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路径研究
——以“数字媒体交互证书”为例

2023-09-12

机械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陈 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时尚创意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方案明确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要求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职教20条”是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职教20条”的颁布,同年,教育部联合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2],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有关院校应如何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并依据1+X证书标准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将技能模块融入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矩阵,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1+X证书标准与课程体系的融合路径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每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对应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其标准由企业制定,以目标岗位需求为导向规定了与证书等级相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不同级别职业技能要求。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基于1+X标准的内容性融入

1.匹配课程目标内容。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制定是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因而课程体系的目标必然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且覆盖每一门课程的具体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3],这与1+X证书标准中蕴含的不同类型标准相匹配。其分别是:(1)作为影响证书科学性的知识标准,主要偏重于操作型知识。(2)针对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特征形成的能力标准,不同等级反映出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如专业型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创新型技能人才。(3)有关职业的素养标准蕴含在职业等级能力中(表1)。这些标准可以直接与课程目标相匹配,从而形成课程目标矩阵。

表1 1+X标准中蕴含的各类型标准分析

2.嫁接课程具体内容。1+X标准体现的是“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对应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及岗位群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需要的职业技能。其可以与课程体系中具体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嫁接,将标准中所提及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并根据能力复杂程度规划典型工作任务顺序,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学习内容,最后根据完整的行业特征分解能力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从而完成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设计(图1)。

图1 1+X标准中蕴含的各类型标准分析

3.补充课程评价内容。课程评价作为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是衡量课程体系实施效用的关键。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4]目前的课程评价以考评为主,内容较为固定,且出题者多为校内教师,存在主观性强、考评内容传统等问题。以1+X证书标准构建的课程体系可以将1+X标准融入具体课程评价,以技能+任务的方式来构建考评体系,从标准的不同等级涵盖的职业技能点入手,编制考评项目,从而针对性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具体课程对应的X证书考核通过情况实行“以证代考”的新型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考评的可靠性,以此弥补传统课程评价的不足,补充强化课程评价体系。

(二)基于1+X标准的结构性融入

1.课程体系层级化。目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仍存在与社会和企业行业生产行为脱节的现象,将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可以促进课程体系从“学科知识体系”向“学习行动体系”转变。1+X证书标准划分了不同职业技能等级,一般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将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重组原有知识体系结构为技能等级结构,突出层级性和接续性。

2.体系内容模块化。课程体系要做到层次分明可以以模块化作为职业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方式,可以根据1+X标准中的核心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技能梯度将1+X标准中蕴含的职业技能等级归纳为:(1)工作基本能力,即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适性的能力;(2)行业通用能力,即从事某行业或相近工作领域的共性能力;(3)职业核心能力,即从事具体岗位或工种所必须具备的具有竞争力的能力;(4)岗位特殊能力,即从事具体岗位需具备的精专能力;(5)行业外延能力,即能适应岗位迁移和自我提升的行业相关复合能力。据此,可将课程体系的内容重组为与之一一对应的五个模块课程[5],分别是: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专业基础技能模块课程、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课程、专业实操模块课程和拓展技能模块课程[6]。同时,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将其与相应证书的初、中、高级别要求相适应。

二、1+X证书标准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融合依据

(一)证书标准为课程体系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凤凰新联合(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制定,其联合起草单位包括科技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传媒公司等5家相关公司以及13家职业院校。通过爱企查网站对标准起草公司进行查询发现其中一家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一家公司为国有企业,两家公司注册资本超千万元;其中4家公司成立超10年,证明标准起草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广播及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技术服务等,这与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所提到的面向职业岗位(群)相匹配,反映了证书标准的科学性,保证了证书标准对接最新的职业和岗位能力需求。此外,标准中规定了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为职业院校从职业技能层面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提供了合理的参照。

(二)证书标准为选择匹配专业提供参考方向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规定了其适用于中职院校的专业共13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共计52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共29个。通过词频分析发现按照字符出现次数排序,专业名称中含有“设计”字符的最多,有22个,接下来依次是“媒体”“数字”“营销”“计算机”“网络”“商务”,分别有13个、11个、7个、6个、5个、4个。由此可见,本标准在匹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更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其专业方向细分可以侧重数字艺术、媒体艺术和艺术设计等方向,计算机专业和商贸专业也同样适用。因而,在匹配专业时可以将本证书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证书,并将其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的依据。计算机和商贸专业可以将其作为复合能力证书安排在课程体系中的拓展能力模块,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延展能力。

(三)证书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提供参照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确定首先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一般需要通过对培养人才最终面向的岗位进行岗位市场分析,形成岗位能力模型,从而加以确定。在证书标准中一般都规定了不同级别证书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例如,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就明确了初级证书主要面向数字媒体相关企业的交互设计(Web方向)、网页设计、UI设计(Web方向)等岗位(群);中级主要面向数字媒体相关企业的交互设计(App方向)、UI设计(App方向)等岗位(群);高级主要面向数字媒体相关企业的交互设计(虚拟现实方向)、交互设计(增强现实方向)、游戏交互设计等岗位(群)。因而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以将证书标准中面向岗位群直接以置换的方式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标准同时规定了今后从事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并呈现阶梯形的递进关系。例如,在标准中提到初级需要完成产品的需求对接和原型制作,到了中级则需要完成产品的细节规划和设计验证,高级需要实现逻辑建模和产品跟踪与迭代。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也可以根据标准进行分级确定。对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生源一般分为普高生、艺术生、社招生等,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可以根据标准中的高、中、低级别的不同岗位任职能力,调整课程内容比例、学时分配等方式,对同一专业设立弹性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在真实对接岗位需求的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更加精准地对接就业需求。

三、数字媒体交互证书标准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融合案例

(一)拆解标准的技能点,架构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体系

1+X证书标准中按照对应级别的岗位(群)划分了不同的工作领域并对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作了细致的说明。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标准中,初级对应4个工作领域、9个工作任务和31个职业技能要求;中级对应6个工作领域、15个工作任务和54个职业技能要求;高级对应6个工作领域、13个工作任务和50个职业技能要求。通过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每个级别的职业技能点进行分析,将其中出现频率高和技能点有交叉的内容进行编组,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划分不同的课程,创建新的核心课程体系,同时规定课程性质和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以中级证书标准为例,其职业技能要求集中于移动App产品的设计流程中,其中核心能力包括用户研究方法、产品竞品分析方法、业务需求分析方法、产品测试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型能力,也包含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动效设计等实操型能力。因而对应核心课程应包括App产品交互设计原理、App原型设计、App界面设计、App动效设计等。知识型课程可以设计为理论课程,侧重相关工作领域原理和方法的讲解,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实操性课程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侧重实践操作,掌握具体职业技能,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对应模式见表2。

表2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等级证书技能点与核心课程对应关系(部分)

(二)创建课程矩阵,构建层级化、模块化课程体系

1.根据标准创建课程矩阵。课程矩阵是用来编制课程体系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建立课程与培养规格指标点关系矩阵,对所列各门课程支撑培养规格的指标点程度进行比较,以选择确定最终纳入课程体系的课程。在将人才培养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挂钩后,可以根据证书标准中的职业技能要求作为指标点来构建课程矩阵[7],再根据具体专业和院校要求对所列各门课程支撑培养规格指标点的程度进行比较,来确定最终纳入课程体系的课程。

2.标准中的技能点与课程矩阵的对应。以数字媒体交互证书标准为例,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点中除了有直接对接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还有工作基本能力,如文件编辑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文档编辑能力等;行业通用能力,如视觉设计能力、色彩与字体设计能力、手绘能力、版式设计能力等;行业外研能力,如使用录音录屏录像软件、3D场景建模等的描述。而这些都是制订课程体系过程中除核心课程外的其他课程的重要依据,这些课程与标准中的技能点相互承接,能够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延续性。其技能点与支持课程和对应课程模块见表3。

表3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等级证书标准课程矩阵构建

3.利用课程矩阵合理编制课程体系。课程矩阵建立后,模块化课程内容可结合原有教学体系加以确定,通过专业及人才培养方向和层级按照标准的初、中、高级别分别构建合适的核心课程,并选择课程矩阵中支持核心课程的不同模块课程搭建课程体系。

例如,高职艺术类数媒专业可以将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中级证书作为主考证书,以其标准中对应的核心能力点布局App产品交互核心课程模块,其他模块根据专业特性选取课程矩阵中合适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色彩、版式、手绘、设计软件操作等艺术设计类课程,既易融入目前的教学体系,又兼顾学科类人才培养;拓展技能模块可将标准中高级技能点对应的3D操作、VR设计、影音编辑等作为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同时结合专业特性增加专业实操模块课程,其中包括针对证书的精专岗位能力也就是App项目实训课程。专业基础技能的综合应用如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专业拓展技能如新媒体运营实训课程等。而当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证书作为专业次考证书时,则可以将证书核心课程转换为拓展技能模块课程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

(三)基于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

1+X证书标准完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因而在进行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时需要经过“市场调研—团队组建—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几个步骤,从而确保课程与证书理念相匹配。其中,市场调研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行业情况调查、企业用人情况调查;课程团队包括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从工作任务分析到行动领域归纳,再转换到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8];具体的教学实施包括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材料设计以及教学过程实施几个方面[9]。

例如,基于标准建设的核心课程,App界面设计课程的开发,首先从标准分析其对应工作领域为移动App产品逻辑建模,进行移动App产品细节规划,对应工作任务有信息架构、流程规划、页面布局、规范设计等。再根据职业技能点中的能力复杂程度和工作顺序整合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也就是具体行动领域[10],并将其转化为App界面设计需求确定、App界面设计规划、App界面视觉设计、App界面设计整合提交四个行动领域,作为课程内容的单元模块呈现。每个模块再根据标准中的技能点细化教学情境,例如“App界面设计规划”这一学习单元可以划分为App界面设计架构、App界面视觉流程规划、App界面布局设计这几个学习情境。

具体的教学实施应结合教学、实训和实习开展。教学组织模式更新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几个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教学材料根据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新为项目授课计划书、项目任务书、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几个部分,最大限度贴近工作和岗位需求。

(四)依据证书标准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依据证书标准应该以“技能+任务”的方式来构建考评体系,编制具体考评任务点并赋分。

例如,对App界面设计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要根据每个教学单元下教学情境中蕴含的职业技能点进行分项考评,对知识、工具型能力的掌握从听课状态、回答问题上进行指标反馈,对理解和应用型能力根据随堂测试、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来进行反馈[11]。对证书实训类课程则可以直接根据对接证书的考核成果来进行结果认定,实行“以证代考”“以考代评”。而综合评价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当完成与证书标准有关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后,可以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个人能力的优劣有所了解,便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选择,同时帮助学生定位自己的岗位技能,为学生后续实习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