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用中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路径研究
2023-09-13闫梦苗樊圣丽蔡翠芳吕建军
闫梦苗 樊圣丽 蔡翠芳 吕建军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重点介绍实用中药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发展和創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药学;实用中药;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1-0068-03
0 引言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药领域,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的不俗表现,使得中药学专业成为学生踊跃报考的专业之一,渴望成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实用中药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面广,包括总论及各论,有400多味药材;课程学时长,师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课程内容丰富,蕴含众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1]。此外,实用中药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能够为中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知识基础。尤其是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将思政元素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中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但是,目前实用中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融合度较差,出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教学方式简单粗暴,使用“贴标签”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突出思政元素的核心要点。要有的放矢地解决以上问题,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如盐入水”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探索实用中药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1 实用中药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路径
1.1 融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朝末年英国用鸦片敲开中国的大门,借此在精神上肉体上奴役中国人民,从此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鸦片是由罂粟加工而成的,因此,在讲授收涩药——罂粟壳时,通过具体实例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提醒学生勿忘国耻,热爱祖国。苍术的道地产区江苏茅山,曾被日本侵略者反复蹂躏,当地人民流离失所,现在美丽的茅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新建设起来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家国情怀。
用药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讲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时,给学生观看患者因误用未炮制过的生半夏发生中毒反应的新闻,警示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要注意提升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的职业道德,弘扬诚信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再一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中药又名草药,大部分均源于草本植物,其余皆为金石矿物,虫鱼鸟兽,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药均由大自然孕育而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很多地区毁林开荒,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失衡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效益。例如,清热药黄连的产区就曾经出现了荒山秃岭绵延千里的惨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改变这一窘境,徐锦堂改变黄连的传统栽培方式,创造性地发明了“栽培黄连的玉米与造林遮阴技术”,结束了毁林栽连的历史,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瑰宝冬虫夏草,每到采收季节,都会遭受挖草队员的滥采乱挖,这不仅影响了产量与品质,更破坏了高原生态环境。除此以外,在采集一些珍稀的动物药材如熊胆、牛黄、羚羊角时,更是以猎杀、活取等残酷方式采集动物药用部位,借此唤醒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呼吁学生爱护动物、爱护自然。
1.3 融入四史学习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部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苦参”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正如开国元勋罗荣桓,无所畏惧,严查腐败,让干部队伍风清气正。“四大怀药”之一的怀牛膝是“强筋健骨”有担当,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深入基层,练就一身“钢筋铁骨”把人民幸福扛在肩上,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顶梁柱,引导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守住底线,不谋私利。
从《三国志·蜀志·姜维传》中“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小故事切入当归功效、主治的讲解,融入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柑橘全身都是宝,一颗橘树多味药”引入陈皮、橘核、橘络、橘叶的功效与应用,能分别治疗肺、胃、肝等各部位的疾病,鼓励学生向雷锋、焦裕禄等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党员学习,激励学生崇尚高尚的品德,强化自身本领,再创中医药事业辉煌。
《本草纲目》记载:“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可从白芷名字的由来引出《离骚》中的名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比,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导学生要把远大抱负落实到中医药事业的实际行动中,筑牢民族根基,弘扬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
1.4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3]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我国的优秀文化浩若烟海,在这些璀璨的篇章中不仅包含着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词句,带入莲子等药食同源康养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传统节日清明节别称寒食节,其起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这一天在全国范围内禁火,人们常为此准备一些糕点,后来人们就有了寒食节吃青团的习俗。
《神农本草经》记载“(海藻)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本草纲目》记载:“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海藻富含碘,可以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海藻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坚定学生中医药自信,增强中医药专业认同感。
有“百草之王”之美誉的人参,早在3 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广泛应用人参,吉林通过“人参文化节”“人参博物馆”等独特医药健康文化,吸引著名医药企业入驻,开创了人参+全产业链新模式,帮助学生了解中药全产业链,增强学生对中药行业的认同感知及自信心。
1.5 融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
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成为中药发展的指导思想[4]。中医药发展的数千年,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时至今日仍然呈现出无穷的活力。陈竺院士将中医药的理念和实践与现代医学无缝衔接,从砒霜中获得的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开启了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新篇章,陈竺院士也因此获得了欧尼斯特·博特勒奖和舍贝里奖等殊荣。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威胁。在与疫情斗争的两年中,中医药大放异彩,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治疗极大地提高了疗效,中医药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金银花、连翘等都是抗疫战士,运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手段及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发的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温病、双黄连口服液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让学生感受中药的确切疗效,体会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1.6 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首见于李克强总理2016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一种流传千古的民族精神。实用中药课程绪论中以“中药发展史”为线索,向学生介绍历史长河里涌现出的名人故事,“医圣”张仲景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医药学,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尊为经典;李时珍遍尝百草,历时27年完成《本草纲目》,被后世认为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药王”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撰写《千金方》,救众生于病痛之中。“工匠精神”传承至今,屠呦呦为解决传统的抗疟药物疗效越来越差的难题,从历代医籍收集了2 000多种中药,最终确定了青蒿,并且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补益药中讲熟地黄的时候,通过对炮制手法和工序的详细讲述,使学生体会“九蒸九晒”呈现中药炮制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激励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专业技能报效祖国。
1.7 融入中医药法治观念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维护公众健康[5]。
在讲授解表药麻黄、收涩药罂粟壳时,融入其提取物是毒品、管制品,将“中医药法治观念”贯穿实用中药课程的诸多环节,引导学生敬畏法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即便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不可违反相关法律和法规,要依法进行开发和利用,树立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2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职业教育在重构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完美融合。《纲要》还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評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6]。评价是指挥棒,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开展。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感受者,基于学生的考查是课程思政实施最直接的评价要点,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对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的获得感,也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行为规范、从业以后能否坚持正确价值观等持续发展动向[7];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必须全面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站在人才培养的视角予以统筹谋划,根据学科特点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理想信念层面上的指引[8]。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的实用中药思政教育方案,推进新型教材建设,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细化量化评价体系。以期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及研究思路,切实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参考文献
[1] 高峰,欧莉,卫培峰,等.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药学》专业课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思考: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6):91-93.
[2] 覃文慧.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和践行路径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2):130-132.
[3] 吴勉华,黄亚博,文庠,等.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J].江苏中医药,2019,51(7):1-9.
[4] 张伯礼.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再创辉煌[J].中医杂志,2020,61(1):1.
[5] 杜鸿志,刘义梅,张秀桥,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7):1736-1738.
[6]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3-58.
[7] 张璐,张龙.课程思政成效如何评价[N].中国教育报,2021-06-03(8).
[8]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