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23-09-15周赫
周赫
(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河北 承德 068450)
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生存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在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有效开展生活和生产活动,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同时,林业生态修复过程属于一种动态性且高投入的工作体系,一定要结合现有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林业生态修复方式,并且需要对林业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林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的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供借鉴。
1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 林业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具体手段
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其中包含节能降耗、资源优化、技术创新等工作,而林业生态修复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有环保建设效果的一个环节,要想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那么重点要靠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林业资源涵盖范围广,当林业资源受到不可逆的损耗后,人类的生存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所受到的破坏通过生态修复还是可以进行恢复的,但是依然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专项研究显示,新世纪以来,温室效应越发严重,全球气候变暖,中国也不例外,旱灾、涝灾发生间隔期缩短,从以往的5年以上,转为2 ~3 年。过度开垦的林区土质疏松,这样的土壤干旱后就算不受暴雨影响,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也比正常的土壤高10%左右。特大暴雨更是不断扩大了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范围,提高了其发生几率。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拥有着极强的环境保护效益,当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不仅自然灾害发生更加频繁,森林原有的制氧、净化、控温等能力都将被影响乃至消失。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所使用的修复手段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状态的森林,会采取不同的修护手段,如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森林资源,会对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调研的结果设计修复方案,然后再进行正式的修复。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是当前林业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其发挥了很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将林业生态修复看作是环境保护的具体手段。
1.2 林业生态修复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态修复转变了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做好两者的协调工作,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林业生态修复期间,将绿色理念贯彻其中,在该理念的引导下,有效展开各项修复工作,从而保证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另外,就目前情况来说,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该问题,全面展开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两者呈现和谐稳定的发展关系。
1.3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都是林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今的林业事业改革创新中,一定要清楚林业未来发展规划,进而才能使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具有针对性,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稳定、持续的利用,就要综合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具有同质性,但是两者又相对独立,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具体手段,环境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修复工作压力。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虽然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有利于林业发展。单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可以看出其具有宏观性,所涵盖的范围有林业生态修复以及其他工作;林业生态修复则更偏向于微观,是一种有具体方向的战略性工作。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林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当被损坏的林业资源完成修复后,资源的自然价值就会逐渐恢复,当自然价值提升,那么就意味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得到提升,对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力支持作用。而以环境保护为第一原则,可以带动各层级的林业单位发挥更大的环保效益,根据科学发展观,使用科学技术对各项林业资源进行维护、开发,减少了林业资源的无效损耗,也有效带动了林业的发展。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联,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巩固了林业发展基础,也帮助林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
2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现状
2.1 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在进行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时,应当保持紧迫感,同时要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但现实是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这也正是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痛点。对于林业生态修复如果不能给予重视,那么修复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更会拉低整个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进程,进而制约林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林业保护意识,但相关意识薄弱,进而难以高效、高质量完成既定的修复任务。林业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保证自然资源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反之,因为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难以注意到细节,林业生态修复无法精细化开展。例如,工作人员修复被破坏的森林林区时,往往都只注重进行林木种植,提升植被覆盖率,而忽略了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林区都适合更高的植被覆盖率,部分待修复地区需要先调整土壤土质,否则种植再多的林木都无法存活,导致林业修复工作费时费力,最终的修复成效却十分低。
2.2 林业生态修复体系不完善
此外,林业生态修复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事关人民群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当开展修复林业生态工作时,人们往往一味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甚至是牺牲长远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如若受到公众的抵触或消极应对,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若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度尚不够,工作人员也缺乏运作良好有效的林业生态修复体系来管理和保护林业资源,就会导致林业生态修复效果不佳。当生态环境逐渐出现问题,慢慢地影响到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治林、护林的重要性,对林业生态修复有了态度上的转变,但依旧未提高重视程度,林业生态修复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即使政府大力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配套的管理体系支持,还是难以顺畅地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更不用说获取预期设想的所有效益。
2.3 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推广效果不佳
林业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周期漫长,人力投入大,但效果还是非常不理想,同时许多技术层面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或者知识面不宽、知识架构不完整,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无法让人信服,导致推广效果不佳。另外,个别地方还没有覆盖网络,导致一些推广机构没有相对应的仪器与设备,建设示范基地的进程缓慢,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加大了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
3 提高林业生态修复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科学营林,丰富林区生物多样性
科学营林技术能够切实提升生态修复效果,以科学技术应用作为切入点,调整林业资源的生态结构,以保证从根本上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也能增强林业资源的病虫害抵抗力,实现预防为主的科学防治效果。营林应当从育苗阶段开始,选择优质、营养的苗圃地能够提升林木质量水平,对于不同的林木品种应当选择不同的苗圃地,若没有科学合理地选择苗圃地,那么苗木后续的病死率和病虫害发生率也会增加。另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各地冬季的气温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一些原本可以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温进行消杀的病虫卵就无法被自然条件消除,越冬成功的有害生物数量逐年递增。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作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病虫害,所以一定要加强科学营林,以科学的手段减少此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科学营林是林业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其中的造林防治,主要是指增加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丰富林木种植结构,并利用混合造林方式对林业生态起到修复效果。在进行科学营林时,不仅要全方面管理林区的林木,且对林木生长的长势也要进行人工干预和实时动态监控。
3.2 建立林业生态管理系统
近年来,我国对于林业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各地政府都有设立林业专项资金,基层林业单位可以进行申请,以增加自身资金储备,促进对高新技术人才、设备的引进、配置。当前,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现代化技术,林业也应当建立林业生态管理系统,进而才能扩大动态实时监控范围,对林区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全面控制。建立林业生态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林业生态修复质量,主要是因为对修复区域进行实时数据收集、汇总,有利于构建完善的林业数据库,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优化,从而保证林业生态修复方案的可行性,确保高效高质地完成该项工作。同时,各项先进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管理系统,对于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从而从各个方面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全面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不断优化调整林业修复方案,确保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另外,林业生态修复系统将对生态学、经济学等的应用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对各个学科的有效应用可以为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给予基础性的保证,不断完善林业生态管理系统建设,能促使人与生态环境处于和谐共处的发展状态。
3.3 转变林业修复工作模式
第一,为确保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应当结合当前现有的情况,转变生态修复工作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林业生态修复质量提升方面,并且发挥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需要将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模式的转变作为首要工作内容,真正对林业资源进行强化利用,从根源上认识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植物栽种工作的监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确保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第二,需要根据相关要求,以及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目的,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利用完善的工作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另外,还需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确保各项林业生产要素都能参与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中,从而强化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能力。第三,可以在修复区域创建一批生态林或者原料林,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林业资源,发挥林业资源的自身价值,提升林业生产的效益。
3.4 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文化
为了实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形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意识,杜绝私自采伐和破坏森林的行为。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营造关注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此外,应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其次,森林生态文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注重文化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了保护森林,应该积极推进森林文化建设,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教育,打造森林文化品牌,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政府应当大力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增强环保文化的推广。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立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森林生态馆、森林博物馆及其他文化设施,以此来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文化支撑。
4 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许多产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林业资源,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林业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林业生态修复的质量得到提升,那么环境保护工作也会得到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