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路回家

2023-09-16吴为

摄影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旧路河流成都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人类的文明开始于河流: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及恒河;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说,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同时,河流也反过来塑造了文明。河流因所处地势地形、地质地貌、流经地域、流速流量、河道河床等诸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河性、水情,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现象。世界上找不到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流域也各有特色。

河流本身是有生命的,在地球景观中,河流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它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

我的家乡四川成都也有一条河——府南河,它有2300年的历史,是都江堰工程的延续,环绕整座城市,滋养了数代成都人民,是成都存在的前提和文明诞生的摇篮,因此也被称为成都的母亲河。

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这条河的附近,我在一个抬头就能看见这条河流的房间里长大,然后告别家乡,出国念书。每当我走在泰晤士河边,我总是想起在我梦里奔腾的那条河。它不像世界上的其他很多河一样有名气,它默默无闻地流过了我的童年,承载着我的过往和乡愁,一往无前。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当我的外公去世,外婆老去,我發现我的童年只剩下了这条河流。我决定用步行的方式回答童年的发问:“这条河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想要借助摄影这个我热爱和擅长的媒介重新认识它,以此向我的童年告别。

在2016年的夏天,我回到家乡,历时3个月沿着府南河从源头走到了尽头,记录了沿河人民真实朴素的生活方式和跟随时代变迁的城市风貌。

当我实际开始操作项目时,前期最担心和苦恼的是府南河没有黄河和长江的广度,我的拍摄时间也没有跨越几年的长度,无法展现小人物在大环境里的生存状况,没有办法反映当代中国的真实景观。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渐明白,我应该尊重拍摄对象,我面对的是这条河,那我只需要倾尽全力去记录,而不必把它和别的项目、别的河流做比较。河是不一样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拍出来的河就会不一样。只要是阶段时间的连续记录,便是对时代的见证,足以展示这个阶段之下人类的生存方式、城市景观,环境概况和社会特征。摄影将会提供一个切片,展现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和城市的相互交融。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在相机的使用上,根据导师的建议我选择了中画幅胶片相机。一是为了让自己在视觉的捕捉上慢下来,更改被数码时代宠溺出来的乱按快门的习惯,在按快门时多思考构图,判断这个画面是否有捕捉的意义;二是为了让自己在行走的路程上快起来,从而能够完成河流全程的拍摄。没有现场查看照片成像结果的机会,就能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往前行走上,而不至于在一个地方拖延和停滞过长的时间。所以当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摄影这个行为就已经被完成了。

在色彩上,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彩色胶卷。因为彩色是更接近现实的,黑白所配合的镜头语言太精炼,会去掉很多东西。而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量去还原现实,还原我看到的场景。

在拍摄方式上,之所以选择走路是因为更直接,虽不及汽车、电瓶车、自行车那么迅速,但能畅通无阻去到偏僻的河段,或是走到狭窄的河道边缘,能够近距离看到水面上的一切生物,也有机会捕捉河边活动的人群所有的动态。同时,切身的行走,就像是和河流以相同的速度在流动,产生物理上的亲近感。这样的行走,对自己也是一种磨炼。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近年来,有很多中国摄影师采取了“在路上”的拍摄方式,记录了以长江流域、三峡、沿海,码头以及各大城市为范本的大量景观照片。而这其中的先驱当属骆丹的《318国道》。骆丹从上海出发,沿着318国道行经一万八千多公里,从中国的东部延展至西部,止步西藏。骆丹的拍摄方式不同于传统纪实,他见到感兴趣的人和事就拍一张,不会想要去深入对方家庭进行系统的报道。因为他想要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偶然中寻找到必然,他用搜集到的片刻的细节来呈现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状态。

而受到骆丹影响的中国"80后"摄影师张晓也用类似的“行走”方式完成了《海岸线》系列。这个项目记录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真实的人和景观,展现了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下人们的精神生活。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摄

骆丹和张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采取了“直接摄影”的方式。尽管摄影本身是一个主观的选取,但我所遵从的方式也是不介入不打扰拍摄的对象,对物体进行客观的呈现,尽量减少主观加工的成分。

走在河边,我对触动我的场景进行记录,除非有聊天的必要,我都不进行深入的交谈。我也一度尝试过先获得许可,再进行构图和拍摄,但这样的拍摄手法让我比拍摄对象还不自然,我依旧没有办法接受摆拍,即使只是做出不明显的引导,也会在照片上留下痕迹。

我理解的纪实摄影,是将摄影师的存在感减到最小,尽量不干预地记录下存在的事物。而这种能力的获取,反而比摆拍更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摄影师更加主动,对场面的选取和局面的控制更有经验,更有速度,要有直觉的天性和后天的灵性。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拍摄时,我尽量考虑到照片当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选择非确定的瞬间,我希望把我看到的画面,在时间的维度上呈现出更大的空间。我没有用单幅照片的思维去叙述某个故事,因为那样会限制照片带给人的想象力。照片里的人都是我在路上随机偶遇的,没有经过事先安排,一切都建立在偶然相遇的那个刹那,但这些偶然之中有着必然逻辑和普遍性。

我和所有的拍摄对象并无本质的区别,我们都在那一刻存在在河边。我希望这些河边的细节和片段,能够展示出这条河流和居民的关系,展现出这座城市真实而多元的面貌,进而呈现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整个中国当代社会的人类生存现状和城市新景观。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成都的天氣四季阴郁,总是灰蒙蒙的,所有的颜色都隐藏在薄雾当中,我前期很担心这种天气会影响照片的效果,后来发现在看似单调中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它是晦涩的,不可预知又不可确定。

在项目的拍摄过程中,受到的拍摄对象的阻挠远胜于之前任何一个项目。难道摄影师应该像小偷一样鬼鬼祟祟、小心翼翼吗?其间同班的一位同学为了他自己的拍摄项目来到成都,我们一同拍摄了几天,作为外地人的他也面临了无数拒绝。成都地处中国内陆,以悠闲的生活形态而闻名,河边随处可见各种娱乐的人群,安逸生活的成都人民随时都有时间停下来和你交谈,同样也有精力来制止和拒绝你的拍摄。而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人们行色匆匆,是否反而提供给了拍摄更宽松的环境?

城市本身的特色和居民生活的方式相互作用着,同时也影响着拍摄的方式和照片的效果,尊重这座城市独立的存在形态,尊重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还原一条真实的河流和一座立体的城市。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最终整个项目历时3个月时间,步行路程超过300公里,照片原始总量超过两千张。在遵从地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路程的规划和修正,完成了预期的拍摄计划,达成了从源头到尽头的拍摄。这不仅是地理范围的完成,更是心理意义上的完成。而我从中获得的关于摄影和人生的体悟,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走了3个月,走完了整个夏日,见过河边每一刻的光景。但我最终也没能完成和这条河流的告别,因为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我在重逢自己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自己。

没办法说再见了,没必要说再见了,没意愿说再见了,我的过去就是我的现在,我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选自《旧路回家》。吴为 摄

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我用3个月时间明白了,这不仅是因为水在流动、河流在变化,更是因为人在变化、人在成长。当我站在府南河的源头和尽头,我终于清楚,这世上并没有开始和结束,就像没有诞生和死亡。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是同一条河流,所有的人类都是一样的人类。我们历经生老病死,尝尽苦乐悲欢,命运各异,一脉相承,殊途同归。一切都会过去,如同河流奔流不息。

所以这个项目,也送给所有人。这里面不仅仅有我的童年,也有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这里面不仅仅是他们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

猜你喜欢

旧路河流成都
京港澳高速公路驻信段改扩建工程旧路车辙病害综合分析
河流
穿过成都去看你
现有管线限制下旧路改造的困境及出路
成都
在成都
城市道路旧路路基拓宽改造对策及其技术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