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研究
2023-09-14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徐 婷
德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完成,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目标。但当前在德育实践中,却达不到相互配合程度,存在德育工作未能走进生活,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德育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德行与品格兼备。教师可以根据素质教育目标,优化教学模式,从学生成长规律和情感体验出发,以关注学生成长、促使家校、社会的协同、更新观念和教育方式为切入点,落实德育工作,并且建设良好班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利用信息化方式创设情境,打造高效课堂,助推德育发展。
一、德育教学在小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偏离生活,未能深入学生心灵
学校德育工作不管是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还是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不管是学校的校规校纪还是班级规章制度;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训练;不管是草坪中的警示标语还是校园公告栏,或者教室及走廊墙壁的名人名言,教师虽然在这些场合或教育层面教授学生如何做?怎样做?并且告知学生不应该做什么,但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学校能够按照学校及班主任要求去做,走出校门或者回到家里很少去做。其原因在于学校里说教式教育过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很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多偏向“不准去做的事情”。如不准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准说脏话、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上课交头接耳等。但是准许学生做的事情并不清晰,与学生生活存在差距。比如,在家要尊重和孝敬长辈、在学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等。此外,其他学科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情。当任课教师发现学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时,也只是简单训斥几句,并将其情况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批评教育,这种现象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非常突出。还有在德育课堂中,班主任将德育知识誊抄在黑板上,前半节课匆忙讲解德育知识和大道理,后半节课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让学生记忆、背诵前半节课所学的内容。由此,德育更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启发性教学环节很少,并且教师讲解理论较多,实践教学较少,使学生对待德育的态度消极,未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和自身素质偏低
我国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虽然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并实行“双减”教育政策,帮助学生减轻精神负担和学习压力。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习惯于以应试教育思想开展德育工作,加上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使德育工作达不到目的。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及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学安排为重心,德、体、美、劳等教育工作只是一纸空文,教育流于形式。学校为了升学率,其他一切都需要让步,德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自然而然德育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配角。因此,应试教育观念、应试考试、成绩、升学率等字眼在无形中制约着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在学校和教师观念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在入学开始就将精力瞄准为考试、升学,并且在德育课堂中,教师所讲解的例子、教授的人生道理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与家庭教育脱节,自然难以得到家长的配合。例如,教师讲解先人后己的道理,然而在一些家庭教育中家长将其说成是“憨包”的行为。这样来看,在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观念里,难以理解做人的道理和培养道德情感。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切入点
(一)注重学生个性化成长
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落实德育管理的重要路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教育观念、后天教育经历的不同,造成每个人的性格、心理、思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征、成长规律、发展需求,根据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向和政策内容,思考如何让德育工作有效落实,做到差异化管理,提高育人质量。对此,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进行德育管理,设计差异化教学模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纵观过去小学德育工作状况,虽然很多班主任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认识到学生差异化管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实践。但由于学校教育规模有限、教学方式单一,并未发挥出差异化管理的实际作用。为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班主任应转变德育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规范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时刻以自身行为为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
在具体工作中,站在学生的心理、思维视角,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差异化德育管理模式,优化传统单一化的德育管理思维,从多维度、多方面构建学生学习与生活互联的通道。
(二)打造家、校、社会的共同体
实行“双减”政策后,教育出现诸多变化,其最大变化如下,“双减”政策本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这也意味着学生课后作业缩减,各学科教师在政策指导和要求下,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和机械化增加学生课后作业的行为,从而让学生有更多自主规划的时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多种可能。虽然从长远发展和理论角度来说,具有极大的改革意义。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念、思维启发、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双减”政策落实下,班主任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在课后,更加需要及时引导和约束学生,因小学生自身认知薄弱、价值观不成熟,很难辨别信息真伪,容易随意轻信网络舆论,盲目跟风。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家庭教育力量,建立家校共育合作机制,同时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教育场所,开展课外德育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建立教育“共同体”,减少学生受到不良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社交APP,如微信,与学生家长建立动态信息沟通的联系,掌握学生在家庭、校外各阶段的动态变化,并且还可以利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让家长带领学生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或者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条件,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同时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想法,家长将孩子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反馈到微信群。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在校以及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表现,由此建立班级德育评价制度、学生德育评分标准和评价系统。
(三)更新教育观念和德育实践方式
班主任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着重把握小学生启发和成长的关键期,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成长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终身教育观念驱动下约束自己,为自己未来而学习和努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得失和挫折。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功能,当学生具备终身成长意识后,可以自己为自己人生负责,做好学习规划,付出实际行动。班主任可以在新观念、新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习目标,在确保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设定固定德育教学日,每周、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公益项目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做人之德和处世道理。此外,班主任还可以每周五下午举行班级团建活动或者班会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当前思想状态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发挥优势,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会和感受父母在生活中的艰辛,从而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生活以及学习机会。
三、新时期落实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建构良好的班风
在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要想对德育工作进行开展,需要进行良好的班风建设,因为良好的班风可以改善班级的环境氛围,在环境的影响下,对每个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学生指明努力奋斗的方向,并且在良好班风的作用下,让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积极的影响,驱动学生自发性学习。因此,班主任需要进行良好的班风构建,在构建过程中,以德育为目标导向,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和班级文化的班规,并且在特定教育日、班会日等时间,向每个学生进行说明,要求学生们共同遵守和严格执行。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一些能够活跃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比如,设置班歌、设计班徽与口号、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并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德育主题,由此进行德育渗透。此外,良好的班风建设离不开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需要通过班干部的选拔,让班级中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选拔,也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自我介绍以及同学们的民主评选,确定适合的班干部人选,让班干部辅助班主任的工作,实现班级的双向管理,为建设更好的班风献言献策。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班主任主要扮演“监督者”“管理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校规校纪和班级规定,是否在课堂学习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时完成各学科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是否在阶段性学习中取得明显进步,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虽然通过班主任的监督管理对规范学生的言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中也面临着阻碍。其中一些低年级学生因畏惧班主任的权威,害怕和抗拒与班主任互动和交流,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问题、道德品质、综合能力发展等情况,也无法利用有效的契机和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因而,在日常的管理与教学中,班主任需要建构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出发,利用自身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并且教师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当学生出现明显进步时,教师应欣赏学生、肯定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用耐心引导学生、包容学生;当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时,教师要懂得宽慰学生、鼓励学生,将小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小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逐渐放下戒备,与班主任平等交流,让班主任了解小学生对于德育的需求,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教育。
(三)采用信息化方式创设教育情境
一是将德育工作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引入课堂,并且在设计德育教学内容时,以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目标和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将道德教育内容与生活教育素材相结合,借助多媒体设备,建构德育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观看纪录片,像《为了和平》《德育学堂》等,让小学生直观感受在血与火的年代革命先烈抛洒热血,报效祖国,弘扬抗美援朝的精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小学生在《德育学堂》中认识和学习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通过小组交流和课后评价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将所思所感表达出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落实德育目标。二是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搜集红色教育资源。如中央广播电视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的纪录片《铭记九一八》,该纪录片总共五集,内容围绕日军蓄谋策动九一八事变,企图建立伪满政权,分裂中国,在中国东北建立生化武器研制基地,制造南京大屠杀等。面对种种罪行,中国人民奋力反抗,并且出现了无数不畏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通过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在共同反抗和并肩战斗中取得了胜利。班主任可以利用这部纪录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采用形象、直观、影像化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三是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选择关于德育内容的书籍,如《写给儿童的德育课本》《和谐拯救危机》等,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并围绕书本中有感触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分享,谈一谈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在学生分享之后,班主任可以让其他学生对该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交换想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同时又能创新德育方式,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活动,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的方式,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扩展学生思想道德知识量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小学教育模式,在如今教育背景下,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实需要。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抓住此时的教育契机,开展德育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根据班主任的教育职责,从关注学生成长、促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同、更新教育观念和德育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改革,并且围绕建设班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将德育目标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