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术馆亮丽北疆向美而行
2023-09-12董潇
董潇
内蒙古美术馆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建成的美术馆。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拆除旧美术馆并在原址重建,同时将新建美术馆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重点项目。1997年4月16日,新建美术馆竣工并开馆运行。场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与艺术厅北街交汇处,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自2011年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开始下达专项收藏经费,现有藏品1700余件,藏品类型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雕塑、书法、篆刻等。结合区位与人文特点,内蒙古美术馆致力于构建和逐步完善展现“北疆文化”的馆藏体系,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作品为收藏对象,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美术、内蒙古当代美术为收藏重点,以绘画、雕塑为主体,兼收对美术史构成意义的各美术品类以及有关的美术图书和文献资料。
2012年为进一步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促进自治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再次新建内蒙古美术馆,新建工程作为自治区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项目之一被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之一。内蒙古美术馆新馆位于新华东街20号,东临白云路,西临东二环,北临新华东街,南临呼和浩特历史名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建美術馆建筑面积35893平方米,馆内共设12个展厅、2个藏品库区,建筑面积分别约为8400平方米和4200平方米。
内蒙古美术馆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和美育教育阵地,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在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的领导下,内蒙古美术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圆满实现新馆如期落成、顺利开馆、献礼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美术馆各项职能及社会效益,着力探索改革发展新思路、科学运行新途径、惠民服务新举措,全面完善并优化美术馆功能定位及艺术导向,持续提升美术馆在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赓续红色基因,于经典中汲取奋进力量
内蒙古美术孕育发端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中和新中国成立的新纪元,天然雕刻着红色革命文化烙印。在党的感召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前辈艺术家赶赴内蒙古组建了内蒙古文工团美术组,深入解放军部队、草原牧区、农林基层、各民族群众中间,普及美术创作、开展红色文艺宣传,为内蒙古美术拓荒奠基。自此,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内蒙古特色文化的优秀美术作品不断涌现,粗犷厚重、壮阔雄浑、生机勃发的绘画语言逐渐成为内蒙古美术在全国美术界独树一帜的标签。近年来,内蒙古美术馆聚焦时代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实施、策划推出若干展览活动,如:“放歌草原 载梦中国—内蒙古美术馆新馆开馆系列展”之“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历史题材展览”和“永远跟党走—‘红色百年内蒙古油画、雕塑作品展”,汇聚了区内外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美术工作者,从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着笔,生动传神地还原了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事件和场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并集中反映了建党百年以来内蒙古各族儿女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美好景象。
内蒙古美术馆以展览为抓手,建立基层党组织活动试点基地,积极协调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级党支部来馆参观、开展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共有来自全区64个单位、团体的近6万名党员、干部、职工、学生等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刘国旗说:“美术馆的展览现场成了美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开展的生动课堂,也成了文艺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在全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内蒙古党史故事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重要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各民族共有文化符号标识,来源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创造创新的过程。近年来,内蒙古美术馆以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等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重点发掘对象、创作主体,分别推出“弘扬蒙古马精神主题美术作品展”“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5周年—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主题美术作品展”等线上线下专题展览,精选近年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以蒙古马为表现核心和展现乌兰牧骑发展变化的优秀美术作品,号召和引领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大力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做新时代文艺服务的先锋劲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丰富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让“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全区文艺战线的最前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艺心守望 共筑家园—内蒙古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是“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展览以“行·政策”“拾·文化”“览·生态”“绚·人物”“悦·生活”五大单元,讲述内蒙古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界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时代故事,展出作品以对不同主题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特定人物形象、特色生活场景的刻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磅礴力量。
美术馆利用多种形式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美育活动等,吸引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美育教育。配合展览积极打造特色化的公共美育课程,为全区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普及美学艺术。组织搭建线上线下、各级协同推进的互联式公共美育课堂,邀请藏品作者现场分享创作初衷、解读创作历程;由美术馆馆长担任单元讲解人,融合美术创作和历史沿革等多个角度,详解作品;与全区高校特别是中小学合作,以“美术馆里的文学课”“走进美术馆之艺术鉴赏”主题课程为切入点,开设“‘艺心守望·共筑家园主题美术课堂”,自馆藏作品入手,从美学普及、临摹互动、艺术体验等方面,推进美术馆进校园活动,从美术视角品读历史、铸牢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审美情操。并开展党政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多场,分批次招募并培训青年志愿者,结合展览活动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公众走进展厅、欣赏作品、了解历史、增进认同。
以内蒙古美术发展为脉络,打造“北疆文化”金字招牌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辽阔的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创造了以多元化、大众化、生态化、艺术化为主要特征的优秀文化,内蒙古美术根植于此、扬名于此,这使得内蒙古美术的整体面貌独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因此在中国美术界乃至国际美术领域得以全方位展示并产生影响,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一股强劲的民族美术力量;内蒙古美术馆收藏工作着重关注内蒙古籍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以及内蒙古题材作品,收藏作品以不同视角表现内蒙古特色文化,有的用极客观的眼光凸显在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整体面貌和心路历程,有的注重对表层形象背后深层民族精神的发掘和把握,有的强调自我情感的表现和渲染,有的则通过客观物象触摸本心、启发自我。针对这些艺术精湛、情感充沛的作品,分别策划推出“风从草原来—内蒙古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暨‘草原画派油画邀请展”“美丽中国—内蒙古形象主题作品展”“守望相助 筑梦草原—内蒙古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谭权书捐赠作品展”等,分别赴湖南、深圳、山东及区内各盟市巡展,加强馆际交流,深化学术合作,推进文化惠民,扩大内蒙古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把“北疆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打造得更加亮丽。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刘国旗表示:“下一步,內蒙古美术馆将继续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两件大事紧密结合,以已经收藏和正在进行征集的内蒙古美术各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为基础,侧重于代表性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的收藏,以时代主题为线索在收藏工作积极探索,调动和围绕藏品开展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从不同的专题和角度将内蒙古美术放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的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比较、研究,以使内蒙古在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中展示其美术史的独特位置和意义。引导更多公众走进美术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鼓励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助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矢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美术之力!”
内蒙古籍知名艺术家介绍及作品选登
董从民
1967年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共党员。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馆收藏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曾获两次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美术奖,艺术成就获得“草原英才”荣誉称号。兼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第八届、九届主席员主席。
作品入选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三屆全国美术作品展,荣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油画艺术奖”(专业最高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水粉画展优秀奖,其他国家级各种展览入选9次,自治区级展览获奖8次。发表研究论文核心期刊5篇,相关省级科研项目和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实践项目3项,创作2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参与多项国际级展览评审工作,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美术研究,美育教学实践和油画创作研究。
张立平
1961年生于内蒙古亦峰市,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木系,获顾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福建美协副主席,福建油画学会会长,厦门市美协主席。
油画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并二次获奖和一次获奖提名。
颉元芳
197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汉族。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蒙古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负责人,内蒙古艺术学院水彩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颉元芳工作室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
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获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美术创作奖;获内蒙古美术奖金奖。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和国际友人收藏。
刘国旗
1968年出生于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林区,辽宁东沟人,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轻工业部郑州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内蒙古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并兼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中国画学会秘书长,内蒙古油画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2018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
一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初评评委,自治区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评委,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初评评委,全区美展等各大展览评委。曾荣获内蒙古青年文化名人,内蒙古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