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2023-09-14周浩
周浩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依托电商平台、P2P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了“网”式发展。但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未来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到其风险,确保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有序发展。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开始融合,从而催生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形式。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方式有些相似,它们都是通过供应链来实现征信和资源的整合,并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体。但两者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以银行为基础的。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以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为主,这三种手段能够实现在线互联、风险控制、产融结合等目标,这比传统金融服务行业在服务供给上的效果、灵活性更强,从而以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主体,构建“四流合一”的竞争力更高的实体产业链和生态环境体系,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问题是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昂;同时在融资的门槛、融资的成本、融资的风险上中小企业一直居高不下,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方案,为保障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并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因素,而是体现在供应链整体竞争的多个指标上,通过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能够提高供应链资源的凝聚性和竞争力,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有帮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和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起步晚。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商平台在风险控制环境的营造上、风险控制制度上、风险控制人才的建设上都和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结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将决定着互联网金融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系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系统。
一、“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现状
(一)供应链金融特点
1. 供应链金融区域的发展不均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沿海地区,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同时,对于供应链金融具体的业务划分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比如有物流金融、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库存商品融资、融通仓、货权融资和货权质押授信等。
2. 供应链金融存在着法律风险,库存类的流動资产也存在一些法律上的空白。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分业管理状况,使得委托、代理形式在供应链融资中产生,再加上我国信用制度的滞后,使得供应链的运作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现状
深圳发展银行是国内最早出现的供应链服务机构。1999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涉足华南的“票据贴现”。近几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是各大银行和各大企业不断扩大自身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为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扩大了融资渠道。在我国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为基础,其资产的规模也会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总体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2006~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净额以每年15.6%速度递增,由2006年的31692.21亿元增至2015年的117246.31亿元,比2006年增长3个百分点。2006~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存货增长率为12.0%,2015年为102804亿元,较2006年的36999.26亿元,增长了1.8个百分点,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类的持续增长,为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打下良好的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在近几年间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市场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不成熟
融资双方都非常重视供应链金融风险。以供应链金融体系为基础,来构建融资逻辑的框架,其中供应链金融风险是逻辑框架的主体。在对融资服务目标的优化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研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供应链往往缺乏对核心企业信贷的有效激励,对处于供应链中心的企业缺乏归属感。因此对其核心企业的控制力自然也就不强。这使得银行很难建立起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信誉效应,这就使得银行的供应链变得非常狭窄,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只能在少数几个领域中进行,但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竞争,导致了供应链的资金失衡,从而导致了供应链的整体亏损,进而损害了所有相关方的利益。国内的银行只涉及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而跨国公司有很多国内的供应商、经销商,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融资问题的方案,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风险控制体系不完整
供应链金融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实现企业融资、加强供应链协作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金和信用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为参与供应链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然而,目前从商业运作的观点来看,大多数银行在实现市场运作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很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缺乏看待风险的全局性视角,无法有效地洞察和识别风险,缺少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更没有各方认同的担保,容易导致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加剧。另外,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评价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银行并未建立起专门的信用评估制度,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技术支持比较薄弱
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还是依赖于人工服务,导致机构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很低。一方面,人为操作的失误风险非常大,容易引发错误的操作,会对银行和客户的信任度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鉴于金融行业的风险性,这种人工运作模式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如信息泄露、盗窃等。此外,由于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尤其是信息管理系统比较陈旧,缺乏有效的信息存储、检索、分析和处理工具。银行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库整合,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这导致银行在业务运作、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管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决策和调整。
(四)动产担保没有完善的机制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法律保障下成长。但是,在一个成熟的经济环境中,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制度,而且随着经济的發展,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手段势必会被商业银行所采纳,所以,现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范围非常狭窄,物权法也存在一些未能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不可以将财产作为担保;2. 有些规则不清楚;3. 执行效率不高。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一)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具有很大的信息集成度和行业关联度,因此它离不开数据。通过打造一张庞大的数据网,可以将所有的供应链关键词汇、销售数据、采购数据、资金流向、货物流向等多维度信息进行统一标准化、集中管理和跟踪分析,从而实现一站式、智能化和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要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据网络,数据的解析与数据挖掘运用至关重要。首先,对于各个企业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采购数据等信息,要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采集和整合。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处理,挖掘出其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潜在客户信息、信用评级信息、供应链关键节点发生变动的风险预警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资金和信用风险管理方案。
(二)优化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稳定、可信的信用评估系统,衡量一个公司的信用状况和贷款偿还能力,包括历史交易和不良贷款等,然后是公司本身的信誉,公司拥有良好的经营模式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的信用偿付能力。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信用评估系统,是供应链融资的重要环节。同时,信贷评估机构必须与整个体系保持独立。此外,还可以设立各种信用额度、奖励、直接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供真实、全面、及时的数据,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培训,并鼓励上游供应商自发组成“统一战线”。
(三)促进资源整合与银行共担风险
当前,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模式,而物流公司与银行仅仅作为其辅助性的支撑,这样的协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经营的发展,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交易平台必须与各大物流企业、商业银行等进行密切的协作,完善现有的合作模式,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在制定有关制度时,要明确共同承担利益和风险。电子商务与物流公司、商业银行的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共享资讯。通过网络、银行、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信用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准确地判断出这些公司的债务状况。第二个是信贷评级体系的分享,把电子商务和其他金融企业的信贷评级体系结合起来。根据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第三个是交易平台,是由商业银行和电子商务共同运营,可以帮助企业的资金自动提取,缩短贷款的时限,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
(四)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必须选择并培育更加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管理人员。企业要想提升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力,必须要有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如何选择和培育专门的供应链管理人员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依靠人才的专业素质。在供应链的财务体系中,各个行业的供应商遍布在供应链的上游,经销商和商户在供应链的下游,都是由不同的经销商和商户来完成。此外,因为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都是在网上进行的,需要有很多计算机人才,所以在物流金融行业中,我们急需精通金融、物流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因此,在招聘的时候,可以将目光放在多个领域的人才上,然后在公司进行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充实自己的人才队伍,培养出一支出色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结语: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中小企业无法有效掌握供应商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面对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操作风险。要想有效地控制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在必要的时候采用强制措施。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保证其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