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提高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2023-09-17梁阿红
梁阿红
摘 要:“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它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中外经典音乐和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其掌握音乐演唱的知识与技能,获得精神愉悦,提升审美情趣与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纯粹教唱模式,应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为指导,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有效进行课堂互动和课外实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练起来;并且有机進行思政教育与渗透,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协调发展。文章提出了“四个结合”,即教、学、做相结合,耳、眼、脑相结合,唱、赏、演相结合,德、智、美相结合,力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教学实效性
音乐教育界流行着一句话: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果有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只顾自己教,不管学生学,没有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这样的教学将无法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教师总是习惯于传统的讲解—范唱—教唱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学生则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事实上,学生喜欢音乐本身就是音乐教学的兴奋点。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音乐这一特征,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音乐、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怎么教学才能让他们更加喜欢。
一、教、学、做相结合
(一)在做中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其意思就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教学,而是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音乐教学要培养歌唱、欣赏、演奏等各种技能,就是要让学生唱出声、唱出来。如果停留于教师示唱、学生跟唱等简单教学环节,学生则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从而心生厌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音乐学科特点,围绕“做”这一核心,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讲解音乐故事、提出音乐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比如,在教学《我和我的祖国》时,教师播放《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祖国颂》等同一主题歌曲,设置问题“从歌曲的音色、风格与情绪上,你更喜欢哪一首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歌曲音色、风格与情绪上的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官,有效促进师生或生生的双边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做中学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需要调动人的全部身心。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性教学探究活动,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唱、跳、演,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促进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和情感魅力,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提升音乐素养。比如,在教授《黄河船夫曲》《采红菱》《小河淌水》等民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各小组设置一幅与歌曲内容相衬的背景画面;在教唱环节,教师应以学生设计的画面为背景,或者播放与歌曲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视频,让学生边欣赏边练唱,将学生带入民歌意境,通过仔细欣赏各地民歌不同的表达方法、演唱技巧,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民歌体验,习得民歌演唱的基本技能。
二、耳、眼、脑相结合
(一)多器官协同
音乐视唱以耳朵为基础,要求学生以大脑为总指挥,眼、耳、脑同时配合,方能奏效。教师在示范演唱歌曲时,应引导学生用耳朵认真倾听,加深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节拍的总体感知与理解。学生在视唱时,需要用眼睛看谱子、用嘴巴唱谱子、用耳朵倾听,判断自己唱得是否准确。初学时,学生可以用手击拍或划拍,掌握歌曲的节拍与速度。例如在教授G调、4/4节拍的歌曲《鸿雁》时,首先,教师可以一边单手弹奏钢琴、示唱,一边用手比划着起伏有序的4/4节拍;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眼看着白板上的歌谱,用耳聆听教师示唱或音乐视频;最后,教师比划着节拍,让学生和着节拍大声地歌唱,感受着音乐的节奏,一遍一遍地训练与体验。学生注意眼、耳、脑的并用,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有效提升了演唱技能。
(二)展开思维想象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需要借助大脑发挥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调动大脑“指挥系统”,协调眼、耳、嘴、手等器官,在大脑中勾画歌曲描写的情境,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与掌握。课堂上,教师应对歌曲内容、主题及乐谱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边听边看音乐视频,再进行示范演唱,引导学生在大脑的指挥下,调动视觉器官去学习,去感受与想象音乐所描述的风景与故事,真切地体悟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从而与歌曲产生强烈共鸣。
例如歌曲《白发亲娘》表面上写的是一个老母亲牵挂远在他乡的儿子,听众却能从中听出一个游子对留守在家的年迈母亲的无比思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一边练唱,一边想象在家牵念游子的白发娘亲,时而在家里向窗外眺望,时而在路口翘首企盼,时而将别人的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等画面。这些想象可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又如,在教授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播放电影《二泉映月》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感知其演奏该曲时的内心世界,体验该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将自己与乐曲融为一体,更加真切地理解、体味该歌曲中流露出来的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思绪情感。用二胡表达这种如泣如诉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二胡的独特魅力、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三、唱、赏、演相结合
(一)歌唱与欣赏结合
能唱会赏是音乐的基本功。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歌唱的基本功练习,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好听、好玩又好学,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首先,在音域训练方面,很多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不注重中声区的训练,急于扩展音域。学生的中音区喉头还没有稳定,呼吸的运用还不正确,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演唱一些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歌曲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凭借敏锐的听觉经验,像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为患者诊断病因那样,去辨识学生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问题,进而“对症下药”,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去纠正学生歌唱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歌曲,注意聆听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响度的起伏变化,加深学生对歌曲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进行音乐听觉刺激、重塑学生的联想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方明的词朗诵、殷秀梅的独唱视频,让学生在多种艺术形式的对比中,领会这“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让學生仿佛从美丽壮观的北国风光,看到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从历代多位有为的皇帝,看到一代伟人志在超越前人、决心革命到底、重建崭新中国的“风流人物”之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歌曲借景抒怀,以歌言志,让人体验到一种横看全景中国、纵览古今历史的意境之美。
(二)歌唱与表演结合
音乐毕竟是一种技能性较强的艺术,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而音乐教学除了要重视课堂歌唱教学之外,还要利用校内外舞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一展歌喉,使学生将课堂唱功练习与演出实践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以激发兴趣、培养基本技能为目的,坚持课外应用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与音乐素养。其次,教师要基于培养特长生为目的,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组建通俗歌曲、乐器、南音等各种社团,举行歌曲欣赏、歌曲创作、乐器演奏、南音技艺等各种教学探究活动,帮助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使其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技巧。再次,教师应积极编排各种音乐节目,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纪念日、元旦等重要节庆之际,由不同社团单独或联合开展一些红歌演唱竞赛、歌手比赛、歌舞晚会等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最后,在社团组织的基础上,集中全校艺术活跃分子,组建校性艺术团队,指导学生进行独唱、小组唱、大合唱、歌伴舞等节目的创作、排练,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居、社区、企业、街道进行文艺义演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演,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艺。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可见,课堂教学与社团组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补充、互相融合,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四、德、智、美相结合
(一)智育与美育并举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实践能力,提升其音乐品位为目的的音乐活动。
第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其音乐的表演技巧,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表现风格、审美特点及文化特征。
第二,音乐课堂教学的智育与美育本身就是交织相融、不可分割的。学习与掌握音乐技能,既能增长艺术智慧,又能提升艺术审美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其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在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与道德情操。
例如在教授《历史的天空》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电视剧或小说中那些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又一一浮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他们的英雄气概已经融入民族精神中,跨越了历史长河,在大众心中持久地显现,以此激起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仰慕与怀念之情,使学生产生了对历史的畅想,滋生了对美的执着追求。
(二)德育与美育融合
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音乐教学不仅要教人唱歌,还要启迪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习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塑造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授《中国戏曲与曲艺》《中国歌剧》《中国民歌》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中国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各种地方戏曲、歌剧、民歌等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第二,教师应延伸介绍南音、高甲等本地的传统戏剧,宣传安溪高甲戏的艺术成就,引导学生热爱地方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名曲创作、音乐人物成长历程、歌手追求音乐艺术等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动机,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比如在教授《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介绍词、曲作者的生平事迹,介绍该歌曲的由来及他们创造该歌曲的有趣故事,说明其在现当代的巨大社会影响,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旋律优美、格调高雅、富有正能量的歌曲,如《我的太阳》《那就是我》《第五交响曲》《天下一家》等,可见教材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够让学生受到深刻的艺术熏陶、精神塑造、心灵洗礼、价值观引领,真正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婷. “教学做合一”在中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 北方音乐,2016,36(08):120.
[2]刘贵生. 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 学周刊,2022(07):163-164.
[3]黄文杰,陈冰融. 声乐重唱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研、演、赛、学”融合的“导图式”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01):79-84.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