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导向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2023-09-15徐仰嵩

南北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战略导向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徐仰嵩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调将企业战略目标与财务资源相结合,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并在执行过程中持续对企业的战略进行调整与修正。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章分析战略导向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战略导向;企业管理;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资源及其利用情况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能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战略性、综合性、超前性于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将战略目标与预算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使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做到合理、有效、协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实现其长期战略目标。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

1 战略导向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特征

1.1 预算目标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围绕这些阶段性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达到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因此,预算管理是一种具有战略性质的管理方法,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战略思想融入预算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并且各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配合与协调。只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企業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完成既定目标,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效控制和跟踪。

1.2 预算编制以业务预算为基础

传统的预算编制以财务预算为基础,主要是将财务指标进行分解,从而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然而,这种预算编制模式忽视了企业的业务流程。虽然财务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于财务预算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因此其所反映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战略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它以业务预算为基础,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梳理与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3 预算实施与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都是静态管理,而战略导向型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动态的过程,它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每一个作业流程和每一项经济活动之中,并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和调整,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预算实施与控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预算管理不能单纯依靠事后控制,而必须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动态管理机制[2]。

1.4 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预算的考核与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即将企业预算与经营业绩联系起来。这种评价体系主要从财务角度来考虑企业预算管理的绩效。而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其考核与评价应以财务+非财务指标为主,即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预算指标结合起来考虑,根据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对各部门预算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样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从长远角度看,以财务+非财务指标为主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3]。

2 战略导向视角下企业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不足

2.1 缺乏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的本质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应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而在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预算管理目标只是单纯地围绕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编制和控制,缺少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和规划,使预算管理脱离了企业发展的战略。

2.2 缺乏完整的预算组织体系

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企业财务部门为主体,没有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与考核等部门紧密结合,没有形成完整的预算组织体系。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通常会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的预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企业预算的审批和审议,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审批不及时或不审批等情况,影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上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时,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到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往往只是简单地将预算上报给经营部门。如果经营部门不能及时地对预算进行审核与调整,则很容易导致财务与经营的脱节[4]。

2.3 缺乏信息化平台

信息时代,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仍停留在人工方式上,采用人工编制预算、人工报送统计数据、人工汇总等方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及编制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难以满足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2.4 预算控制的内容不全面

全面预算控制的内容应该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环节。其中:预算编制是基础,也是前提,其质量决定了预算执行的效果和企业的未来发展;预算执行是关键,只有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预算考核则是保障,是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保证。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部集中于预算编制环节,导致控制内容不全面,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经营业务、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融资活动、财务管理等。这些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关系,但并未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中,导致全面预算控制内容不全面。

2.5 预算评价机制不完善

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的预算评价机制以财务指标为主,偏重于对预算期内财务数据的汇总、计算,以及对经营成果的评价,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由于缺少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也无法正确引导预算执行人员关注企业未来发展、优化业务流程。

3 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应用

3.1 健全战略规划体系,确保预算契合企业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因此企业要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战略规划体系。一是应明确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二是对未来几年内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符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方案。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变化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企业应当将战略目标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基于企业所处的阶段和阶段目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多个层面入手,明确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工作方向。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六点:一是针对不同业务环节制定差异化的预算指标;二是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与政策变化因素;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标准;四是关注非财务指标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如现金流量、长期偿债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率等;五是关注企业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响;六是优化各项财务指标,并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将其作为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5]。

3.2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方法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能否得以实现。根据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建设目标,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编制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和财务状况,确定企业年度的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戰略目标,制订出相应的年度经营计划,并将其分解到各业务部门。第二,确定预算目标。在明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状况,制定出当年的预算目标。第三,对各项预算进行汇总。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将各项预算汇总到月度财务报表中。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四,编制预算草案。在明确预算目标和具体内容后,将各项预算草案编制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核和调整。第五,形成年度财务报表。在得到财务报表后,需要结合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经营计划进行分析和总结。

3.3 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实效

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也体现在对企业各部门的控制效果上。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执行控制机制,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超预算或者超成本的情况。企业应当建立起与战略导向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战略出发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使其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同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中,使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挂钩。此外,企业还应当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企业还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在对财务指标进行分解时,应当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各部门的业务指标。同时,在确定业务指标时要与成本效益相结合,避免出现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成本投入的情况。第二,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起监督部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案,并将其纳入下一年度预算指标中去[6]。

3.4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企业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企业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实现财务、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分析和利用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信息,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掌控。第一,要注重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分析和处理。第二,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预算工作要求,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第三,要将ERP系统与企业财务预算业务系统有效对接,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第四,要注重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作用,将其与企业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运用ERP系统对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将相关数据资源整合到ERP系统中,能够有效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实时跟踪。

3.5 完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企业应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起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明确各层级预算管理责任主体,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要积极转变传统预算考核观念,将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与各层级预算执行主体的目标、责任相结合,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及发展需求的考核体系。通过绩效考核,促使各层级预算执行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要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奖金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分配企业资源中的作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4 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随着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日益重视,其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战略导向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链”为载体,将企业战略分解到预算过程中,实现对企业财务、非财务指标、组织流程的整合和协同。本文分析了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战略导向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旨在为新时期的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拥政. 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2023(9):166-168.

[2]李桦. 基于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 财富时代,2023(3):71-73.

[3]孙鹏. 基于战略视角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5):90-92.

[4]温丹丹. 基于战略导向的软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研究[J]. 商讯,2023(4):113-116.

[5]朱晓华. 基于战略导向的传媒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3):127-129.

[6]张世娜. 战略导向的外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以Y企业为例[J]. 大众投资指南,2022(24):188-190.

猜你喜欢

战略导向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以战略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