广泛,其工作成果不仅要反映出单位资金在一定阶段内的使用、流转、结余等基本情况,还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全面、清晰地体现出预算目标达成、预算方案执行、预算风险处理等的落实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还需要在岗位基本事务以外的领域发挥作用,从财务管理的专业角度出发,为单位的战略决策、制度建设、内部控制、业务优化等活动提供实质性帮助。例如,在单位规划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落实情况,为领导层及决策部门提供预算成效、资金存量、用资结构等信息,从而防止单位投资战略、项目建设方案与现有资金利用条件、管理条件相矛盾的情况发生。同时,会计人员也可依托财务管理经验,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利用需求、资金流转趋势进行预测评估,进一步为单位的决策可行性与效益可观性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原则方面

在传统时期,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甚至与管理、业务等方面相割裂,形成“孤岛”现象。而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核算的工作理念、实施原则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视域下的会计核算应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在处理内部事务、专业问题的基础上,还应着眼于单位的总体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会计核算在单位系统内的齿轮作用,推动单位各项事务的积极运转。其次,为了更好地达成预算目标、提升管理效果,会计核算应坚持主动性原则,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单位运行管理中,从而更及时、更准确地采集财务信息、了解资金动态,以保证相关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可用性。最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也是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应坚持动态趋优、创新突破的实践原则,努力实现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工作机制的查漏补缺与优化完善。如此一来,既有助于提高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执行预算方案、满足管理需求,进而达到高效使用单位资金、大幅降低财务风险、保证收支规范合理、节约单位运行成本等目的[2]。

(四)管理模式方面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影响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预算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战略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业务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在单位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任一因素的劣化,都有可能滋生财务风险,并对预算方案的执行质量、执行成效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影响因素纳入管控视野。另一方面,传统时期的财务管理过度侧重事中核算、事后复核,难以对资金利用、资金流转的过程及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对此,为了消除传统弊病,解决财务管理的滞后性问题,新时期的会计核算应采用跟踪化模式,即保证信息采集、预算把控、管理干预同步于单位的项目建设、业务实施、资金利用等实践活动。这样一来,既有助于使预算目标渗透贯穿于单位全寿命周期,也有助于防止业财信息不对称、资金资源滥用、超预算风险不可控等情况发生。

(五)素养要求方面

作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实施主体,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状态等会对单位资金安全、内控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会计人员正面临着更高、更多的履职素养要求。例如,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性、全程性落实特点,传统的纯人工核算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此时,会计人员要想保证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就必须要迈上电算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学习掌握多种信息化技术,并灵活运用各类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再如,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动着传统核算会计向新型管理会计的角色转型。基于此,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履职能力,还应主动涉足数据分析、企业管理、市场调查、制度研究等领域,并对单位的经营现状、业务体系、战略理念、发展方向形成清晰认知。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跳脱出重复性、基础性的核算工作内容,在单位经营发展中创造更大价值。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影响会计核算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预算管理目标,转变会计工作理念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必须要对预算管理目标加以明确。只有保证目标确立的完整性、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对各项实践活动起到核心性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具体来讲,预算管理目标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合理设计预算方案,严格保证各类型、各层次预算任务的可行性;第二,保证单位财政资金的科学安排与合理利用,有效防控资金管理风险与单位建设风险;第三,以预算管理、财务干预为抓手,促进单位各职能部门、各工作环节的合作与交流,保证单位组织活动的协调性;第四,通过预算管理实施与预算指标实现,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单位战略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达成;第五,发挥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与职工激励作用,在驱动单位各岗位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避免盲目行为、违规行为的发生。

在确立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化的目标落实效果,会计人员应加快转变工作理念,从思想层面实现职能强化与角色转型。一方面,会计人员要改变“孤岛化”的工作思维与角色认知,主动、积极地与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建立协作关系。这样一来,既能提高财务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预算方案的执行阻碍。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树立系统化、战略化的履职理念,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对单位内控改善、战略优化提起重视,并致力于在业务改造、制度建设、战略分析、决策规划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3]。

(二)优化预算编制方式,运用多种工作手段

为了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应做好预算编制方式的优化运用。首先,要形成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逻辑,以单位整体的资金条件、管控需求、投资规划等为基础,对预算目标、预算方案进行层层细分。其次,要明确理清不同预算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并据此采取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手段。例如,对于收支状态长期平稳、变化风险相对较小的预算项目,可选择固定化的预算编制方式。如此一来,既有助于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也有助于降低总体预算波动、超支等负面情况的发生几率。而对于预计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相差较大,或者影响因素相对复杂的预算项目,则应采取弹性化的预算编制方式,即为资金的收入、支出预留一定额度空间。具体实践时,既可以先确定出合理的收支额度,再将预算空间调整至该额度的70%至120%之间,也可以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原理,将预算项目投入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按照函数y=a+bx编制预算额度。其中,y为弹性预算结果,a为固定成本,b为变动成本,x为业务量。最后,由于单位的经济活动会受到环境、政策、业务、制度、人员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相关收支情况并不完全是可预测、可确定的。因此,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不仅要适当采取弹性预算手段,还应根据综合性的实际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可运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以特定的预算周期为框架,对预算目标、预算方案实施阶段性的连续调整,如以月为单位重修预算内容、补充预算项目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预算管理的供需匹配性,也能确保单位各项事务稳定有秩序地开展。

(三)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保证预算执行质量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保证预算执行质量,防止预算目标模糊化、预算方案形式化等负面问题出现,必须要建立健全多种配套制度,从而为会计人员的履职实践提供规范保障。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建立预算指标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各业务、各岗位相关的预算目标达成情况、预算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可建立宽严相济、奖惩皆有的考核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与双向激励价值。例如,对于实际支出超出预算额度、工作进度慢于方案规划的业务项目、部门岗位,可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职级下调、奖金减免、通报批评等惩罚处理,并配合相关部门、人员做好损失补偿、风险处理等工作。反之,对于资金节约成效好、任务完成效率高的业务项目、部门岗位,则可适当采取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手段,并对相关工作经验、管控方法进行宣传与推广。如此一来,既能通过预算管理保证单位的业务规范性与资金安全性,也能对单位职工起到约束与激励的积极作用。

其次,应建立全面化、跟踪式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并对财务部门、会计人员适当赋权。例如,在单位业务运行与资金流转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保持动态监督与深度参与。期间,一旦发现有资金使用不合规、收支信息不符实、资金支出超预算等实际情况或风险趋势,会计人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调查取证,并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整改意见或优化建议。做好这一点,既有助于增强预算方案执行力度、提升会计工作落实质量,也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排查和解决单位财务风险。

最后,应建立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控协作制度,为预算、核算等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对各业务项目、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生成、报告编制等格式进行统一处理,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财务信息质量的源头性把控。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发布专项政策、组织团建活动等手段,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维护好、协调好单位系统各环节间的工作关系。这样一来,预算管理执行的顺利程度将大大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将显著降低。

(四)夯实管理资源基础,完善会计工作保障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实践需要多种资源作为支撑基础。单位内部资源配置的完善性、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单位应切实做好技术资源建设,通过改善信息化硬件条件、建立工作大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为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提供便利。这样一来,会计人员便能脱离纯人工化的传统工作模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更高效、更优质地开展收支信息采集、资金数据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应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多方面影响,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既要加快实现职能调整与理念转型,也要立足实际,做好多种预算编制手段、财务管理技术的合理运用。同时,单位也应从制度、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在单位运行发展中切实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单位内控建设的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资金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