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资源经营权出让,别透支未来

2023-09-12上官酒瑞

领导文萃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公共资源停车位存量

上官酒瑞

今年以来,停车场(位)特许经营权正在成为部分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热卖“产品”。有统计显示,仅2023年前5个月,就有近40个城市进行了公共停车位特许经营权招标拍卖,转让时间从3年到30年不等,成交金额动辄数亿。这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与之相关的新闻还有,南宁因为高价停车费,“几乎所有路边停车位都归慧泊停车公司运营”而引发市民集体吐槽,指向的都是公共停车位特许经营权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资源经营权,政府是有权依法依规转让的。依法转让给市场主体,由那些具有专业经验的企业运用市场理念和机制,明码标价,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运营,不仅可以推动这些公共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提高利用率和收益水平,也有助于改进公共服务质量。

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财政压力大的背景下,这种探索更显其积极意义。停车位属于政府拥有的相对优质的一类存量资产,转让其经营权也就属于政策所鼓励盘活存量资产的做法,可不同程度缓解财政困难,化解债务。

所以明眼人不难发现,“热卖”停车位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招标拍卖者多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因为比较而言,越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能越不景气,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也越大,也就越有动力转让特许经营权将公共资源提前变现,以增加财政收入。与此前一些地方公开打包拍卖学校食堂、旅游景区、公交线路、共享单车等特许经营权结合起来,可更清晰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问题关键在于,既然经营权转让运用的是市场法则,就必须坚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吸引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唯此,才能优胜劣汰,择优选择经营者,才能让那些最有实力和信誉的企业取得经营权,进行运营管理,进而才能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

但蹊跷的是,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停车位经营权转让中的成功竞得者或接盘者,多为当地城投公司等国有企业。这又是为何呢?

可能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认为经营管理停车位成本高、收益小,參与竞争的积极性不高。而地方政府将停车位经营权转让给当地城投等国企,再由这些融资平台将未来的收费权和收益权作为质押,从金融机构融资,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这样的话,公开招标只是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资产估值和定价而已,以此为据用这些存量资产撬动更大的资金总量,获取更多的融资,以解决财政压力,这是民营企业不具备的功能。

说到底,这种特许经营权的质押,是对一座城市公共资源的长期估价,是对城市未来的抵押,当然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一些城市动辄20、30年,可能是过去城投融资惯性使然,但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尤其是那些人口净流出、产业萎缩的“收缩型城市”,这些质押贷款对本就债务高企的政府而言,构成了新增的隐性债务风险,可能是对城市未来的透支,更应提高警惕。

质言之,公共停车位经营权转让要依法依规,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否则,经营权出让就是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吃掉的不仅是政府本就捉襟见肘的财力,透支的不只是城市的未来,更有政府的民意基础和公信力。

(摘自“澎湃新闻”)

国际上一些人以为中国模式就是大政府、强干预,这是误解,他们不清楚中国经济改革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一路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改革的历史,深入分析过去成功的原因和当前困难的根源,找到解决的方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

猜你喜欢

公共资源停车位存量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蹲守停车位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云南省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