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中医,就要当一辈子事业去做
2023-09-12陈之秀
陈之秀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科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急重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主委、著名的中医专家,他被誉为中医抗疫“灭火队长”,2020年3月,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2年8月19日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奖”。他说:“看到自己的‘手艺能够拯救那么多生命,特别痛快!”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齐文升。
阴差阳错選了中医专业
提起自己当初为什么选了中医这条路,齐文升说:“我是农村出来的,稀里糊涂就报了中医专业。”
齐文升是恢复高考第二年(1978年)参加的高考,那时的他才15岁。出生在河北农村的齐文升,对高校的信息了解甚少。他高考志愿填报的五所学校,前面两所都是工科类。至于中医、西医有什么区别,更是完全不知道。
要说齐文升与中医专业的渊源,还得从一件事儿说起。适逢齐文升高考时,他爷爷患了脑梗,半身不遂,一直在吃中药。当时公社卫生院的一个老中医,天天给他爷爷开方子,然后每天晚上在家煎汤药。齐文升说:“那个老中医,白头发、白胡子,是个很胖的老头。他给我爷爷开的方子我看不懂,也看不清楚上面的字,感觉挺神秘的。这个药方的剂量单位都写着两、钱、分,跟现在计量单位不一样。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三志愿就报了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
那时候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齐文升刚上高二时,正赶上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由于齐文升成绩优异,学校从200多个学生中选出四个人提前参加高考,他是其中之一。齐文升说:“只是很遗憾,我们四个人都没考上。”
第二年,重新参加高考的齐文升,最终考上了大学。五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1983年,大学毕业后,齐文升选择了继续深造,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齐文升说:“研究生时,我考的《金匮要略》专业。《金匮要略》是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
1986年,齐文升硕士毕业,被分配到河北中医大学教书。一开始,齐文升认为在大学当老师挺好的,因为那时大学老师的社会地位很高。
“教书的头两年,我觉得还行。只需要备好课,再教也不用备课了。那时候的大学教师也不做科研,一个年级就两个班,六七个老师分着讲,感觉太轻松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感觉在虚度光阴。毕竟,我学了多年的中医,没有当大夫,没有学以致用。”齐文升说,他才二十多岁,感觉能一眼望到头。为此,他打定主意,要继续读博,考临床,以后要做一名大夫。
1991年,齐文升考上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博士生。读博期间,他师从著名中医专家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1994年毕业后,齐文升留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那时候的博士非常少,他是医院里的第二个博士。
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齐文升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院长问他想去哪个科?齐文升问“哪儿最忙?”得到的回答是急诊科。于是,他就选择了急诊科,搞急诊重症治疗,治病救人。齐文升在急诊科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当记者问起“在急诊科的三十多年,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时,齐文升说:“来急诊的病人,基本都是重症,不是高烧、心衰的,就是心脏跳停的等。总之,都是危急、重症的患者。有好多病人很年轻,才四五十岁,是一个家庭的主力,如果他(她)死了,他(她)的家整个就垮了。可当你把他(她)抢救过来,就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毕竟,挽救的是一条生命。这么多年,虽然累点儿、忙点儿,但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急诊科,齐文升没当主任的时候经常值夜班,一宿都不睡,早晨起来连腿都迈不动了。他说:“那时候还年轻,当时不觉着累,下班后一放松才感觉真是太累了。”
从事临床工作以来,齐文升主要从事内科急症的中西医诊治,先后去北京人民医院、朝阳医院、阜外医院、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并随本院老专家余桂清教授、薛伯寿教授临床学习。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和体验,他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各种内科危急重症的诊治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在各种内科疑难重症的中西医诊治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担任急诊科主任后,齐文升仍然坚守急危重症临床一线,组织搭建急性热病中医药防治系统、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个中医治疗平台,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逐步发展壮大为设备先进、技术雄厚、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中心。他坚持中医药传承发展,始终立足中医,在传承蒲辅周、方药中、薛伯寿等名老中医、国医大师的经验基础上,守正创新,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融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
如今,齐文升还从事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中医急诊学培养着高素质的人才。
中医抗疫“灭火队长”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科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急重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主委,齐文升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急诊中医人的使命和担当。白衣为甲,逆行抗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齐文升作为首批国家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成员紧急飞赴武汉。看到当地急需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他心急如焚,连夜总结武汉疫情和需求,向国家中医药局领导汇报,并于大年初一以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组长的身份带领团队再次赴武汉,正式开启高风险、高强度的一线防疫工作。
齐文升先后12次奔赴武汉、喀什、满洲里等国内多地以及海外,全年无休地执行抗疫任务,“灭火队长”的称号也由此而来。他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各地定点医院确定“三级中医师查房制”、建立适合当地的“中医治疗规范”,在海外和同事确定“营地方舱、单间隔离、分类辨治、个体给药”等关键性举措和综合防治方案,一次次验证了中医药在缓解新冠肺炎症状、阻断轻症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促进机体康复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截至2022年10月,齐文升累计外派开展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救治工作349天。
关键是保持阴阳平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明显得到了提高。那么,中医是如何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呢?
齐文升强调,中医在传染病的预防上重视内因,因为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要素: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人群。中医着眼易感人群,在调理人的体质时,非常重视内因。也就是说,身体内阴阳平衡了,正气存内了,免疫力提高了,就不易感染传染病了。另外,中医预防传染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用中药蒸气消毒等。预防传染病,既要避免去人员过多的地方,也要注意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等。
那么,怎样保持阴阳平衡呢?齐文升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的起居和生活要与四季的气候变化相适应。要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二是调节情绪。因为精神状况的波动和变化会影响免疫力,所以平时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三是要讲究饮食。不是说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而是说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尤其在夏季或者冬季或者在感冒的时候,要注意饮食的清淡、营养;四是可以适当做一些药物调理。如果经过上述生活起居的调理还有不适的感觉,比如,上火、大便干燥或者粘滞不通畅、睡眠不好、平常没有精神,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
齐文升解释称,中医有一句名言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正气充足就不会发生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实际上这种理解只对了一半。我们说“正气存内”,不在于正气的强或者弱,更讲究的是一种平衡,就是机体内在功能正常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在正气的强弱和平衡方面,中医更重视平衡。所以,要想让正气存内,并不是说吃补药就管用,当然也不是说吃点去火的药就能正气存内,还要讲平衡。有火了就要去火,虚了就要补虚。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人老吃人参、黄芪、虫草,老吃一些补药,吃多了容易上火。也有一些人反过来,比如,平常就爱喝金银花、板蓝根,把这个作为去火的药长期服用,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中医认为,免疫力是调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
中医就是一门手艺
齐文升非常形象地比喻说:“中医实际上是一门手艺,中医师跟饭馆的厨师没啥区别。开中药药方的过程,就像烹饪的过程。每个病人这个需要3克还是5克,要看这个病人的症状、看他的脸色、看他的神气、看他的脉象等,靠大夫把控他的病机,跟着感觉走。这就跟炒菜一样,盐放多少、辣椒放几个,要根据火候、菜量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因此,中医讲究一人一方。”
齐文升说:“中医治疗疾病,比如咳嗽等症状,一定要以中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的临床,这样才能取得一个好的疗效,这是一个原则。在开方药或者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不能摻杂太多的西医理念在里边。一说咳嗽,就说气道高反应性,有炎症,你考虑这个就和中医完全脱节了。不能一咳嗽就用止咳药,就用解毒消炎药。咳嗽可能有炎症,但用清热解毒药,有时就不行。得根据中医的理论,分清阴虚、阳虚,是肺气不降、还是肺气不升。”
“中医是个好东西,它的好多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整体恒动、辨证施治等,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中医大夫不是武侠小说里可以起死回生的神仙,不能包治百病,像肿瘤,该切就切,该化疗就化疗,该输液输液,该吃药吃药。”齐文升说,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三年,往各地派治疗专家组都有中医,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重要性。国家对中医也是非常重视的,但是,中医药事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医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要搞明白。
最后,当记者问及齐文升,对选择中医是否后悔时,他觉得这是命里注定的。“既然学了中医,就要干好它,当一辈子的事业去做。”齐文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