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伙伴关系托不起莫迪的“芯片梦”

2023-09-13庞海尘

南风窗 2023年17期
关键词:莫迪半导体印度

庞海尘

“世界需要一个可靠的供应链。谁能成为比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更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在7月28日印度半导体论坛开幕式上,印度总理莫迪向半导体产业巨头们伸出了橄榄枝。

这位曾明言对“技术和冒险”感兴趣的总理,正把握机遇,努力将印度塑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角色。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拜登政府正拉帮结伙,力图使半导体供应链变得“更具弹性和竞争力”。“伙伴”发力,莫迪心领神会。一方面,印度推出百亿美元的财政激励政策,旨在通过吸引外资,在短时间内提振半导体制造业;另一方面,莫迪也在加快出台改善国内营商环境的相应举措。

印度电子与半导体协会(IESA)报告预测,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升至640.5亿美元。只是,外資能否如愿吃下这块“肥肉”,目前来看还需要打个问号。

尽管莫迪政府正努力兜售投资印度半导体的好处,但当印度国内还未围绕半导体建立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时,再多的外资投入也不会自动转换为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期竞争力。

大手笔“撒钱”百亿

从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芯片设计是强项,制造能力是弱点。根据印度新闻信息局公开数据,印度拥有占全球20%的芯片设计人才,以及大量的在印度注册的设计专利。凭借这一优势,全球收入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中有8家在印度设有设计中心。然而,根据卡内基印度中心2023年的报告,印度目前只有三家国有半导体制造厂,半导体消费对外依存度高达90%。

为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自给能力,印度试图尽快引入先进的芯片制造业。为此,莫迪政府正积极通过“撒钱”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9年,莫迪政府出台《电子产业国家计划》, 进一步明确了“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的推进方向。2020年3月,印度首次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但只涵盖有限行业。随着该计划的目标逐渐扩大为从整体上提振印度的制造能力,莫迪政府在2021年12月推出了“印度半导体使命”(ISM),向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补贴,预计共约100亿美元。目前,ISM已作为数字印度公司的一个独立业务部门进行运作,拥有行政和财务自主权。

与此同时,印度在芯片设计方面也毫不松懈。一方面,ISM中有2.5%的预算专门用于半导体研发、技能发展和培训。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国内的知识产权环境,以便与世贸组织等行为体认可的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对于外资来说,印度政府推出的激励举措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不足以促成一场“冒险”之旅。印度“声名远扬”的营商环境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毕竟,仙童半导体、英特尔以及超微(AMD)等巨头,因印度官僚问题与糟糕的行业条件,被迫中断设厂计划的前车之鉴已敲响了警钟。

深知国内弊病的莫迪,在2014年上台后就开启了以吸引外商投资、改善营商环境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改革。从降低外资进入印度的制度阻碍,到对印度所得税制进行调整,再到在劳资问题上放松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莫迪力图让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根据截至目前最新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印度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63名。报告显示,印度是进步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而在2016年,印度仅位列第130名。与其他主要的新兴大国相比,印度的表现仅次于中国。

目前来看,印度慷慨的投资激励举措与营商环境的改善,确实带来了回报。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潜力巨大的半导体市场规模,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下的供应链重组倾向,外资更要提前下场,趁早布局。

资源匮乏、官僚主义与摇摆的经济政策,是横亘在印度半导体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阻碍。

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泛林集团,以及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等,近期都纷纷扩大了对印投资。其中,应用材料宣布计划在4年内投资4亿美元在印度设立协作工程中心,专注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开发与商业化;美光则表示,将投资8.25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造第一家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工厂,并将获得ISM给予的占项目总成本50%的财政支持。

前不久告吹的富士康195亿美元项目,给印度半导体计划蒙上了阴影。但根据印度《经济时报》7月14日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有可能与台积电、日本TMH集团展开合作,共同在印度设立半导体芯片工厂。此人还表示,这三家公司可能很快就会敲定生产先进和传统工艺节点芯片的合作细节。

对于印度来说,这是一个将其在半导体设计领域的优势,扩展到半导体生产以及制造领域的好机会。当然,前提是印度真能把握住了。

雄心与现实有距离

2014年,莫迪高举发展旗帜上台,力推“印度制造”策略,全力打造印度本土的电子制造业,半导体产业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然而,印度至今仍缺乏完整且高效的产业体系,以往流入的外资也并未“内化”成国内制造业实力,某些政策措施还激化了社会矛盾。目前,资源匮乏、官僚主义与摇摆的经济政策,是横亘在印度半导体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阻碍。

半导体产业,也被称为“水老虎”产业。而印度水资源匮乏,是国际公认的事实。根据非营利组织中国水风险(CWR)的数据,一家半导体工厂平均每天就要消耗约2万吨水,相当于一个5.8万人口的城市的日用水量。然而,印度现实中的水资源,几乎没有能托起半导体制造也大发展的空间。

根据非营利机构Water.org的数据,印度目前有9100万人(占人口的6%)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虽然印度政府已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于2015年启动的“纯净河流”计划进展缓慢,一些尝试增加地下水资源的新举措,尚不清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紧随其后的是用电难题。有研究表明,一家大型半导体制造厂的年能耗可能在169兆瓦时左右,这足以为一个印度城市供电。然而,与所有煤炭依赖国相同,俄乌冲突也造成了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印度用电紧张问题。尽管印度一直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但根据环亚经济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在中期内,印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难以超过火电。

最后,如何获得关键金属材料也是个大问题。第三代半导体制造中必不可少的镓,几乎被中国完全控制。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已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进行出口管制。对印度来说,投资开发本国的稀有金属资源是一个选择,但选择变为现实需要相当长时间。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各类人为因素也在不断“挖坑”。

发展半导体不仅关乎印度发展前景,也与莫迪的政绩表现紧密相连。从古吉拉特邦走出的他,到现在都不忘“回报”父老乡亲。价值195亿美元的韦丹塔—富士康合资项目在告吹之前,就已备受争议。马哈拉施特拉邦官员曾公开表示,韦丹塔与富士康是在政治压力下,将工厂从马哈拉施特拉迁至古吉拉特邦。

此外,ISM也被批评为是没有重点且过于宽泛的补贴政策,印度官员经常在出口税等问题上立场突变的行为,让外资时不时面临着缴纳高额罚金的风险。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许与莫迪政府愈发明显的保守主义倾向不无关系。这种倾向体现到政策行为上,就是对外资的态度摇摆不定。据路透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之所以退出合作项目,是出于对印度政府延迟批准PLI补贴的担忧。

在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教授看来,莫迪执政将近10年,在如此之长的时期内,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变化,他很难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当印度什么都没有时,莫迪在引进外资建设半导体工厂时并不会考虑太多,但当印度出台‘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后,莫迪又希望利用这一计划建立本土半导体产业。”

在投资者眼中,这些内部问题,以及在政策上的来回摇摆,释放了一种危险信号。特别是考虑到不只是印度在通过“撒钱”吸引外资的注意力,从国际层面来看,这方面印度的力度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近期,欧盟已正式批准《芯片法案》,拟调动430亿欧元鼓励芯片公司在欧盟设立工厂。拜登已于去年签署《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斥资527亿美元为在美投资芯片工厂的公司提供补贴。中国在这个领域投入的数额,诸多外媒猜测可能远超欧美。

然而,值得印度担心的还不止于此。

模糊的“时代红利”

在印度看来,“联美制华”为其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是,表面的热络还支撑不起莫迪的“芯片梦”,如果国际局势趋向阵营化,对印度的影响绝不会只是获利这么简单。

从芯片四方联盟到美日荷三方协议,美国试图将中国半导体产能增长限制在“落后”的技术节点上。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明智地”选择合作伙伴,重塑半导体供应链。

印度不属于“盎格鲁-撒克逊”圈子,它永远接近不到美国的核心利益圈,但它稳步提升的经济实力却足以让美国警觉。

目前,美国、日本都加快了对印度的拉拢速度。在莫迪访美期间,两国就半导体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印度《经济时报》7月20日报道称,日本也将加大对印度半导体、钢铁等领域的投资,总规模高达5万亿日元(约合2562人民币亿元)。

印度试图趁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去风险化”,承接从中国转出的业务。但它更为看重的,是借助这次机会获得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能力。

根据美国辛里奇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印度与美国等更有经验的制造商之间缺乏技术转让协议,而获得关键的半导体技术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印度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库。

然而,印度并非美国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中美战略竞争为印度带来的“时代红利”,很难说能增加印度与美国之间的信任,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那就更不好说了。在林民旺看来,印度不属于“盎格鲁-撒克逊”圈子,它永远接近不到美国的核心利益圈,但它穩步提升的经济实力却足以让美国警觉。

根据标普全球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印度将在2030年左右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林民旺对此表示:“一旦印度成为世界第三,那同样也会是美国防范的对象。2009年美国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重心东移,第二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对印度来说,也是同理,印美合作存在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考虑到这一“浮于表面”的关系特质,以及印度向来表现出的相对缓慢的行动能力,林民旺认为,中国并不需要过度担心印美半导体合作在战略层面对华造成的负面影响。

也许在印度看来,与美国靠近有利于其半导体行业发展。但是,即便不考虑印度自身的种种制约因素,如果其政策行为助长国际社会阵营化、搅乱供应链,那也会对莫迪的“芯片梦”形成反噬作用。

猜你喜欢

莫迪半导体印度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