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
2023-09-14何冰清江苏省启东市学华幼儿园
◆何冰清 江苏省启东市学华幼儿园
“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出台后,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新挑战。
概念解读
“双减”政策
为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水平,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教育部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双减”政策。该政策以“教育公平”为主要目标,通过减轻学习压力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良性调度,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降低其学习负担,构建“提质增效”的教育模式,打造更高效的教育生态系统。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教师及小学一年级教师的重点教育工作。在相关文件中,将“幼儿园大班最后半年”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视为衔接期,要求双方教师做好教育准备与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快速适应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好受教育者心理建设工作,让其身心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策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双向衔接”的要求。除此之外,“双减”政策也对科学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总的来说,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围绕受教育者的发展情况、成长规律、学习特点等制订科学合理的衔接计划,帮助其顺利度过衔接期,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幼儿园视角
树立科学化衔接理念。《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 岁儿童的保教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大班幼儿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心里充满了疑惑与不安,而全新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也对幼儿社交、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力等多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观察大班幼儿的日常行为及衔接工作的质量,确保教育活动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到“从幼儿出发”,将每名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实际体验作为衔接起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比如培养幼儿社交技能、合作能力、自立意识、自我调控能力等,切不可使用“拔苗助长”与“超前化教育”的模式,不得给幼儿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要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建设工作。
创设针对性入学教育。在衔接工作开展时,幼儿教师应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幼儿在当前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培养方向及教育目标,让衔接工作更具针对性与指向性,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如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多个环节加强对幼儿自理意识的培养,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整理书包、衣物、柜子、个人物品、班级环境等。还可让幼儿尝试做“班级管理工作”,强化其管理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与他人正确合作交往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站在他人视角考虑问题,逐步强化幼儿多方面能力,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视角
“零起点”教学。《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对幼小衔接提出了全新要求。其中,实施“零起点”教学模式,是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工作。“零起点”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一视同仁”,不使用“超前”或“难度过高”的学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将所有学生归置在同一起跑线上,打造“零起点”教育模式。这种衔接方式能让教育活动更具规范性,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发展需求,让衔接工作更加顺利,让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其获取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师也可构建“游戏化”教学活动。在小学游戏化教学活动展开时,教师可根据学科特性构建不同的游戏教育模式。如在语文课程中可构建“文字类游戏”,带领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认识生字、拼音,打造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课堂的快乐。在数学课堂中可构建“数字游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让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点燃其对小学知识的探索兴趣,逐步提高衔接工作的质量。
“适应性”课程。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为入学的“适应期”,该学期教师要以“适应能力”为教育目标,不得使用超前化教育模式,也不得盲目追赶教学任务,而要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不同性质的适应课程。如在入学初期阶段,学生“好玩好动”,教师便可创设趣味性课程,满足新生的学习心理,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构建“做中学”的学习课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随着学生对新环境逐渐适应,在中后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一点点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让其更加适应小学生活,多关注新生的身心变化,促使其思维发展得到较快的进步。
家庭视角
减轻学习压力。教育并非教师的工作,家长的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家长指明了教育方向。从家庭视角出发,家长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幼儿园阶段,家长不得提前带领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要尊重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否则会给幼儿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其在未来的小学校园中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而在小学阶段,家长不要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要尊重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将其情感体验放在首位,以适应小学生活氛围为目标,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深度参与。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家长要深度参与到衔接工作中来,发挥家园共育、家校协同的教育功能,与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首先,幼儿园教师及小学教师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上减轻家长的疑惑,提高家庭教育的功效。如幼儿园及小学可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衔接工作的困惑,从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其次,家长在遇到教育难题时,可及时与老师沟通,使用线上或线下不同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及习惯表现,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教育判断,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渐提高其对全新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与教师合作的背景下共同完成衔接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教育工作者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将受教育者的体验与真实感受放在首位,让其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身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衔接价值观,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身为小学教师,要实施“零起点”教学、创设适应性课程,让新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身为家长,要意识到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并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衔接教育观,共同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地度过衔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