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瑞广的精气神

2023-09-17温如昌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宁晋县酒厂

温如昌

苏瑞广,河北宁纺集团的董事长,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功勋企业家,早在1988年就荣获全国“五一”劳動奖章,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50年来,他共获得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种奖项不下100个。

坚守初心志不移

1935年,苏瑞广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他曾目睹日本鬼子残忍屠杀中国抗日民众的恶行,早早地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1955年,苏瑞广中学毕业后,抱着工业强国的崇高志向到宁晋县棉油厂当工人。他有文化,一进厂就被安排在厂办,工作轻松而体面,但他却感到无聊和不快乐。只待了半年,便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当了个能学点技术的锅炉工。

当时,宁晋县棉油厂只开展榨油业务,因为原料供应不足,工人们半年上班,半年放假。放假了,别的工人回家种地,而苏瑞广却去石家庄学习纺纱织造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成了宁晋县棉油厂里的技术能手。

苏瑞广工作勤奋认真、任劳任怨,政治上要求进步,入厂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苏瑞广有两次进党政机关当干部的机会,他都自愿放弃了。

一次是1972年他被宁晋县委抽调到县里当“工人阶级宣传队”进驻农村搞“斗批改”,他为所驻村庄消除派性,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突出成绩,工作结束后组织部想调他到公社任职。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婉言谢绝了:“搞纺织是我的特长,还是让我回厂里吧!”

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河北省委要求各县组织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赶赴唐山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带队的县委领导知道苏瑞广有能力,邀他一同赴唐山。苏瑞广是宁晋救援团中最有力气、体能最好的一个,在唐山一直干了四个月。由于成绩卓著,县领导提议他到党政部门任职,苏瑞广再次放弃了机会。

危难时刻勇担当

宁纺历史上曾遭遇两次灭顶之灾。一次是死而复生,另一次是绝处逢生。两次生路都是苏瑞广用心血和汗水冒险蹚出来的。

1971年,苏瑞广得知石家庄一织染厂更新设备,淘汰一批日本丰田老式1151型手换梭织机消息后,当即建议棉油厂领导上织造项目。得到批准后,苏瑞广带领几个工人到这家织染厂的废旧设备堆里,拆装拼凑组成16台完好的布机,以废铁的价格买来,建起了织布车间,苏瑞广被任命为车间主任。此举不但使工人们不再半年上班、半年放假,还为企业增加了不菲的收入。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棉花和布匹属统购统销物资。由于建这个车间未得到计划部门批准,得不到国家调拨的棉花,布匹不能正规销售,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被迫下马。

看到心爱的织布机躺在车间里,苏瑞广心如刀绞。他不甘心辛辛苦苦建的织造生产车间就这样被“枪毙”掉,于是他骑自行车去找宁晋县工业局、县主管工业的领导,甚至找到宁晋县委书记陈述恢复生产的理由。

县委书记告诉他,要使织造车间起死回生,需得到河北省计划委员会批准。苏瑞广不顾劳苦,骑自行车往返200多里找邢台地区工业局和计委申报材料。他还找到地委副书记汇报。经过几个月的奔波,河北省计委批准了宁晋建棉织厂的申请,宁晋县委、县政府决定让苏瑞广在县城东北废弃的火药厂旧址上筹建“宁晋县棉织厂”。苏瑞广立下誓言:决不辜负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希望和信任!

16台布机、县火药厂旧址上9间残破的职工宿舍,就是宁晋县棉织厂的全部资产,仅1.9万元。1973年9月15日,苏瑞广带领22名职工发扬大庆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始了创业之路。

没有厂房,他们就自己动手,将9间职工宿舍简单装修,改做厂房;没有宿舍,他们脱坯盖起“干打垒”房屋当宿舍;搬运16台织布机是个硬活、细活,没有汽车、没有拖拉机,他们就找来人力车,人拉肩扛,仅用五天时间,就搬迁安装完毕,投入生产。

没有码布机,就在墙上钉上钉子码布;没有打纬机,就用自行车圈代替;没有浆纱机,就找来一口大锅,脚踩手砸浆纱。车间简陋,湿度达不到,他们就往地上洒水,用喷雾器喷水;夏天车间温度太高,就用电风扇降温;冬天温度低,就在车间门口用砖砌个大火炉,烧煤保温。到1973年底,仅108天时间,就织出棉布15000米,实现产值7.1万元,利税2.7万元。

宁纺的第二次生存危机发生在1980年。当时企业还处于只能生产条绒坯布阶段,只有经过邢台、石家庄或天津的织染厂家加工后,才能进入市场。苏瑞广敏锐地意识到,全国纺织行业即将进入低谷,想摆脱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必须上割染设备,生产灯芯绒终端产品。苏瑞广的这一想法得到宁晋县委、县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但这一项目开工,尚须层层审批,为争取时间,苏瑞广兵分两路,一路向上级申报、争取批文;另一路筹集资金40万,建厂房、购设备。

果然不出苏瑞广所料,1980年整个纺织行业出现疲软,宁晋县棉织厂申请的割染项目被有关部门否决,理由是“重复建设”“坚决不能上”。苏瑞广快马加鞭筹建,不到一年时间先上了4台割绒机、5对染槽、2台刷绒机、2台烘干机、1台拉宽机,年生产绒布300万米,生产品种增加了7个。这一年全省纺织行业倒闭了68家,宁晋县棉织厂由于上了割染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权,成为河北省纺织行业中唯一一家大幅增长盈利的企业。

苏瑞广收到的不是祝贺的鲜花,而是上级有关部门发来的惩戒命令:……私自上马割染工艺,严重违反组织程序,经研究,责令其负责人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深刻检查,并立即停止生产,所上割染设备立即拆除下马。河北省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赴宁晋县棉织厂落实拆除割染生产线。宁晋棉织厂又一次走到生死边缘。

河北省调查组领导严厉质询:“老苏,这可是省里的决定,要是不下,不拆……你将会受到上级严厉的处分。”

苏瑞广清楚知道调查组领导话里的份量,但他坚定地回答:“你们打我、骂我都行,撤我的职也认,可千千万万不能拆掉割染设备,那可是国家的财产,凝聚着全厂职工的血汗,那可是宁晋县棉织厂的一条生路啊!”说到这里,他竟当着众人双手掩面,放声大哭起来。宁晋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形成一致意见:“割染设备不能拆,苏瑞广不能撤职……,要给老苏处分,我们集体为他鸣冤叫屈。”上级领导经认真调查研究,最终认可了宁晋县委的意见。

消息传来,苏瑞广和全厂员工备受鼓舞,企业连续两年在行业低谷喜创佳绩。1982年实现产值546万元,利税74万元,有两项产品获省“双优”称号。1983年,“宁晋县棉织厂”更名为“宁晋县织染厂”。

忠肝义胆生豪气

苏瑞广深深懂得,国家好、人民好,企业才有靠山。每逢国家遭遇大的自然灾害,他都自觉地挺身而出。

1963年,宁晋发生百年不遇大洪水,不会游泳的苏瑞广,主动投身抗洪救灾;1966年邢台大地震,宁晋是重灾区,苏瑞广身先士卒,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断壁残垣的厂房里抢救国家财产。从2020到2023年抗击新冠疫情,他主动担责,带领宁纺人生产出大量的口罩和防护面料支援抗疫工作。为了确保疫情所需物资,他们调整生产方向,添置生产设备,加班加点,提高产量,紧急时刻,他吃住在办公室,常常在生产车间组织和协调,三年来共生产抗疫所需医护面料1630多万米、口罩550万只,还向社会捐赠口罩22万只、医护服3万多套,圆满地完成了抗疫生产任务。

1973年建厂以来,苏瑞广和宁纺集团始终把为国家做贡献放在第一位。50年来,宁纺年年是纳税大户。同时,积极捐款捐物,参与抗洪救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捐款捐物总额达1.2亿元。

苏瑞广是位视野高远、有大局观的企业家,他心中不仅装着宁纺集团,更关注全国纺织行业的兴衰。2005年10月,山东某企业上马灯芯绒项目,做了半年未成功,曾求助一家省内企业和南方一个灯芯绒企业帮忙,均遭到拒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家企业老板来到宁纺求援,苏瑞广当即就爽快地答应了,并派出一名生产厂长和一名总工程师带着三个品种共计500米灯芯绒坯布前去指导,并嘱咐他们从工艺到操作要毫无保留帮助该企业。

当时许多人不解:那可是一家年销售额20亿元的知名强企啊!就不怕把你们挤垮吗?苏瑞广自信地说,帮助这家企业使他们更强,会倒逼我们居安思变的紧迫感。向强者学习,和强者过招,这对激活整个纺织行业创新活力是十分有益的。

带着重托的工程技术人员,连续七天没白天没黑夜地在车间手把手地教,直到工人们能独立生产出合格产品才回来。

有一年,宁纺发往日本一家企业一批货物,日方在查验时,发现工作中有点疏漏,随即提出索赔1000美元。有人说:这家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找茬。苏瑞广经过查询,发现宁纺工作确实做得不完美,于是果断拍板:赔他们2000美元,并写致歉信。他严肃地对员工说:“1000美元是赔偿金,另1000美元是买信誉的。”后来,这家日企也成了宁纺的忠实客户。

古稀之年开新局

1992年,苏瑞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功成名就的他,以“一人无为,三日不安”的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自我加压、奋力前行。

2006年,古稀之年的他化挑战为机遇,开启了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新征程。当时宁晋县制酒厂陷入半停产状态,1000多名员工发工资都很困难。宁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来宁纺找,请苏瑞广接手酒厂,以保住宁晋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此时,已71岁的苏瑞广因对制酒工艺不熟悉,怕干不好,非常犹豫。他的一位“工业通”老朋友经过几天对酒厂的考察,告诉他:当前全国制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宁晋酒厂内部复杂,是个非常烫手的山芋,千万别一步走错,毁了一世英名。

经反复权衡,苏瑞广再次选择服从组织安排,接手酒厂。他首先对酒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宁晋县泥坑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时补发了拖欠工人们的工资和医疗费,而后输入宁纺人“讲人品、出精品”的价值觀,响亮地喊出“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的口号,统一员工思想,激活工作热情。他不顾年迈的身体,亲往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衡水酒厂、山西汾酒厂等10多家制酒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制酒工艺,还请全国制酒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厂指导工作,制定振兴宁晋酒厂的实施方案,先后投入2亿元建成现代化的制酒厂房,在传承原先的制酒工艺的同时,引进我国最领先制酒生产技术,先后推出了泥坑窖香、净雅香、海棠花开、白瓶等中高端系列产品,使泥坑酒业以翻番速度增长,成为宁纺集团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2006年10月,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来宁纺调研,为苏瑞广的人生志向、创业精神所打动,亲笔为他题词“老有凌云志,全在精气神”。

泥坑酒业的成功,使全县干部群众振奋,更激发了苏瑞广的创业激情,他决心启动思考已久的多元化发展的构想再创伟业。2008年他进军房地产业,先后开发了上城嘉苑、上城华府、上城瑞府等地产项目。所建的每个楼盘都是宁晋地标式建筑,每个小区都是园林式社区,成为宁晋县城里一道道亮丽风景。

继而他又进入金融领域,参股了民生村镇银行、宁晋农商银行。随后,又冲入高科技领域,新上汉唐宏远脱硝催化剂再生、鼎瓷电子陶瓷基板和优艾斯电器、优科斯橡胶等项目。目前,这几家企业均被认定为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今,88岁的苏瑞广仍然每天坚持至少两个小时的读书,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之道。他在认真阅读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传记后,感到其“阿米巴经营”模式能把员工的劳动热情和智慧发挥到极致,于是决定引入,从2020年开始先试点,而后全面推广。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升,效果显著。

在喜迎宁纺建厂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福苏瑞广创建的宁纺这艘企业航母,乘风破浪,驶向更远的深海。

猜你喜欢

宁晋县酒厂
龙门酒厂“扫地僧”
宁晋县第一实验小学书画作品
宁晋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题询问
宁晋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督访行”活动
宁晋县人大常委会举行集体向宪法宣誓活动
宁晋县人大常委会首启质询,全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实施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寻路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