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培养的区域实践
2023-09-14陈宇燕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嘉兴314001
◎陈宇燕(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嘉兴 314001)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于学校而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教书育人主体功能,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应时之举;于家庭来说,旨在重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场域中的回归[1]。家校协同共育是“双减”背景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有责任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纾解焦虑情绪,引导家长履行监护及教育责任,与学校一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在此背景下,家校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是健全家校共育机制、推动教育体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复原力之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意义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动力与偏差相伴而生。卢梭说:“青春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既渴望独立,又依赖父母;既渴望被认可,又想在心理上冲破成人的束缚;对未来既充满向往,又常感迷茫。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其身心健康一直备受关注。在我区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虽减轻了,但依然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升学竞争激烈、学业负担重、人际关系困扰、父母过高的期望、不确定的未来(见图1),这些因素在考验着初中生的心理承受力,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图1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压力源调查
受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复原力研究已然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复原力是指能够从困境中恢复常态、成功应对压力并适应良好的一种能力,它能帮助个体在遭受压力事件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从而获得有益于未来成长的成功经验。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复原力是帮助初中生顺应逆境、迎接拐点的生命潜能。研究表明,当初中生面对困境时,家庭作为维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社会群体,是促进初中生复原力生成的风险与保护机制[2-3]。因此,护航初中生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发力、协同育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区域教研部门努力探索心理育人模式,变“问题视角”为“优势视角”,推出了“成长不倒翁”初中生复原力项目,旨在培育学生的“优势心理品质”,厘清学生身上各“优势要素”间的作用机制,激发其“迎难而上”的驱动力,促使其主动探寻应对逆境的有效解码方式。
二、构筑“生—家—校”复原共同体
区域教研部门以构建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为路径,基于优势视角,从学生、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整合初中生内、外部复原力资源,构筑稳固的“复原共同体”(见图2),培养区域内初中生成功应对人生逆境的心理品格。
图2 “复原共同体”组织架构图
(一)复原力微系统:构筑“积极自我图式”
图3 “成长不倒翁”初中生复原力课程要素解析图
1.聚焦“积极信念”,培育乐观感
乐观感能提供生命发展的方向。“成长不倒翁”课程的第一模块为“积极信念”篇,内容涵盖目标管理、合理归因、情绪调适等。该模块通过“写给20 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考试后,如何归因再出发”“专属情绪奶茶”“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给生活加颗糖”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心理品质。
2.聚焦“积极能力”,培育效能感
效能感能提供生命发展的力量。课程第二模块为“积极能力”篇,内容涵盖自我认知、多元智能、潜能激发等。该模块通过“对话自我”“致闪闪发光的自己”“你被‘拦路虎’拦住了吗”“我有超能力”“神奇的力量——潜能”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聚焦“积极关系”,培育归属感
归属感能提供生命发展的支持力。课程第三模块为“积极关系”篇,内容涵盖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该模块通过“你是我心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的‘朋友圈’”“什么是‘快乐星球’”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归属感,使学生学会创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人际支持。
(二)复原力中系统:构建家庭“抗逆圈”
家庭在初中生“复原共同体”系统中独具价值。家人之间良性互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以及家庭的凝聚力和坚毅力等都能成为学生承受各类压力的“缓冲带”与“调节器”[3-5]。我区各学校在区域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借助“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和家长学校,通过“温暖相遇”工作坊等举措,协助父母成为孩子身心健康的“护航者”。
将kj的虚部记为kjim.当kj为虚数时,为负数修正贝塞尔函数中的kj为正实数所以或对r求导后,约去正数kjim,变为因此,当kj为虚数时,为表述方便,可以将场量中的用代替,用
1.“温暖相遇”工作坊:打造“乐观式”家庭信念
我区各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开展了“温暖相遇”父母成长工作坊活动,主题涵盖家庭目标管理、家庭情绪管理、积极家风建设等,旨在协助学生和家长构建“乐观式”家庭情绪底色与信念系统。工作坊将家庭教育的理论认知、技能习得与情绪体验相联结,使学员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2.“好好说话”亲子沟通营:构建“共情式”亲子沟通模式
“好好说话”亲子沟通营通过非暴力沟通训练、绘画表达、心理剧等方式,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沟通的重要价值;尝试剖析亲子沟通中的问题类型,演练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而提升家庭凝聚力。“好好说话”亲子沟通营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好好说话”亲子沟通营课程设置
3.“幸福钥匙”微课堂:打造“关怀式”亲子关系
根据家庭治疗理论,构建了面向家长的复原力系列微课——“幸福钥匙”,聚焦典型问题,例如“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怎么办”“孩子早恋了怎么办”“青春期孩子很叛逆怎么办”等,旨在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帮助家长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探索家庭系统的动力模式,促进“关怀式”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复原力外系统:打造学校“积极生态场”
在“复原共同体”中,学校的作用举足轻重,区研训中心通过“‘后盾式’全员心育”、“‘朋辈式’成长同盟”和“‘浸润式’心育项目”等来帮助学校构建“积极生态场”(见图4),提升初中生缓冲危机与追逐幸福的能力。
图4 学校“积极生态场”
1.“‘后盾式’全员心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区研训中心通过举办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使教师学会用多元智能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共情的方式去倾听和了解学生。教师秉承“坚持做学生成长的后盾”的原则,将积极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全员、全过程、全环节育人中,以此提升师生关系质量。
2.“‘朋辈式’成长同盟”:构建良好同伴关系
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的同伴互动与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区域内各学校通过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心理社团、朋辈主题班会等“朋辈式”互助活动,完成了青少年复原力外系统的构建。例如“我们在一起”朋辈主题班会,聚焦“幸福六要素”,通过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幸福”的习惯,并体验同伴关系的深度滋养。
3.“‘浸润式’心育项目”:构建积极校园生态
区域内各学校通过“‘浸润式’心育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支持型”校园生态。例如,区首届心理科普周以“寻找疫情下的心能量”为主题,依托“多校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治愈系心理四格漫画征集”、“自然博物馆中觅春天”、“每日幸福日志采集”和“幸福盲盒设计”等特色活动,来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厚植校园文化。
三、成效与社会影响
(一)研发高品质青少年复原力课程
初中生复原力课程兼顾知识、活动、经验三个方面,通过主题聚焦、内容有梯度的心理课程,帮助学生持续构建积极的自我图式。这些课程经过几轮反复打磨均成为精品课程,有部分课例在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比中斩获一、二等奖,部分心理微课在区研训公众号刊登,另有部分心理微课入选市级教育公众号。
(二)复原力项目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区研训中心推出了以复原力为核心理念的心理科普周,开发了“心育套餐”,该“套餐”可操作性强,无论城市中心校还是农村薄弱校都能利用共享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传播积极的心理学理念,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打造“积极向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区首届科普周一经推出,广受各级各类媒体关注,相关报道还被推送上了学习强国平台,掀起了一股心理健康教育热潮。
(三)凸显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成长不倒翁”初中生复原力项目自实施以来,为区域内学生、教师和家长群体提供了持续有力的心理支持,最终凝聚成为具有立体性、多元化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实现了辅导个性化、指导专业化、影响扩大化的效果,彰显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