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分析

2023-09-15王晓庆

关键词:构式语义词语

王晓庆

(中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释义为“【形】细小,轻微”。它是一个黏着的形容词语素,需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2005 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微波、微薄、微贱、微循环、微言大义”,2012 年版增加了“微型博客、微创、微创手术、微贱”,2016 年版增加了“微信”,这反映出“微X”词语在当代汉语中不断壮大的趋势。最近十余年,又有大批“微X”新词以微博流行为契机而迅速崛起,进一步壮大了该词族的群体,如“微求职、微阅读、微运动、微旅游、微公益”等等。总体上,“微”可以指微博、微信、时间短的、花费少的、篇幅小的等等,“微X”构式呈多义网络展开。

关于“微X”构式的多义性,不少学者从类推、转喻、隐喻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角度论证了基于原型词“微博”的“微X”的多义衍生路径[1,2,3,4],即微5。而“微X”构式作为整体是基于何种认知模型实现多义网络?还没有定论,仍需进一步探讨。

同时,学者们还发现,“微X”既可以表示中性的[+少、小、轻、低]、[+凭借微博]、[+超小、超少、超短]等,无明显文化色彩义,又可以表示[+时尚][1]、[+见微知著][4]等,文化色彩义比较明显。同一个“微X”为什么能够表达如此复杂的语义功能呢?这些意义是各自独立,还是相互关联?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微X’的整体语义分布做出统一解释?”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利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2020)、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等资源建立“微X”封闭语料库,从认知角度对“微X”构式进行审视发现其多义系统各节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其认知模型,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而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们的基本认知——理想化认知模式组织思维,并且被用于范畴的构建和推理[5]68。

一、“微X”构式的语义分析

“微”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6 种基本意义:①细小,轻微,如微笑,微弱;②(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如微米;③衰落,如衰微;④微贱,如卑微;⑤精神奥妙,如微妙、微言大义;表达已远超出“微”这六种基本意义。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306 个“微X”表达式进行重新分析,综合分析出六种基本意义微1、微2、微3、微4、微5、微6,并以此将“微”的语义划分为传统“微”和非传统“微”。

(一) 传统“微”

微1:表示(人或事物)形态细小,轻微,少。跟“微”相组合的语素,有名词性和动词性的。“微X名”有“微风、微火、微波、微词、微量、微机、微创”等,形成限制关系的定中结构,“微”限制修饰后一语素,形容事物形态的细小。“微X动”有微笑、微调、微缩、微感不适”等,一般形成描述关系的状中结构,“微”修饰后一语素,表示动作的方式。总体上来看,“微1X”的构词词素“微”,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形态][+小/少/轻]。

微2:表示(人或事物)变化发展呈衰落、趋弱的态势。跟“微”组合的语素,多为形容词。“微X形”有“微小、微细、微弱、微茫、微薄”等,一般形成描述形态的形中结构,“微”修饰后一语素,形容事物形态衰落、力量薄弱的趋势,如“微弱”指事物形态的小而弱,并呈衰弱的态势发展,“微茫”则指事物形态的隐约性、不清晰、衰弱以致看不见的发展趋势。语义特征描写为[+变化][+趋弱]。

微3:表示(人或事物)地位卑下。该类词语比较少,包括“微贱、卑微、人微言轻”等,语义特征描写为[+地位][+卑下]。“微贱”指社会地位低下,卑贱,如出身微贱。

微4:意义比较抽象,概括为精深奥妙,意义深远。该类词语偏少,包括“微妙、微言大义”等,语义特征描写为[+意义][+深奥]。“微妙”指深奥玄妙,难以捉摸,如微妙的关系。

(二) 非传统“微”

微5:与原微义不同,此类“微”基于微博产生,概括为与微博相关的、凭借微博的,并兼有短、小、少等特征的。该类词语是“微X”构式的新兴代表,是在原型词“微博”的基础上,或“糅合”或“截搭”而产生的[1]。这里的“微”语义上则是一个飞跃,不再单纯指具体人或事物的细小或轻微,而是变得极其抽象,简单表述为与微博相关的,其语义特征可描写为[+事物][+微博],具体意义可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微5”为微博的缩写,其语义特征可描写为[+微博的],如微民、微客指微博的使用人;微管指微博的管理人员;微版权指微博140 字内容的版权;微数据指微博的粉丝量、关注量等数据。

第二种“微5”意为以微博为平台的,其语义特征表述为[+凭借微博方式的],微求职指通过微博发布求职消息;微猎头指通过微博网罗人才的专业猎手;微访谈指一种利用微博搜集网友提出的问题,并且访谈嘉宾通过微博直接回答的访谈方式。

第三种“微5”意为以微博为平台并兼“篇幅短小”的特征,其语义特征表述为[+凭借微博方式的][+篇幅短小的],如微小说指在微博上发表的不超过140 字的小说;微课堂指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交流平台而展开的简短、及时的课堂教学;微简历指通过微博进行投递的简历,内容在140 字以内。

第四种“微5”意为以微博为平台并兼有多重特征,其语义特征表述为[+通过微博传播的][+数量少的][+空间小的][+时间短的][+投资少的],如微电影指经过专业策划和系统制作,时长一般在300 秒内,在微博上放映的完整故事情节电影;微打车指一款基于智能手机上微博、微信平台的即时打车、预约、找代驾的在线叫车服务软件。

微6:随着微博、微信日益盛行,微博、微信“字数少、费时少”这一特点逐步泛化,此时的“微”获得了数量超少、空间超小、时间超短、以及投资超少等含义。语义特征表述为[+数量超少的,+空间超小的,+时间超短的,+投资超少的],如“微电影”,指放映时间超短、制作周期超短、投资超少的视频短片,已经完全脱离了微博的传播;“微运动”指占地空间超小、运动量较少的运动方式,如写字楼里的上班族用“站立”“起立蹲下”等形式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综上所述,“微”基于原微义[+少、小],从形态化的[+少、小、轻、低],通过事物化的[+微博],到方式化的[+凭借微博],再到泛化的[+超小、超少、超短],逐步形成了明确的语义网络,体现了词素“微”自身形式和意义的进一步类别化和明确化,而“微X”构式也顺势呈多义网络展开,形成“微1X、微2X 、微3X、微4X 、微5X、微6X”六种类型,具体词数及分布比率如下表。

二、“微X”语义衍生的认知模型

(一) “微”ICM 的构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但不是直接映射,而是经过了人脑思维认知方式的过滤。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生理基础、心智作用、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对语言现象作出全面、合理和统一的解释,就要从心理、生理、社会、文化、交际等角度着手。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所谓的ICM 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理解现实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果,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简称CM)基础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模型[7]202。它的构建包含四种结构成分:命题结构、意象图式结构、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其中,命题和意象图式形成了ICM 的结构,而隐喻和转喻原则是ICM 根据命题结构和意象图式进行扩展和辐射的机制[8]。基于此,我们构建出基于汉民族文化体验的概念“微”的ICM。

CM1(形态模):指人或事物形态上的细小、少、轻;

CM2(事物模):指微博、微信以及新型的各种新媒体;

CM3(方式模):指凭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

CM4(数量模):指数量超少;

CM5(时间模):指时间超短;

CM6(空间模):指占用空间超小。

上述6 个CM 是基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体验,从不同侧面对“微”作出的认识,构成“微”的集合模型,即ICM。人们对“微”的典型认知就是在此基础上抽象而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运用和理解词语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有时是基于或凸显某些模型,有时是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有时也可能删除或修改某一模型[9],从而导致意义的偏离和隐喻转喻意义的产生,即多义网络。

微1“X”类词语完全基于CM1 形成,并成功凸显CM4、CM5、CM6, 如“微风、微量、微火、微波”等。 此时,“微”用其本义,常常当做样本成为新生词语的参照点,是引申意义产生的基础。参照各大汉语词典,这类词语最早产生,也基本未变,“微型、微创、微调”等皆是。

“微2X”、“微3X”和“微4X”类词语都是基于CM1,对其他CM 集合的选择性凸显。由于“微1X”几乎完全基于CM1 形成,可以说,这三种“微X”构式都是由“微1”向不同概念域的机构映射而形成的。“微2X”类词语中,“微弱、微薄、微茫”对CM1 有一定修改,以形态小隐喻力量弱表示事物呈衰弱的态势发展,凸显CM4、CM5、CM6。而“微3X”类词语中,“微贱、人微言轻”对CM1 也有一定修改,表示人或事物形态小、弱,势单力薄,容易被忽视,以此隐喻为地位低下,凸显CM4 和CM6。“微4X”类词语中,“微妙、微言大义”对CM1 进行深一步修改,表示人或事物形态小、弱,难以分辨,难以琢磨,凸显CM6,占用空间超小,看不清,以此隐喻为精深奥妙。

“微5X”类词语多基于CM1,首先凸显CM2,通过截短化途径,使词素“微”直接获得了“微博”一词的含义,表示与微博相关的、凭借微博的,然后再凸显CM4、CM5、CM6,表示数量超少、耗费时间超少、空间超小等多重性特征。“微投诉、微喜剧、微故事”等基于CM1,先凸显CM2,再凸显CM4、CM5、CM6,表示凭借微博方式传播的,并兼有篇幅小、费时少等多重特征。根据表1,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的日益盛行,“微5X”是“微X”概念域中占比比例较高的样本。

表1 “微X”词数统计表

“微6X”类词语基于CM1,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的日益普及,删除CM2,直接凸显CM4、CM5、CM6 的数量超少、时间超少、占用空间超小等强隐喻意义,所以这类词语多是“微5X”类词发展而来的。如“微电影”“微喜剧”“微投诉”“微航班”“微通话”“微简历”等原本通过微博(微信)方式传播的词语已经脱离了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直指各自的强隐喻说法。根据表1,随着各种新媒体方式日益丰富和普及,“微6X”越来越丰富,成为“微X”数量最多的样本。

综上所述,上述六种认知模式,即“微”ICM,共同构成了“微X”构式这一概念,在认知上形成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本义到隐喻义、从核心典型样本到外围亲属成员的多义网络,即新时代的“微X”语义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模式(CM),而是来自于群集模式(ICM)。

(二) “微X”合成性认知模型的构建

随着微时代的日益蓬勃发展,力求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微X”构式则进一步产生了“微X”的新兴社会文化型“微X”[+集微成多,+以微成义],即用最小的力量做最多和最有价值的事情。Lakoff 将这个原型成为“Social Stereotype”(社会性固有模式)[5]45。这种社会文化型会随着社会的陈规套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尽管[+数量超少的,+空间超小的,+时间超短的,+投资超少的]在“微X”构式中涵盖样本词很多,但[+集微成多,+以微成义]的“微X”构式更为典型。因为这一社会性固有模式不仅来自上述六个模式的“形态模”“数量模”“时间模”及“空间模”,而且它说明了文化对“微X”构式的期望—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集微成巨。如“微创新”指通过细节革新而获得成效的创新;“微公益”指普通人对公益事业贡献一己之力,无数的一己之力就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鼓励人人从点滴做起。此外,还有“微慈善、微动力、微文化、微成长、微环保、微整形”等。

简言之,“微”ICM 和文化型“微X”这一社会性固有模式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语义特征表征为:[+形态细小、少、轻]、[+与微博相关的]、[+凭借微博方式的]、[+数量超少的]、[+空间超小的]、[+时间超短的]以及[+集微成多,+以微成义]。这一合成性认知模型为“微X”构式提供了理想化的表征结构,为新兴“微X”构式的多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图示信息,成辐射性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微X”的合成性认知模型

三、“微X”构式的合成性认知模型验证

根据上文中“微X”合成性认知模型的构建,可以得出,“微X”合成性认知模型来自于“微”ICM 和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微X”的共同组合。因此,从形态模、事物模、方式模、数量模、时间模、空间模以及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微X”提取相应的八个概念变量,分别是形态、事物、方式、数量、时间、空间、微多及微义。而这八个变量又是如何协作共同服务于“微X”构式的,现对此合成性认知模型进行验证。

(一) 验证方案

为寻求该合成性认知模型中各个CM 对语义使用的影响度,本文首先收集“微X”样本数据集,包含各个“微X”的八个量化概念变量及使用频次。观察发现,该数据集呈离散型分布。然后,为探寻其中各个变量对使用频次的影响度及各个变量影响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统计学习方法中线性拟合的方法,在最小二乘准则下解算合成性认知模型中各概念变量对“微X”构式的整体语义使用的影响度,并分析ICM(前六种概念变量)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集微成多]、[+以微成义])之间的相关性。如式(1)所示:

在最小二乘准则下对式(1)进行解算,可得:

各变量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如下所示:

其中,Qxx表示各变量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二) 数据分析与结果

1. “微X”ICM 各概念变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2020)、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等资源建立“微X”封闭语料库,共306 条“微X”语料,然后将各“微X”语料放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中分别进行穷尽性检索,获得各“微X”词条频次。最后,将各“微X”语料凸显的概念变量用“1”标注,不凸显的概念变量用“0”标注,并将检索到的真实频次用数字标注,具体样式如表2。

表2 模型数据集

基于上述数据集,根据式(2)的优化准则,解算各概念变量的影响因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各概念变量的影响因子

如表3 显示,各概念变量对“微X”构式整体语义使用的影响不等。对比发现:

(1)形态变量对“微X”构式的使用影响最大,导致主要通过凸显形态模而形成的“微1X”类是“微X”构式中的典型成员,成功成为新生词语的参照点,是引申意义产生的基础。从中不难看出,形态模已然成为“微X”构式ICM 中心的模式,因此,[+形态细小、少、轻]应该视为“微X”的原型意义。

(2)事物变量影响次之,充分体现了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的盛行对语言原型发展的冲击力,致使“微X”构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与微博相关的]应该视为新兴“微X”的主流意义。

(3)方式和微多两个变量的影响度不相上下,方式充分体现凭借微博(以微博为平台)开展业务或活动的方式这一义项的包容性和类推性,基于名物词的工具化或方式化途径,促进了“微X”构式的流行。而微多这一文化色彩意义变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文化语境赋予词语的内容——见微知著、集微成巨,强调的是以小见大、以少积多的愿望[10]。

(4)数量、时间、空间这三变量单独影响偏弱,但三者加起来的影响因子为0.264,也指示着“微X”构式朝着数量少、时间少、空间小的方向发展,充分说明其语义[+与微博相关的]或[+凭借微博方式的]的特点有所弱化。在语境相似的支持下,形式类推得以实现,经糅合而衍生出语义特征为[+数量超少、时间超短或空间超小]的“微6X”构式。这一“微6X”构式貌似又回归了“微1X”,但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形态,跨越了数量、时间以及空间。由此可见,储存于认知记忆中的原型具有动态性,随着语言使用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7]102。

2. “微X”ICM 各概念变量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由于ICM 具有文化特征,Ungerer & Schmid(1990)也曾指出认知模式的形成有赖于一个人生长和生活的文化语境,特根据式(3),解得ICM 中各概念变量(形态、事物、方式、数量、时间、空间)分别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微多、微义)的相关性,如表4 所示。

表4 ICM 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的相关性

如表4 所示,ICM 中各概念变量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微多、微义)的相关性不等,观察发现:

(1)形态变量与微多、微义成正相关,说明占有的形态变量越多,意味着含有的文化变量集微成多、以微成义越丰富,即形态上越微小、细微,文化上越以小见大、以少积多、以弱胜强,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微X”构式基本的文化定型—趋强化愿望[10],为其后续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由此可见,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式最终会受制于文化模式[7]205。正如Lakoff所言,基于人的认知的体验性特点,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势必有着相同的体验,而不同的文化也会导致人类体验的差异性[5]120。

(2)事物、方式变量与微多成正比,而与微义成反比,充分说明基于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产生的“微X”构式本身就意味着用少的字数(一般在140 字以内)来表达更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更加显示微博微信人人可用、门槛低以及聚众效应强等特点,反映出“微X”构式的另一文化定型—平民化理念[10]。而与微义的微量负相关性又从“微X”构式传达的价值信息上限制其滥用平民化理念,不能随意用任何小东西包含大能量,小事件带来大改变。

(3)数量、时间、空间变量分别与微多、微义成负相关,意味着占有的数量和空间越多,其表达的微多、微义越少,即占有的数量、时间、空间越少,其表达的微多、微义越深刻。换言之,通过最小数量、最少时间及最少空间来显示更多的内涵,这反应了“微X”构式的第三种文化定型—公开化诉求[10]。

从以上三种“微X”文化定型不难看出,“微X”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深刻影响,正在朝着趋强化、平民化、公开化的特点发展,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短、平、快的需求[1]。

通过ICM 概念变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分别与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概念变量(微多,微义)的相关性分析,本文构建了“微X”构式的三维概念空间图(简称3DC)如图2 所示。

图2 “微X”3DC 图

如图2 所示,“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是建立在“微”自身构建的ICM 和基于文化体验的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以微成多,集微成义]共同构成的认知模式集上的,如“微城市、微公交、微慈善、微电影、微投诉、微访谈”等强调不同模式的“微X”概念。对“微X”来说,没有一种单一的、特殊的模式可作为“微X”构式语义后续发展的根据。就其与理想化情形的关系而言,它们都是同一个范畴,组成了一种聚合的模式。

另外,“微X”构式的这一认知模型具有原型结构性。在这一聚合模式中,形态模比较典型,位于中心位置,更能代表“微X”,而微多、微义文化模式又从不同程度上调节着各CM 的影响度。其中,基于“微博”而产生的事物模和方式模因其含有的以小见大、集腋成裘文化因素处于中间位置;数量模、时间模及空间模与微多、微义成反比,处于边缘位置。严格意义上来说,辐射性范畴中非核心词例不是直接来源于原型,而是基于文化体验的结果[7]108。新兴“微X”具体词例多基于文化体验,从不同程度上偏离“微X”ICM 形成特殊文化引申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统计学习的验证方案切实论证了“微X”构式中合成性认知模型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用3D 图示真实地展现了微多、微义文化模式对其中各种CM 的影响度。从中不难看出,“微X”这一合成性认知模型以形态模为原型中心,其他非典型CM 则处于中间和边缘位置,而基于文化体验的微多、微义文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共同服务于“微X”这一合成性认知模型。

四、结语

本文以“理想化认知模式(ICM)”为理论支撑,通过基于使用频次的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及其中各种CM 的协作情况,具体发现如下:

首先,“微X”构式的概念结构以“微”ICM 和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以微成多,+集微成义]合成性的认知模型储存于记忆中,表征为[+形态细小、少、轻]、[+与微博相关的]、[+凭借微博方式的]、[+数量超少的]、[+空间超小的]、[+时间超短的]以及[+集微成多,+以微成义]。

其次,该合成性认知模型以形态模为原型中心,其他非典型CM 则处于中间和边缘位置,基于文化体验的微多、微义文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共同服务于“微X”这一合成性认知模型。一方面,三者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不同模式的凸显。另一方面,三者相互协作,相互重合,对应于不同模式凸显的连续变动,最终导致“微X”构式的动态意义分布。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百度搜索频次的模糊性和局限性,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将精准分析其使用频次,系统分析“微X”构式的概念化和范畴化。

猜你喜欢

构式语义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一枚词语一门静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