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的语言

2023-09-14黄艳铃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锦瑟外公外婆

黄艳铃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总有些人、物等来到我们的生命中,演绎了万千故事,留下记忆,或欢笑或悲伤,或怀念或遗忘……他们来过,教会我们成长;他们来过,成就我们人生。

要求:选准立意,确定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总有些人、物等来到我们生命中,演绎了万千故事,留下记忆”,材料首先明确了写作的对象是我们生命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人或物(花鸟虫鱼等动物植物)等。这里的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或欢笑或悲伤,或怀念或遗忘……”这一句告诉了我们的写作内容,即这些特别的物或人,带给我们的别样回忆,欢笑快乐的,悲伤痛苦的,深情怀念的,或者是回忆过后选择遗忘的,都可以倾注笔下。“他们来过,教会我们成长;他们来过,成就我们人生”阐明了记忆中的人、物和“我”演绎的故事,即给我们留下的独特价值,这是这一题目写作的关键点。写作过程中,阐释记忆中的那些故事对个体的激励、警戒、启发等作用是重点。同时,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由眼前的人和物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从而写出个体在成长中的独特感悟。

原文在线

期待里的外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外婆每日清晨都会边念这句诗,边温柔地为我梳着好看的头发。那时太小,我还不懂诗句,听着她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只觉得好笑,还会惊讶地问外婆:为什么她明明没读过多少书,却还会读诗?外婆听了只是笑。(没读过多少书的外婆会念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语言平淡,缺少情感。)

外婆总会在每年的八月十四日这一天将自己反锁进一间破旧的房间,待上一整天后才会红着眼出来。问过母亲后才知道,原来外婆是在想念外公。(细节描写过于单薄,无法凸显外婆的思念。)

记忆中的外婆很老,七八十岁,面庞黝黑,身材肥胖,一年到头都穿着件灰色的衣服,毫无生气。(对外婆的外貌描写缺少细节,语言较平淡。)可那张被锁在那间房间里的照片不是这个样子的。小时候贪玩,跟家里几个姐姐悄悄打开了房门,看到了那张照片。照片上的女子皮肤白净,双眼澄澈明亮。而左边的男子则气宇轩昂,穿着一身军装,浓眉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原来那就是外公外婆。我踮着脚,想把那照片拿下来,却被闻声而来的外婆训斥了一番。看着她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外婆,外公去哪儿了?”她颤了一颤,良久才答道:“他去打仗了。”我还想再问,外婆却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如果增添恰当的细节,隐忍而含蓄的情感便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然后,在那间充斥着陈旧气息的屋子里,外婆告诉了我一切。(语言过于直接平淡。)

外公和外婆相亲认识,两人成婚后开始并不熟悉,后来渐渐熟悉了,外公便教外婆念诗,念得最多的便是李商隐的《锦瑟》。后来外公生病了,外出看病,最终没能回家。于是外婆便每天去村口等,盼着外公能回来。后来,外婆接受了这一事实,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每天起早贪黑,最后,当初那个清秀可人的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个肥胖的老妪。(直接平淡的语言,缺乏艺术性表述,让感人的故事黯然失色。)

如今,外婆依旧每天操持家务,做着最累最重的活儿,将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而现在我也长大了,回乡下的次数也少了。每次回去时,总会看到外婆在村口的路灯下等着,一看到我,就笑了。(此段語言表达中可增加一些场景描写、抒情性或议论性语言,能使故事更生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结尾简单,过于急促。)

升格建议

作文刻画了一位隐忍、朴实而又满怀期待的外婆形象,一首《锦瑟》串联起外婆对外公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从作文朴实、自然的文字中,能看出作者比较深厚的文学底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语言比较平淡。可在语言表述中加入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文采,能更生动地表达外婆的真挚情感;二是细节描写不够。可增加对细节的描绘,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三是相关场景描写过少。可通过描写适当的场景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作文更生动感人。

化蝶之作

期待里的外婆

王 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每日清晨,外婆总会边絮絮叨叨地念着这句诗,边念诗边温柔地为我梳着好看的头发。那时太小,我还不懂诗,听着她蹩脚的普通话,只觉得好笑。“外婆,你读的是诗么?谁教给你的啊?”我总会惊讶地追问。外婆回过神来,脸上飞速掠过一抹不易被察觉的、羞赧的笑容。

每年的八月十四日,外婆总会将自己关进一间破旧的房间,直到夕阳落下时,那紧闭的房门才会缓缓打开,外婆颤巍巍地抬起脚迈出房门,目光忧伤又深邃。彼时我才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有些浮肿。问过母亲后,才知道,原来这一天是外公的生日。

外婆很老了,满脸皱纹,像山的沟壑一样重重叠叠。她面庞黝黑,身材肥胖,一年到头都穿着灰色的衣服。晦暗的衣服堆在她胖乎乎的身上,总让人想到那冬天掉光了树叶的树干,毫无生气。可是,那张被锁在房间里的照片不是这个样子。我记得小时候贪玩,曾和家里几个姐姐悄悄打开房门,偷看到外婆收在抽屉里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皮肤白净,双眼澄澈明亮,身体纤软,好像会从照片里跳出来一般。而她身边的男子气宇轩昂,浓眉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穿着一身军装,高大强壮,眉眼间还透着一丝书卷气。看着照片上陌生的面孔,我细细思索,忽然明白,原来他俩就是年轻时候的外公外婆。我踮着脚,极力想把那张照片拿下来。外婆闻声赶来,三步并作两步跨到我面前,一把夺走我手中的照片。她仔细地看了看,擦了擦,才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收进抽屉里,然后回过头把我训斥了一番。看着她生气的样子,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外婆,外公去哪儿了?”本来还在生气的外婆瞬间不再言语。她颤了一颤,沉默许久,才缓缓答道:“他去世了。”我还想再问,抬头却见外婆已满眼含泪。正在我不知所措时,外婆轻轻地抱着我低声哭泣了起来。

许久,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在房间里,昏暗的屋子渐渐有了些许光亮。透过光亮,我看到这是一间充斥着陈旧气息的屋子,似乎多少年来都不曾动过,细小的灰尘在阳光里浮动着。外婆抱着我,轻轻地诉说着。

外婆说小时候家里穷,她没念过多少书。外婆外公相亲认识,两人从生疏到熟悉,感情逐渐深厚起来。闲暇时外公会教外婆念诗,其中念得最多的,便是李商隐的《锦瑟》。后来,外公生病了,于是外出看病,最终没能回来。外婆接受不了,自欺欺人,于是最初的那些年,外婆一有空便去村口等,从清晨到月上柳梢,从满头青丝等到两鬓染霜,那个期盼的人终究没能再回来。

如今,外婆每天操持家务,将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每次走到村口,我总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伫立在路灯下,她踮起脚,极力将肥胖的身子拉长。看到我出现在视线里,便拼命挥动双手,那满是皱纹的脸庞笑容灿烂,像秋天盛开的金菊,灿烂而又耀眼。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外婆牵着我的手,走在山村的小路上,又习惯性地吟诵起她的诗句。我抬头,看到她沧桑的脸上,有了浅浅的笑。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一(21)班】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增添了人物肖像的细节描写,凸显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增加了外婆八月十四日开门的细节,“我们”偷看照片、外婆反应激烈的细节。通过细节展示,更加凸显出了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同时,作文运用多种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感人。末段诗意化的场景描写,虽并未直接点出外婆的内心,但仍让读者感悟到外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锦瑟外公外婆
锦瑟别弹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外婆回来了
我的外公
锦瑟
外公做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