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发力”指引四川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3-09-13邱潇

先锋 2023年8期
关键词:发力科技成果四川

邱潇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即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四个发力”抓住了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每一条都是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都是为四川量身作出的战略指引,解决了四川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抓住“同时”,要创新更要转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由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以技术进步为主要驱动力的高效率集约型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不竭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真正形成生产力的关键。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战略意义。我国近年的专利申请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目在不断提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低于发达国家,面向市场的科技转化率偏低,可转化科技成果的核心竞争力偏弱。除此之外,在研究方向和成果上,还存在低水平、碎片化、同质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创新效率。

科技创新是四川的宝贵名片。截至2023年初,四川拥有中央在川科研院所56家、国家“双一流”高校8所,已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95个。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良好。但从全省整体情况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平衡不充分时有体现,创新主体活力不足、创新成果市场化不够、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现象,科技成果转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这一重要指示,为四川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要推动创新链的供应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在提高基础研究能力、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基础上做好科技成果市场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运用。第二,要提高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从收益分配、评估审批等方面同时发力,密切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场的联系。第三,要健全科技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动、多种方式并存的科技转化服务体系。要依托国家科技转化平台,积极推动专业技术市场建设。

聚焦“精准”,打造现代化的优势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强调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是对四川现代化产业发展的精准施策,更是对四川的殷殷嘱托。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扩张,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和13.9%。1-7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15.1%、2.8%和12%,这说明我国正在步入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前,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达28.5%。制造业带给了中国巨大的发展红利,但在高质量发展的视野下,扩展制造业以外的高回报产业仍尤为重要。如今,全世界整体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16%左右,美国等国家的服务业相对发达,其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为11%,而我国近年来随着消费驱动的服务业高速发展,目前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仍高居26%左右。这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说明中国经济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与空间。

四川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一些产业在国内国际具有竞争力。从今年年初开始,省委强化对经济领域重大问題研究。其中,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联动部门和新型智库启动24个工业领域课题调研。从5月反馈的调研成果来看,四川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工业化率过早过快下降、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相对滞后等问题突出。目前,四川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精准”施策势在必行。为此,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的工作思路,按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统筹推进。目前,四川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实施提质倍增行动、打造六大万亿级产业,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着眼“全面”,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经济发展的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质量生活,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四川是国家战略大后方和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乡村地域广袤,农业资源富集,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是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四川乡村振兴的客观规律和途径。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历史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通过脱贫攻坚,四川一些相对落后的区域摆脱了绝对贫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客观上仍存在,某些地市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一客观情况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意味着在人均收入层面,四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从收入分配层面向人力资本、技术溢出层面推进,从而更有效地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让四川在乡村振兴中具备了一些省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不具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率。

因此,四川要抓住时机,着眼“全面”,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第一,持续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响鼓重槌,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第二,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落实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劳务合作,扩大就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素质。第三,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环境整治提升,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第四,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把握“持续”,以生态文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和效率

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多次指示的重点领域。四川是全国唯一的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份,既属长江上游,又系黄河上游,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长江、黄河上游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统筹协调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维护全川人民的利益,更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多年来,四川在两条母亲河的保护上久久为功,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等工程。2016年,四川省政府印发《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方案》,开启了九大绿化行动。从总体上来看,四川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凸顯了四川在保护两条母亲河上的重要地位,也是对四川生态保护的巨大勉励。

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是努力奋斗的重点。第一,要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上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生态屏障。第二,要统筹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全域性的碳汇能力,真正做到“生产、生活、生态”效率统一。第三,要进一步织密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第四,要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践行,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一项一项转化为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做好下半年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发力科技成果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