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融资策略的思考
2023-09-13吕慧勤
吕慧勤
(成都兴城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这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各企业运营中均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其中也包括国有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一直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各大银行工作中往往把主要贷款资源分配至国有企业,这一优势使得多数国有企业忽视了融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致使经济新常态下部分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模式等均存在问题,甚至部分国企未充分发挥内源融资的优势,资金积累也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高效开展融资工作成为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融资的主要关注点
(一)风险控制
由于金融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融资活动中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进行融资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融资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严峻,需要加强风险控制,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问题。国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融资活动的风险控制力度,主要是在融资过程中使用信用工具时,应对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尽量选择信誉较高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来保障其执行。
(二)资金利用效率
相比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都会低一些,客观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对于资金利用效率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国有企业也必须重视资金效率的提升,降低资金计划不合理导致的资金冗余与短缺并存的局面。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融资规划,保证融资的合理性,合理安排资金投资计划,加大投融资计划的执行力度,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出现融资问题。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融资前要做好测算,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资金,减少外部融资,保证对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将闲置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1]。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开始转变,过去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在融资中也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利用资本市场固然有其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但不少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通病,主要包括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股权不清晰或者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难以快速进入资本市场,同时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的支持。
(四)创新融资方式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融资需要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PPP、ABS等,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例如,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以及短期融资券等新型融资手段。特别是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负债率较高,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应充分利用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新型融资方式。与此同时,部分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国家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契机,引入合适的股东进行投资,获取权益型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
二、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结构存在问题
企业融资方法较多,如内源融资、股权融资、银行借贷、债券融资等,但利用融资获取的资金一般具有一定的负债比例,并构成相应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资金使用率和利润状况,并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支出。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如部分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建设中需通过政府政策调整实施补助申请,或者由于国有企业优势过于偏重银行常规融资等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传统的融资优势将不断被压缩,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将不断凸显。一旦某个渠道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或者提前收回资金,则很有可能使得国有企业现金流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导致资金链受到冲击,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出现无法偿还到期欠款的信用风险,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二)未能发挥内源融资优势
相较于外部融资,企业内源融资的风险较低,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多为企业运用自身留存的资金或收益。资金使用中,企业往往首选内部融资方法,若内源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则会借助外部融资获得资金,这一环节中,外部融资的高成本高风险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
当前多数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内源融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即企业领导层盈利思想淡薄,在未对市场环境及企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便冲动决策,致使企业投资收益较差,资金流转速率偏低,不良资产占比较高,现有留存资金无法满足企业运行资金需求;过于依赖外部融资也导致当前国有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受政策倾斜性影响,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低于其他企业,且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借贷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这一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容易对银行等外部融资产生依赖性,相应的其内源融资动力较弱,对内源融资的关注度也较低[2]。
(三)融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
融资模式多元化不足也是当前多数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融资一般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类。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在内部通过留存利润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外部融资包括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等多种方式。但现阶段多数国有企业过度依赖外部融资,且外部融资多以银行贷款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对内部融资的动力不足。单一的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再加上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弱等弊端逐渐显露,而商业银行在改革影响下更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这一背景下,部分银行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贷款额度,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且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降低了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扶持,这使得国有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未来发展中,国有企业需调整融资模式,实现多元化融资,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资金积累不足
合并作为普遍的企业经济活动,企业合并可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而资金又是企业合并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控制融资成本及风险,企业并购中往往选择利用自身资金积累对部分项目进行并购。
但当前部分企业的发展经验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积累充足的内部资金,或部分国有企业虽可积累足够的资金,但为降低经济发展风险,企业也无法将全部资金投入至并购活动中,以避免并购失败或并购后项目运行收益不佳对企业其他业务活动开展产生影响,加大企业的财务压力。内部资金积累也会影响企业融资规模,外部融资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评估企业资金积累量及运营发展情况确定其贷款数额,现阶段多数国有企业存在内部资金积累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外部融资规模。
三、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融资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需从融资结构、内源融资、多元化融资、存量资金盘活等角度出发,探索企业融资策略。
(一)注重科学合理优化调整融资结构
对于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科学合理优化调整融资结构。具体工作中,管理层需全面掌握企业的资产情况,确定企业融资最大界限,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企业的融资结构与规模,并制定预防方案,避免资金缺乏情况下开展生产活动,调整融资结构,不过度依赖融资活动,以免过度负债增加企业的偿还压力。融资结构调整中,国有企业还需促进资金的高效使用,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掌握相关项目的生产模式要素,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如了解企业实际销售状况,分析所承担的投资数值,研究产品市场发展走向,之后将其作为融资指标对融资规模进行考量,并科学设定负债比例,避免企业后期因无法偿还负债而带来资金链断裂问题[3]。
(二)注重做好内源融资,提升内部融资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加强融资管理,就需提升内部融资水平,做好内源融资,为企业运营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风险,减轻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内源融资的关键在于企业通过足够的盈利与运营收回的现金来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做好内源融资首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生产、运营与销售。在具体工作中,国有企业要重视产品生产,做到成本优化,同时强化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占比,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实现长期的稳健经营,逐步获得充沛的现金流。
其次,国有企业要科学制定未来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全面掌握企业资产情况,精准预测未来发展中的所需资金,在此基础上制定投融资方案,在企业稳步扩张的同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从宏观角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现金创造能力,为企业的发展积累内源资金。
最后,将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综合考虑,形成符合国有企业自身优势的资金战略。虽然对外融资可以形成较好的财务杠杆,具有价值放大功能,但内源融资仍然是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基础。故而国有企业要将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形成自身的资金战略。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设立专业的融资管理或类似职能部门,加强融资管理人员的融资理论学习,引进融资实践经验充足的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融资小组,通过低风险投资等行为加强对内部闲置资金的利用,最终提升企业的内部融资水平,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丰富融资形式,实施多元化融资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融资形式,实施多元化融资。除加强内源性融资外,企业还需开拓外部融资渠道,例如除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外,国有企业可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并依据财务杠杆原理进行融资设计与政策调整,不仅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战略协同。在股权融资方面,可以通过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获得权益性资金,以及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资等[4]。
融资模式选择中,企业需在控制融资成本基础上选择适合企业现状的融资模式,加强自身的创利能力,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企业的信誉等级,最终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降低银行贷款难度。在银行贷款及上市融资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调整发展思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指导下引进民间资本,以缓解企业融资难压力。企业还可从互联网金融、项目融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角度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四)注重存量资金盘活
经济新常态下,外部融资资金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国有企业仍需做好存量资金盘活,以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首先,国有企业要根据经济走势加强动态应用资金管理策略。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同,相应的资金管理方法也存在差异,如经济下行时期,为扩大市场份额,国有企业需进一步开拓资金来源路径,此时企业通过存量资金变现、非主业剥离等方法盘活资金;经济上行时期,国有企业为实现资本扩张与规模扩大,多采用提升自身软实力并借助外部融资的方式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借力实现企业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在资金盘活过程中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闲置资产,可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权转让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或对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交易拓展获取资金;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再贷款、信用证等方式盘活资金,或发行并购投资基金、企业优先股,把收益率稳定、期限长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将存量转变为新增量,实现存量资产盘活。
最后,切实提升运营资金周转率。在国有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运营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对于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此方面,国有企业要做好业财融合,一方面通过业务与财务积极沟通来精准预测资金流入与流出时间,例如提升销售回款率、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推迟采购支出等方式,确保收支均衡。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现有资金,加强存货管理,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来规范物资采购、领用等环节的工作流程,降低仓储比例,建立最佳采购批量,提升资金周转率。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要高速扩张仅靠自身的资金存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必须不断通过内源融资和外部融资来获取足够资金。由于历史原因与管理水平限制,我国多数国有企业融资中存在融资结构不科学、融资模式单一、内源融资应用不充分、资金积累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需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夯实内源融资基础,丰富融资形式,实施多元化融资,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