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2023-09-12叶昌远潘胜红陈磊王家芳
叶昌远 潘胜红 陈磊 王家芳
【摘要】 内生性骨软骨瘤占良性骨肿瘤的13.9%,可能由骨内异位的软骨残留发展而来,按病灶数目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软骨瘤,按病变部位分为内生性软骨瘤和外生性(皮质旁)软骨瘤[1],多发者平时以外生性多见,内生性很难遇到。现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1例具备典型X射线特征和实践临床诊疗的病例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关键词】 多发内生性骨軟骨瘤;影像学表现特征; 病例分享;影像鉴别
中图分类号:R4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0-010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0.035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12岁,因“左股骨骨折术后1+年”,于2017年1月9日 11:43门诊入院,右上臂创伤后疼痛。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见专科检查,肛门直肠未查,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脊柱无明显肿胀、畸形,无压、叩痛及活动障碍;左大腿有一约20 cm切口瘢痕,无萎缩、增生,局部皮肤无肿胀、破溃,无压、叩痛,无假关节活动,左膝外翻畸形,左膝关节活动尚可;患肢端血运尚可;右上臂疼痛、畸形;余肢体形态欠规则。辅助检查X射线显示:(1)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左股骨下段畸形,骨折线模糊,内固定在位;(2)全身多发骨软骨瘤,右股骨病理性骨折。右肱骨上段骨皮质界限不清,请结合临床排除外右肱骨恶性变可能。骨科诊断成骨不全。6年前曾在贵州航天医院检查,影像诊断佝偻病可能性大。
影像学表现特征:(1)多发。(2)骨干近骨骺端增粗,呈偏心性、囊样膨胀性改变,边缘光整,周边部分轻度硬化,内见沙砾样钙化,邻近骨皮质变薄甚至缺损,右肱骨上段骨皮质界限不清。扩张的干骺端伴有弯曲畸形,病变区多沿骨干长轴方向发展。(3)左股骨中上段有病理骨折,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胀,无干骺端改变,无普遍骨质疏松。具体影像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多发,包括双侧肩胛骨、双侧肱骨及尺桡骨、双侧股骨的不规则膨胀性形态改变,长骨骨干近骨骺端增粗、形态不规则,呈偏心性、囊样膨胀性改变,边缘光整,周边部分轻度硬化,内见骨脊及沙砾样钙化,邻近骨皮质变薄甚至缺损,右肱骨上段骨皮质界限不清。
扩张的干骺端伴有弯曲畸形,病变区多沿骨干长轴方向发展。左股骨中上段有病理骨折,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胀,无普遍骨质疏松。见图1—图4。
该患儿病情少见,远程邀请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骨科任秀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孟岩教授会诊。结合该患儿当前病情,即双锁骨远端、肩胛骨、多发肋骨、双肱骨上段、双尺桡骨、双手多发掌指骨、左股骨均见内生软骨瘤病灶,且右肱骨上段病理性骨折,双肱骨上段病灶恶性变不能排除,双上肢、左下肢畸形,左股骨下段术后病理性骨折。治疗建议:(1)行右肱骨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灶是否恶变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如排除病灶恶性变,可进一步行双肱骨、双尺桡骨、左股骨病灶刮除、植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此治疗方案因医院条件所限,建议到上级医院诊治。
治疗过程: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X射线示: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左股骨下段畸形,骨折线模糊,内固定在位。双锁骨远端、双肩胛骨、多发肋骨、双肱骨上段、双尺桡骨、双手掌指骨、左股骨多发骨内病灶,膨大、弯曲畸形,右肱骨上段骨质不连续。右肱骨上段骨软骨瘤恶性变?经相关专家会诊后,于2017年1月16日全麻下行左股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右肱骨上段穿刺活检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尚可。
病理结果:(1)病理巨检,灰白碎块骨样组织;镜检,增生的软骨组织,部分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双核可见。诊断,左股骨病灶符合软骨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请注意随诊。(2)右肱骨组织为增生骨组织,未见恶性变表现,见图5。
2 讨论
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multiple chondroma)临床特点:可发生于骨髓腔、骨皮质(哈氏管)和骨膜,其中以髓腔(内生性)多见,据Dahlin 报道其发病率约为单发性的1/6。Ollier病(Ollier disease)是伴有软骨发育障碍和肢体畸形的多发性软骨瘤,有单侧发病倾向。多发性软骨瘤并发软组织血管瘤则称 Maffucci综合征(Maffucci syndrome)。该病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本例为女性,少见。肿瘤累及软骨内化骨的骨骼,以手掌指骨多见,四肢长骨中以股骨、胫骨多见,其次为椎体、骨盆和肋骨端。本病虽有单侧发病的倾向,但多累及两侧,以一侧为主,主要症状是多发性肿块以及局部膨胀变形,呈骨性硬度。常合并各种畸形,尤以前臂与小腿多见,如腕关节向桡侧倾斜,致旋转运动受限;下肢缩短或不等长,并可合并髋、膝内外翻畸形;骨盆倾斜,脊柱代偿性侧弯等。多发性软骨瘤的恶性变率高于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专家统计为5%~50%,若肿瘤生长迅速,疼痛加剧,常提示恶性变。
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影像学表现特征:多部位;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多见于右肩峰和右肱骨近侧干骺端,可见膨胀性骨破坏,骨结构形态不规则, 其内可见骨嵴和点状钙化影。有时呈偏心性膨胀,其外侧骨壳不完整并有干骺端显著增宽而引起的骨骼畸形。可向四周膨胀性生长,甚至骨壳缺损。肿瘤较小时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条状透光区,中心或偏心性生长,骨外形不变。肿瘤较大时,干骺端呈喇叭样膨胀,内见粗大骨性间隔和斑点状钙化,邻近骨皮质变薄甚至缺损。扩张的干骺端可同时伴有弯曲畸形。内见骨脊及沙砾样钙化。CT: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瘤灶的改变与单发内生性软骨瘤相同[1]。
影像学鉴别诊断:因为此患儿曾经被考虑过患佝偻病、成骨不全,现就上述两个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作简单分析概括,加以鉴别。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基质缺钙。儿童缺钙导致佝僂病,成人缺钙导致骨质软化。维生素D缺乏原因:饮食缺乏、日光照射不足、消化道疾病等。主要病理改变为骨髓软骨和骺板软骨钙化不足而软骨细胞增生正常。临床特点:6个月~1岁多见,多汗、易惊、烦躁、鸡胸、串珠肋、囱门闭合延迟、O形或X形腿[2]。
佝偻病影像学特征,X射线表现在骨生长快的部位——长骨干骺端。腕关节正位可见干骺端呈杯口状、边缘呈毛刷状;先期钙化带模糊;普遍性骨密度降低。活动期影像学表现特征包括:(1)普遍性骨密度降低;(2)先期钙化带模糊、变薄、中断或消失;(3)干骺端呈杯口状、边缘呈毛刷状;(4)骨骺出现迟、轮廓不清;(5)骨骺线增宽;(6)骨骼变形;(7)骨折或假性骨折,如下肢长骨弯曲形成O形或X形腿[2]。见图6。
佝偻病经维他命 D治疗后很快恢复,恢复期影像学表现特征:(1)先期钙化带重新出现、清晰;(2)干骺端杯口状、边缘毛刷状影消失;(3)骨密度增高;(4)骨骼变形长期存在,见图7。
成骨不全(脆骨症、玻璃娃):因成骨细胞缺乏引起的骨质形成障碍,以多发骨折、蓝色巩膜和听力障碍为三大特点,因为容易骨折,也称脆骨症、玻璃娃[3]。
成骨不全影像学表现特征:(1)基本征象,多发骨折、骨皮质菲薄和骨密度降低,以长管状骨为主。(2)三个类型。①粗短型,见于胎儿和婴儿,反复骨折引起长骨粗短弯曲,早夭折,见图8。②囊型,少见,长骨弯曲,内有多发囊状低密度区。③细长型,发病晚,骨干细长、弯曲,可有骨折,见图9。
3 总结
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病以男性青少年多见,影像学特征为多发、多部位于骨干骺端的不规则膨胀性改变,骨小梁结构紊乱,甚至骨形态改变、畸形,病骨内见骨脊及沙砾样钙化是它最主要的特征。当病骨边缘不清晰时,需警惕恶性变可能[1]。本病例为女性,实为少见,之前考虑佝偻病(可能当时患儿幼小、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而后临床医师考虑成骨不全,笔者甚感疑惑,于是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督促做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取病理活检,并追踪得到病理确诊为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病。多发外生性骨软骨瘤少见,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更加罕见。此病例有报道分享的意义,并做简单剖析及相应鉴别,以积累经验,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2-373.
[2] 张玉阁.X线诊断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88-389.
[3] 夏玲娣.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41-42.
(收稿日期: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