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历史自信 传承奋斗精神

2023-09-13张峰

中华魂 2023年9期
关键词:党和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张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深刻领会把握这一重大论断,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顽强意志和历史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不懈奋斗为历史自信赋予志气。不懈奋斗,涉及的是前进目标和方向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导向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不懈奋斗要有坚定的韧性。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非凡业绩。

不懈奋斗是接续奋斗,需要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中国能够成功?这里面固然有文化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路线是一以贯之的,我们的制度很稳定,选人用人也有连续性,志存高远、规划长远,一步一步、一代一代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英勇奋斗为历史自信赋予勇气。英勇奋斗,涉及的是前进的精神动力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主动性作用。英勇奋斗,内在地蕴含着牺牲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发出的誓言,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以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我们共和国的旗帜。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别人恩赐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党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仰人鼻息,也不受别人颐指气使,顶住国际风云变幻的压力,经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保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英勇奋斗,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跡的显著政治优势。为战胜6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提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正是靠着这种顽强斗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艰苦奋斗为历史自信赋予骨气。艰苦奋斗,涉及的是政治本色和工作作风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根基性作用。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不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一种历史性升华,也同样揭示了党在过去十年间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奋斗密码,具有深刻的意蕴与重大意义。在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执掌全国政权后,党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抵御糖衣炮弹的攻击和香风毒雾的袭击,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党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抵制住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进入新时代,党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消除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丢了就会腐化堕落。今天,我们强调艰苦奋斗,不是要求党员、干部像当年那样过‘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日子,而是要永葆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从物质层面看,现在讲艰苦奋斗,是要反对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精神层面看,现在讲艰苦奋斗,是要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思想品德。作为党员干部,务必把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好、运用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行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再续辉煌。

团结奋斗为历史自信赋予底气。团结奋斗,涉及的是人心向背和力量支持的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再到号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作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带领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汇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共同奋斗,从而建立起人民大众的、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人民政权,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主旋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密码。要矢志不渝发扬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团结奋斗的顽强意志,不断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强调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和人民的团结与奋斗,毛泽东要求“用全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的党”,提出了“争取和团结群众”、“以斗争求团结”、“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重要论断,为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勇往直前、浴血奋战,先后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革命斗争,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环境,党和人民团结统一、努力奋斗,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这一时期,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动完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初步形成了党领导国家工作的各项制度,党的纯洁、团结和纪律得到了维护。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的团结奋斗,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增进人民团结。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崭新征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通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执政根基不断稳固,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呈现欣欣向荣的气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历程的重要转折点,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被列为“实现四化的四个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重要奋斗目标,党和人民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带来的宝贵机遇,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努力营造起团结稳定、共同奋斗的良好政治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历程中,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此过程中,党和人民顺应时代潮流,高扬团结奋斗旗帜,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过程中积极占据主动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和人民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奋斗目标,吹响了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号角。

(本文作者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党和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