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良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2023-09-14朱金清张士海孟克杰王以君陶士东张宏雨张寅屏
朱金清 张士海 孟克杰 王以君 陶士东 张宏雨 崔 艳 张寅屏 车 越
(1 北京市昌平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200;2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北京 1022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养猪生产国,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占世界生猪总出栏、存栏量的50%以上[1],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养猪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粪污的排出量也逐渐加大,畜禽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大[2]。孙振钧等[3]报道,1 头猪年产粪量2.5 t,1 000头猪场年排粪量2 500 t。一些养殖场没有采取有效的粪污水处理措施,导致大量的污水横流,污染土壤、水源、空气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加剧疾病传播[4]。为更好地缓解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选择环境改良剂对猪舍内环境进行喷撒,可降低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环境改良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依赖其晶状结构具有的很大表面积,因而能产生较大的扩散力,具有很强的吸附性;环境改良剂还可以产生活性氢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达到降解环境污染物和抑菌杀菌的作用[5]。本试验以环境改良剂——“金百麦”对保育舍内环境进行喷撒,观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22 年5 月31 日至7 月12 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某猪场进行,试验期共计4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
1.2 试验材料
环境改良剂由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及铝硅酸盐等,氨气测定仪、便携式锂电池喷粉机。
1.3 试验设计和试验动物
本试验选择同栋相邻的2 个单元保育舍,选择90头生长状况良好、健康无病、体重接近、28 日龄断奶(28±2)d 的仔猪随机分为2 组,分别饲养在2 个不同的单元,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9 头仔猪饲养在同一栏内单独饲喂。每组公母比例相同,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大白去势公猪各12 头、大白母猪各12 头、黑猪(巴克夏和民猪杂交猪)去势公猪各9 头、黑猪母猪各12 头。对照组不喷撒环境改良剂,试验组喷撒环境改良剂,采用便携式锂电池喷粉机,按5 g/m2用量,均匀喷撒保育舍内环境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氨气测定仪,在距离地面1.5 m 处保育舍内选择4 个角和中心各1 点,共5 个点位,测定氨气值。第一天9:00 时(喷撒前)、9:30 时(喷撒后30 min)、喷撒后24 h、48 h、72 h、96 h 等6 个时间节点分别测定保育舍内氨气值为1 个循环,共计测定7 个循环,每天记录好各时间节点的氨气值。每天按以上各时间节点测定猪舍温度,计算平均值。每天人工往料箱里填料(记录耗料量),让仔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开窗自然通风。每栏仔猪占用面积、防疫免疫、饲养环境等条件相同。
1.4 试验日粮
日粮为“玉米—鱼粉—豆粕”型,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的相同的日粮,营养水平(商家提供):粗蛋白水平17%、赖氨酸1.3%、钙0.75%、总磷0.4%、总脂肪2.5%。
1.5 饲养管理
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的免疫和驱虫按常规进行,预试期7 d,保育舍内不喷撒环境改良剂,观察供试仔猪的食欲、粪便、精神状态等情况,发现仔猪不正常的及时淘汰。仔猪为高床饲养、人工饲喂、自由采食、自然通风、鸭嘴式饮水器自由饮水。每天人工清粪和打扫卫生1 次,每周带猪消毒1 次。正试期35 d,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分别于试验第1 d 和第36 d 清晨空腹称重。
1.6 统计分析
试验期每天记录猪舍内温度、氨气值、存栏数量、饲粮消耗量、死淘仔猪数、发病情况,记录初始及结束时体重、仔猪数,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等指标。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保育舍内温度的变化
由表1 可知,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育舍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7.48℃和27.45℃,2 组猪舍内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保育舍内平均温度单位:℃
2.2 环境改良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试验组初始重略低于对照组,2 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束体重分别为25.96 kg 和24.93 kg,差异显著(P<0.05);头均增重分别为17.57 kg 和16.46 kg,差异显著(P<0.05);头均日增重分别为501.89 g 和470.46 g,差异显著(P<0.05);头均日采食量分别为803.17 g 和812.7 g ,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为1.6 和1.73,差异显著(P<0.05)。
表2 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2.3 环境改良剂对保育舍内氨气浓度含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喷环境改良剂之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育舍内氨气含量分别为11.62 mg/m3和11.64 mg/m3,差异不显著(P>0.05)。喷撒后30 min、24 h、48 h、72 h、96 h,试验组仔猪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1.49 mg/m3、4.18 mg/m3、6.97 mg/m3、9.1 mg/m3、10.5 mg/m3。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育舍内氨气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5 mg/m3和11.6 mg/m3,差异极显著(P<0.01)。
表3 环境改良剂—金百麦对保育舍内氨气浓度含量变化
2.4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 可知,试验组总耗料量略低于对照组,但试验组总增重比对照组多49.6 kg,增加6.69%。按当时使用饲料价格计算,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4.89%(即0.38 元),经济效益较明显。
表4 经济效益比较
2.5 健康状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健康状况良好,无疾病发生,成活率100%。
3 讨论
3.1 环境改良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来看,喷撒5 g/m2环境改良剂,断奶仔猪的末重、头均增重、日增重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末重、头均增重、日增重分别提高4.13%、6.74%和6.68%,日采食量减少1.17%(P>0.05),料重比降低7.51%(P<0.05),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蒋载阳等[6]报道,浓度较低的氨气不会对猪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猪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气环境中,会影响猪对饲料的消化率,还会导致猪的抗病力下降,进而影响猪的生长性能。曹进等[7]报道,研究猪舍内环境条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氨气对猪的影响不同,长期处于低氨气浓度下(10 ~15 mL/m3),将会降低猪的日增重,随着猪舍内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升高,猪的日增重将下降,料重比随氨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加。Wathes 等[8]研究发现,长期在这种氨气环境下生长的猪,体重增加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提高与曹进等报道结果相符,料重比显著降低与Wathes 等研究接近。
3.2 环境改良剂对断奶仔猪舍内氨气含量的影响
氨气是一种无色、强刺激性、极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舍内氨气的形成途径主要有2 种:一种为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氨气。另一种是体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气[9]。猪的粪尿经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可产生氨气,如猪尿液中的尿素含97%氮,而有75%~80%的尿素将随之排出体外[10]。猪的尿和粪排泄物形成氨气的速度是不同的,粪中约含80%的有机氮,其分解产生氨气需要数周,而尿液中的尿素在常温条件下只需几小时就能分解成氨气[11]。液相与大气压力梯度对氨气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并与氨的浓度、pH 值、脲酶活动、动物活动[12]、温度[13]、风速[14-15]、清洁度[16]、湿度和饲粮[17]等有关。本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喷之前,舍内氨气浓度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喷撒环境改良剂后30 min、24 h、48 h、72 h、96 h 与喷之前相比,氨气浓度分别降低87.18%、64.03%、40.02%、21.69%、9.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其主要原因是保育舍喷撒环境改良剂,使保育舍内环境在纳米二氧化钛(TiO2)及铝硅酸盐等作用下,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细菌和污染物,杀灭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卵,降低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5]。白云华等[18]报道,环境改良剂有迅速降解氨气并抑制氨气产生的功效。孟庆利等[5]报道,环境改良剂有超强吸附氨气的作用。本试验组使用环境改良剂喷撒30 min 后,使保育舍内氨气浓度含量降低87.18%,这与白云华等研究的结果相近,说明喷撒环境改良剂能够降低保育舍内氨气浓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保育舍内喷撒5 g/m2环境改良剂,可迅速降低氨气浓度,1~3 d 内有持续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降低料重比,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氨气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