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实践
2023-09-13陈广东
陈广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淮安市实验小学以江苏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校”建设为契机,在坚守办学方向、构建育人框架、实施课程教学变革、引领教师成长和发挥辐射作用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形成“班级—年级—学校”星级综合育人评价体系,全面开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实践,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到位、思考谋划到位、贯彻落实到位。
一、胸中有党: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
办好教育,方向是第一位的。推进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其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成具体的教育实践。
一方面,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赋能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全方位。我们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淮安特色红色资源,统筹谋划四个“红色+”课堂,即打造“红色+实境课堂”“红色+数字课堂”“红色+校史课堂”和“红色+书记课堂”,引导党员教师赓续红色基因,永葆忠诚之心。我们开展党员教师“先锋”计划,完善“双培养”机制,即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把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让党旗飘扬在教师心中。
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学习和传承党的先进性。青少年对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牢牢把握小学阶段重在启蒙这一定位,力求以高超的教育智慧,将先进的党言党语、思想精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见所闻所感相结合,并转化成鲜活的事例和充满哲理的语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策划开展“党的歌儿我来唱”“党的故事我来讲”“党的诗词我来诵”“党的接班人我来当”系列活动,启发少年儿童思考,引领少年儿童认同,进而加深其对党的感情,让党旗飘扬在校园上空。
二、眼中有人:构建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框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学校办学、教师从教,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守为国育才的立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
在目标原则方面,我们对标“学校办学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成己成人,乐学乐创”的新时代淮安实小好少年,为学生“做幸福的人”奠好基、起好步。
在实施路径方面,我们对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精选“爱国、成长、感恩、自信、励志、关爱”等教育主题,通过系统性设计、系列化推进和主题化开展,努力做好“六个方面下功夫”的淮安实小答卷。
在检验标准方面,我们对标“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要求,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淮安实小“好学生养成指南”德育评价标准,拓宽活动载体,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断形成常规教育规范化、主题教育特色化的新局面。
三、脚下有路:迈出五育并举课程教学变革学校实践的坚实步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结合十四五“幸福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双减”背景下的育人新生态,实施“五育并举”课程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是坚守“轻负高质”特色,推动课程教学变革。高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校秉承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形成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进入“双新”时代后,立足“幸福源于学习,学习面向幸福”的哲学思考,积极构建“幸福学习”课程育人体系,建立完善基础型、拓展型、特色型三类课程,聚焦学生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和生活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二是探索“引人入胜”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全面落实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课堂,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教的方面,聚焦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引人入胜:‘幸福课堂’教学文化的实践建构”,推进“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研究,为学生打造入心境、入情境、入胜境的幸福课堂。学的方面,聚力“融学课堂”校本化实践研究,通过课堂的“五个给”,即给学生提一些问题、给学生做一项任务、给学生留一段时间、给学生作一次交流、给学生当一回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学会学习。
三是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课后育人”课程建设。我们牢记“在规范中减负,在规律中遵循”的责任使命,在“五个不随意”(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增减科目,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原则基础上,围绕压总量、减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的推进步骤,不断优化作业功能及设计,让作业适切而有温度。我们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发挥“幸福德研社”孵化器和特色辅导员队伍的众创功能,深挖校内资源、外联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幸福社团网状架构,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乐享课后时光,拥抱精彩世界。
四、心里有爱:描画人民满意好老师的画像
学校的事业发展需要一大批好老师。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成长为“爱生爱校、善学善教”的教师,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们对“四有”好教师的个性化宣言和承诺。
一是涵养高尚师德,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我校创新师德养正路径,涵养教师高尚品格,通过“寻访百年校史”“寻根担当文化”“寻找成长标杆”等系列活动实现教师的精神洗礼,完成教师对自我的职业规划。我们传承曾任我校校长的李更生先生“竖起脊梁担事”“从事上磨炼”的精神,以“勇担事”“会做事”“做成事”的精神锤炼新时代淮安实小人的意志品质,弘扬担当文化,提高师德修养。
二是弘扬学习文化,构建幸福学习能量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向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确立“没有学习就没有未来”的学习观和发展观,构筑蓬勃的学习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学习空间,构建文化能量场、协作能量场、阅读能量场和交流能量场等四个“幸福学习能量场”,致力于引导教师在文化熏陶中发现,在协作中唤醒创新,在阅读中唤醒探究,在交流中体现价值,进而唤醒教师内在的学习生命。
三是创新联动机制,抓住教师发展关键点。我们建构联动机制,多向触发、多维聚合。我们打造“6+X 阅读工程”,建立“三个一共读体系”,成立“悦读俱乐部”,建立“幸福打卡基地”,推动阅读联动,孕育思想深度。我们开展学科协作,定时间、定主题开展学科联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前瞻理念,搭建成长梯度。我们与浙江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共研机制,成立“学科协作”与“专题项目”两大研究院,实现科研联动,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素养。我们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借助校内外名师力量,建构各种研究场域,实现场域联动,拓宽成长维度。
五、肩上有责:以自身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引领共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我校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在教育公平和人民满意上体现担当和作为。
一是继续办好集团校。近年来,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实施集团化办学,发挥教育集团牵头校的作用,目前已形成三个紧密型校区,领办或协办九所成员校的办学格局。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集群化发展、规范化实施、紧密化协作、数字化赋能”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办好集团校,实现育人理念共融,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共担,引领带动教育集团各成员校释放办学活力,努力将集团内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二是继续帮扶乡村校。我们将强化责任担当,利用自身优势,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我市乡村学校。每学年,我们遴选一定数量校级以上优秀教师走进结对帮扶学校,全程对口支援,传播前瞻教育理念,引领学科建设,促进队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牵头组织淮安市“幸福教育校园行”活动,邀请全市的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走进我市乡村小学开展送教、问题诊断和教育研讨等活动。我们也会接收更多结对帮扶学校教师来校学习交流、挂职锻炼,携手并促进发展。
三是继续支持西部校。我们将秉承大教育情怀,把“幸福教育”理念传播得更远,惠及更多的学校,润泽更多的学生。我们持续关注西部教育,深入推进我校教师参加西部教育支援工作,引领和带动区域学校教育理念的提升;组织名师支援,组织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名师与偏远的兄弟学校联手开展“幸福教育西部行”教学示范及管理讲座等公益活动;关心西部教师,为西部地区教师来校跟岗培训学习提供支持。
当前,江苏正处于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基础教育学校中的一员,我们将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