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的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机理
——一个纵向案例研究
2023-09-14朱晓红
朱晓红,孙 淳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部,山东 济南 250353)
0 引言
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使传统企业竞争转向以平台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竞争,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使平台企业运用持续创新维持长期竞争优势[1]。例如,华为车联网平台依靠强大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版图站稳脚跟;海尔Hope平台通过聚焦场景模式创新打造“用户、企业、资源”交互生态圈;小米生态链通过构建与用户零距离的扁平化组织实现品牌跨界延伸。因此,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关于持续创新研究,学者主要从技术管理、制度管理、知识管理等视角展开分析,探讨基于IT支持的知识能力实现持续创新[2]、持续创新过程面临的重大机遇及风险[3]、组织学习、知识转移、吸收和扩散对持续创新的关键作用[4]等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企业层面,认为创新多发生在以平台为特征的生态系统中[5],鲜有文献从理论层面揭示新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形成机理。
针对新竞争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问题,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视角。内部治理和动态能力是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6]。其中,内部治理有利于保证组织学习的高效性、知识流动的靶向性、经济效益获取的持续性,通过构建重大风险管理机制保证持续创新的有效进行[7];动态能力是持续创新的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与重构降低组织学习成本,加快知识流动,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持续创新开展[8]。同时,内部治理会影响互补者之间的权力和资源分配,进而影响动态能力构建[1],而动态能力又通过对机会与威胁的感知、资源整合与重构对内部治理结构及模式运作产生影响[9]。两者交互融合,可以弥补单一视角导致持续创新形成机理研究的不足,还能从系统性和过程性两大视角解析平台生态系统即使投入大量资源、实施各类活动却并未实现持续创新的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治理和动态能力交互视角出发,探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
本文试图解决如下问题:在平台生态竞争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如何形成?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如何交互作用于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本文以山东博科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博科)为例开展纵向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提炼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探讨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关键作用路径,为平台领导者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系统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参与者所组成的社区,通过一套治理机制管理独立且自由活动的互补者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进而推动持续创新[10-11]。现有研究主要从平台领导者和互补者两个视角对平台生态系统展开分析。其中,互补者研究多聚焦于成熟的平台生态系统,关注互补者如何借助平台实现依附式发展(陈威如等,2021),而平台领导者研究更适合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且由于参与者之间的强依赖性,平台领导者会面临生态系统设计与编排的高度挑战,因此从平台领导者视角展开分析能够更清晰描绘平台战略变更对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和运营的影响[9]。故本文从平台领导者视角出发,从过程性和动态性视角对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进行探究。
1.1 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
学者将持续创新定义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推出并实施新的创新项目(产品、工艺、市场、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从而不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7]。相关文献主要从时间观和动态能力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其中,时间观研究认为持续创新是持续、定期、常规、有条理地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的一种创新活动,以连续创新时间作为衡量持续创新能力的首要指标[12];动态能力研究认为,持续创新需要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是企业不断学习和重塑自我以创造新的产品、流程、组织和商业模式,通过快速行动适应当前和未来客户需求的过程,过往经验能够显著提升持续创新绩效[13]。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层面,缺乏对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持续创新形成机理的探讨,难以为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维借鉴。
1.2 内部治理与持续创新
平台生态系统内部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由总体规则、约束和诱因构成,平台领导者利用正式与非正式策略管理成员行为,在降低各参与方风险的同时,协调由共同专业能力所产生的摩擦[14-15]。相关学者指出内部治理可通过控制和激励协调互补者行为,但其作用路径尚不明晰,亦未阐释平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策略演变[16]。
内部治理对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至关重要。内部治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控制和激励措施为平台生态系统提供持续创新活力和制度保障[17]。同时,内部制度变迁伴随着组织学习方式改变,探索与开发相结合的高效组织学习方式能够精确定位知识流动方向,保证经济效益获取的持续性,进而推动持续创新活动开展[18]。
1.3 动态能力与持续创新
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现有研究主要从要素论、流程论、层次论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研究,随着竞争情境逐渐从企业之间转向平台与生态之间(焦豪等,2021),学者开始从生态系统层面探索动态能力的分类与价值[19-20]。Helfat &Raubiteschek[10]将平台领导者实现创新所需的动态能力划分为创新能力、扫描/感知能力和整合能力,但主要聚焦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否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平台生态系统,作者未开展系统性研究。
动态能力是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关键驱动力[21]。动态能力通过资源整合与重构降低组织学习试错成本、即兴创作成本和模仿成本,促进知识创造、吸收、集成与重构,把握经济增长机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持续创新活动[22]。
综上所述,尽管现有文献指明内部治理和动态能力对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影响作用,但未从内部治理和动态能力交互视角解析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基于此,本文基于内部治理和动态能力交互视角,从过程性、动态性、演化性角度出发探析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并对该问题进行全景式阐释。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原因如下:①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过程分析方面具备独特优势[23];②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持续创新属于新兴话题,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能够挖掘其生成和演化机理(王凤彬等,2022);③单案例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单个情境的深入挖掘,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单个情境下的整体过程予以展示,以发现不同寻常的新见解,可以更好地开展过程分析(毛基业等,2016)。
2.2 案例选取
本文基于理论抽样原则,以博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博科作为一家传统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依靠持续创新战略构建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次,博科在构建平台生态系统过程中正处于创新创业高潮迭起和医疗卫生体系巨变的关键时期,对参与者关系的管理和内部治理设计与动态能力紧密相关,契合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作用下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理论目标;最后,研究团队长期跟踪博科发展,旁观了博科在双创政策期间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突破转型,对博科发展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博科愿意提供便利的访谈数据并向研究团队公开内部资料,这为访谈工作开展和数据迭代收集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借鉴Isckia等[24]、Huotari等[25]的观点以及博科的运营发展情境,将博科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划分为3个阶段:初创探索期、快速成长期和更新突破期。博科从2007年开始构建平台生态系统,聚焦于垂直细分领域,以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集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及科学仪器系统解决方案优质提供商。博科平台生态系统经历了无数次调整与修正,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巨大飞跃。图1为博科平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产品发展和关键事件。
图1 博科产品发展与关键事件Fig.1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key events of Biobase Group
2.3 数据收集
本文案例数据主要来自对博科的访谈,并辅以二手数据和观察资料,遵循案例数据的三角验证。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持续跟踪博科发展,通过使用回溯性数据和实时数据,探寻案例对象发展规律。研究团队平均每年到企业开展1~2次调研,共进行9次调研和28人次面对面深度访谈,每次访谈人数为2~5人,访谈时间为30~120分钟,共收集一手访谈资料22.2万余字,同时收集平台生态系统内部资料、公开媒体报道等二手数据(剔除重复性资料)11.3万余字。此外,研究团队还参观了企业运营现场、产品展览厅,浏览并体验了企业平台网站,走访了目标用户群体等,资料收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收集Tab.1 Data collection
2.4 数据编码
本文基于Gioia等[26]的编码建议和实施策略,分3步对数据进行编码。
第一步,以深度访谈质性数据和参与观察数据为基础呈现一阶编码。例如,与生态基础治理架构设计有关的一阶编码包括类型差异短语,如用户体系分析、互补者进入筛选等。当一阶编码无法析出额外且具有潜在价值的独特术语时,则认定数据已经饱和,需要开始下一步分析。
第二步,比较一阶编码术语异同,归纳、提炼一阶编码,进而形成二阶主题。在二阶分析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阐述和归纳一阶编码,寻求新兴研究主题以描述和解释正在观察的现象概念。例如,一阶编码中的精准用户画像、组织形象策划表现出品牌聚焦特征,故将其归纳为二阶编码品牌规划。
第三步,开发理论类属维度并形成数据结构图。在明确本文二阶主题后,研究团队提炼并识别7个类属维度,分别为平台生态竞争情境、生态基础治理、生态场景治理、生态网络治理、动态能力、交互作用效果、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其中,生态基础治理、生态场景治理、生态网络治理归属于内部治理。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结构Fig.2 Data structure
3 案例分析
3.1 初创探索期
初创探索期是指平台领导者运用技术创新突破生态系统限制,实现平台生态系统跃迁,需要打造对接和容纳互补者的相应区块。博科基于先前经验与技术积累,把握政策机遇,主动设计平台生态系统整体架构并塑造基本功能模块。
(1)平台生态进入竞争。该阶段竞争发生在平台生态系统内部,主要面临现有平台生态系统设置进入壁垒,平台领导者需要解决服务基础设施匮乏与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尽管博科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但对于如何依靠核心竞争力吸引用户和互补者以及如何搭建服务基础设施对接互补者尚不明晰。
(2)生态基础治理与创新能力主导的动态能力交互。该阶段内部治理表现为生态基础治理,即通过治理策略对平台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设计与塑造以吸引用户和互补者,主要表现为架构设计和功能塑造。首先,博科在建成生物产业园后重新细分用户需求,明确检验诊断设备领域的B端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互补者进入筛选,补强主营业务;其次,博科通过优化配置创新技术资源使互补者与服务基础设施对接,并利用扫描能力觉察市场机会,感知到生物安全柜和生物分析仪的巨大需求,于是将其定位为核心业务,逐步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打开G端渠道,以拓宽利润来源。另外,博科在当地政府和专家建议下建立孵化器,同时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并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健全平台生态系统沟通网络。
(3)平台生态系统持续技术创新形成机理。通过生态基础治理与创新能力交互,博科借鉴先前经验以及参考其它平台生态系统发展,将非核心技术共享,依靠沟通网络进行知识扩散,促进技术效率提升,获取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平台生态进入竞争情境下,生态基础治理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由创新能力为生态基础治理提供资源支撑,两者通过交互作用促进经验学习、知识扩散并获取技术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技术创新开展,如图3所示。
图3 博科初创探索期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作用下持续创新形成机理Fig.3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itial exploration stage
3.2 快速成长期
博科经过初创探索期对平台生态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功能塑造,平台生态系统雏形初现。双创政策的出台为博科提供了发展机遇,大量互补者寻求可以依附的平台生态系统,博科此时已具备容纳众多互补者的能力,因此抓住机遇使平台生态系统进入快速成长期(见表2)。该阶段,平台领导者运用模式创新协调平台生态内部竞争,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仅需要品牌建设实现价值创造,还需要通过新模式、新业务的不断迭代缩短“血液”新陈代谢周期。
表2 博科初创探索期核心编码与典型案例援引Tab.2 Core coding and typical evidence citations of Biobase's initial exploration stage
(1)平台生态内部竞争。在成功突破平台生态进入壁垒后会吸引大量互补者加入,因此仅依靠几项核心业务不足以支撑日益庞大的平台生态系统,该阶段竞争仍发生在生态系统内部,平台领导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边界过度扩张与新业务探索亏损。博科开始思考如何控制平台生态系统边界以缓解互补者数量激增的压力,同时互补者在探索新模式、新业态过程中屡屡碰壁,如何赋能互补者成为博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态场景治理与扫描能力主导的动态能力交互。该阶段内部治理表现为生态场景治理,即通过治理策略挖掘并满足用户和互补者的细分需求,主要表现为品牌规划及模式扩张。国家双创政策出台后,博科面向细分领域实施精准孵化与品牌规划,通过精准用户画像实现用户分层,并基于此进行组织形象策划,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用户与互补者加入。同时,为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利用“末位淘汰制”和“赛马制”控制互补者数量。在用户分层的基础上,博科利用创新能力感知技术涌现,并实施耗品盈利模式,扩大用户群体,挖掘更多用户潜在需求。为满足新增需求,博科引导互补者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垂直项目拓展,入局C端医疗美容领域,同时利用扫描能力甄别新模式和新业态面临的潜在风险,推进项目试错迭代,以避免新业务探索初期亏损风险。大量新模式和新业务的开发使博科上榜瞪羚企业并入围准独角兽企业,参照其它平台生态系统运营发展,博科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加强规范化管理,利用整合能力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结构。
(3)平台生态系统持续模式创新形成机理。竞争情境变化使平台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系统过度扩张和新业务探索亏损风险,需要平台领导者通过持续创新加以规避。通过生态场景治理与扫描能力主导的动态能力交互,基于新模式和新业务开发需要,经验学习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博科开展模仿式学习,开发大量项目推动营销体系重构。同时,由于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知识由无目标的扩散转变为定向转移,进而推动数据网络构建,使得资源整合与重构更加高效,以此获取更多资源经济效益。因此,在平台生态内部竞争情境下,生态场景治理调整以扫描能力为主导,由扫描能力为生态场景治理提供资源支持,两者通过交互作用促进模仿学习、知识转移和资源经济效益获取,进而推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如图4所示。
图4 博科快速成长期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下持续创新形成机理Fig.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3.3 更新突破期
贸易战使博科意识到“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作用和时间紧迫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给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博科平台生态系统被迫进入更新突破期(见表3)。该阶段,平台领导者利用组织创新协调多平台生态竞争,不当的治理策略会使平台生态系统在急速膨胀后难抵压力从而直线衰退。
表3 博科快速成长期核心编码与典型案例援引Tab.3 Core coding and typical evidence citations of Biobase's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1)多平台生态间竞争。该阶段竞争由生态系统内部转向生态系统之间,平台领导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互补者的多归属倾向与生态组织效能低下。博科发现,越是高质量互补者拥有越高的自主权,也就越容易产生多归属倾向,核心互补者脱离会弱化平台生态系统网络效应;同时,单一主体压力也会阻碍平台生态系统组织效能提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撬动资源杠杆成为关键问题。
(2)生态网络治理与整合能力主导的动态能力交互。该阶段内部治理表现为生态网络治理,即通过治理策略提高与用户和互补者的互动频率,从而强化平台生态系统网络效应(见表4)。博科率先响应政府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号召,作为依托单位建立生物诊断分析产业共同体。面对高质量互补者,博科通过厘清责任边界落实生态分工,通过建立合同或股权关系强化信用约束,以此明确每个参与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构建强有力的共同体之后,博科带领互补者聚焦“卡脖子”技术,利用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博科迅速利用扫描能力动态适配市场需求,成功研发疫情相关产品并实现全场景防疫产品一站式采购。博科在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后,为实现平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签约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以优化商标品牌布局,并调整互补者价格结构,使互补者能够获取更多资源与经济利益;随后,博科利用自身整合能力构建协调机制,加强业务联系,接连举办供应商大会和全国经销商答谢会,不断完善平台领导者与互补者之间、互补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体系。
表4 博科更新突破期核心编码与典型案例援引Tab.4 Core coding and typical evidence citations of Biobase's renewal breakthrough stage
(3)平台生态系统持续组织创新形成机理。多平台生态竞争不同于平台内部竞争,更强调组织韧性,因此平台领导者需要通过持续的组织创新避免互补者的多归属倾向与组织效能低下。通过生态网络治理与整合能力交互,由于“卡脖子”技术的信息封闭性,模仿学习无法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博科只能开展探索式学习,对核心技术进行分解,协调生态分工,使知识流动由单向知识转移转变为双向知识共享,不断强化合力的作用。同时,加大平台生态系统成员投入,获取管理经济效益,满足战略适应性调整需要。因此,在多平台生态间竞争情境下,生态网络治理以整合能力为主导,由整合能力为生态网络治理提供资源支撑,两者通过交互作用促进探索式学习、知识共享和管理经济效益获取,进而推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组织创新,如图5所示。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视角,对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进行剖析,解构平台生态竞争情境下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揭示两者交互影响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遵循“平台生态竞争情境—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行为—交互结果”的“情境—交互行为—结果”逻辑链条,如图6所示,从而得出如下结论:
图6 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实现过程模型Fig.6 Process model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f platform ecosystem
(1)平台生态竞争情境转换促使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行为更迭。在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不同阶段,竞争发生在生态系统内部与生态系统之间。基于不同竞争情境,内部治理行为会调整动态能力主导方向并引导动态能力构建,动态能力则通过资源整合与重构为内部治理提供支撑。
(2)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推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促使组织学习方式、知识流动方向与经济效益获取发生改变,进而推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具体表现为:一是组织学习方式由聚焦于生态系统内部竞争的经验学习和模仿学习转向聚焦于生态系统外部竞争的探索式学习,促进平台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知识流动方向由无目标的知识扩散转向有目标的知识转移,从而转向多知识主体双向知识共享,使组织互动更为频繁和高效;三是根据情境变化,依次获取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管理经济效益,使平台生态系统在“技术+模式+组织”3个方面均实现正增长。
(3)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由持续技术创新、持续模式创新、持续组织创新构成。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和运营发展经历了初创探索期、快速成长期与更新突破期3个阶段,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推动持续技术创新、持续模式创新、持续组织创新。同时,上一阶段的交互结果为下一阶段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奠定了基础。因此,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通过不同类型持续创新组合实现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4.2 理论贡献
(1)学者目前多关注平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27]和创新扩散[28]等主题,鲜有从平台领导者角度探索持续创新对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将持续创新研究从企业层面迁移至生态系统层面,拓宽了持续创新研究的应用边界,打开了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黑箱”,同时也为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可持续创新、绿色持续创新等新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将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融合到同一视角,从交互视角探究平台生态系统研究主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平台领导者通过内部治理影响互补者权力和资源分配,抑或是关注动态能力通过对机会与威胁的感知、资源整合与重构对内部治理产生影响,两者研究较为独立。本文将二者融合,不仅响应了现有研究对于持续创新风险防范的号召,还延伸了平台生态系统内部治理全景[16],通过对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平台生态系统所需能力的分析[10],拓展了动态能力在生态系统层面的研究[19,29]。
(3)现有研究多以定量分析为主,缺乏针对生态竞争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过程性研究,且单一视角导致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不清晰[7,30]。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构建“情境-交互行为-结果”研究框架,全流程展现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的动态演化机理,凸显了研究的情境性、过程性、演化性特征。
4.3 实践启示
(1)在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和运营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所面临的竞争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创新。持续创新作为抵御创新竞争威胁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平台生态系统突破自身局限,指导平台领导者决策实施,激发平台生态系统创新活力,对实现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在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的适配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关注内部治理行为选择与动态能力构建,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内部治理通过一系列规则约束互补者,促使整个平台生态系统协调运转,动态能力则为系统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①从平台领导者角度探究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未来将从平台企业和互补者角度诠释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形成机理的差异性;②仅探讨内部治理与动态能力交互影响组织学习、知识流动和经济效益,但平台生态系统持续创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进行深入探索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