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为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3-09-12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姜 盼
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审美发展的黄金时期,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应抓住机会,开展以美育为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承担落实美育这一重要任务。
一、创设课堂情境,提升音乐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同时也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想象力,才能对音乐有更为深入的认知,而创设课堂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受到短期刺激的影响,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吸引其注意力,否则美育教学将受到阻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中愉快地开展音乐学习,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为丰富的音乐想象,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布置音乐教室,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再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更好地展开音乐学习。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七彩版图”单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和交响协奏曲《地图》的视频,供学生欣赏。这两首曲子风格鲜明,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属于较为新颖的音乐形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不时与同伴进行交流,获得愉悦的体验。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再引导学生观看音乐教室中的装饰。教室中多处装饰着十分精致的大提琴、地图挂件和摆件,还有与地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教室中自由欣赏后,教师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画面,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地图”。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学生在这种状态中能更加认真地开展音乐学习,获得对音乐之美的直接感知,描述出具有美感的“地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以多种形式创设课堂情境,不仅精心设计和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自由参观,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乐视频,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想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二、强化视听基础,训练音乐感知力
音乐学习的基础是视听,只有强化学生的视听基础,才能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美,进一步探索音乐的内涵。视唱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读乐谱,对照乐谱中的旋律进行演唱,以其作为核心的教学环节,能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技能,保证学生进一步深入音乐学习,将美育顺利地渗透到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视听基础都不尽相同,教师要加强分层指导,让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以获得更好的音乐感知力训练成果。
为强化视听基础,教师可以开展节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释放自我的过程中把握音乐节奏;还可以进行音准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视听,还要提升整体的视唱质量。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乡音多喜乐”单元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抓妈荷》和《采莲谣》时,发现学生很难表现出两声部的清晰、和谐,并且对三拍子韵律不够熟练。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抓妈荷”的游戏,根据音乐节奏控制沙包,在强拍时将沙包抛出,以此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学生仔细聆听节奏,在演唱间隙配合进行“抓妈荷”游戏,明显节拍更准,旋律更为契合,对音乐有更强的感知。随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学唱《五月五赛龙会》,本曲以竹笛为主要乐器,教师让学生根据曲谱听辨乐曲段落,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竹笛的特点。学生尝试看着曲谱跟着录音模唱,熟悉旋律后,再与同伴共同演唱和划拍,以多种形式进行演唱,边唱边用沙包开展节奏游戏。在反复的节奏训练中,学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旋律、节奏等要素,从而进行有感情的演唱。教师通过沙包开展节奏游戏,并且指导学生观看曲谱听辨音乐,再让学生自由地开展模唱和演唱,以边玩边学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节奏互动,使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实现音乐感知力的共同进步。
三、组织课外活动,增强音乐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课内的音乐知识是有限的,不适应美育的理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更为灵活,能够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音乐审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音乐演唱,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课外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自由地追求音乐,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获得更多的音乐灵感,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突破,生成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在其中融合美育内容,强化课外音乐活动的美育效果。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睦邻佳音”单元的主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教师可以选择此课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学生对中国之外的亚洲国家的音乐不是很了解,教师宜先组织学生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人文风情等,再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美景图片进行连线,加深学生对这些国家的印象,由此导入泰国民歌《故乡恋情》的学习。在演唱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泰国的歌舞表演,热情洋溢的泰国歌舞让学生情绪高涨,部分学生开始模仿进行歌曲演唱,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也带领学生一边律动身体一边演唱。一些平日里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受到感染,开始尽情歌唱。经过富有激情的演唱,学生很快掌握了此歌曲的演唱方法,音乐情感也十分到位,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成果。教师选取了合适的教学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通过搜集各种资源,让学生更为了解亚洲国家,也借鉴了这些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深化歌词内涵,提高音乐理解力
完整的歌曲组成部分包含歌词、旋律,歌词和旋律必须和谐,呈现完整性和协调性,才能塑造灵动的艺术形象。要探知歌曲的内涵,需要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只有具备良好的歌词内涵剖析能力,才能正确理解歌曲。因此,教师要重点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能够通过歌词了解歌曲,体会音乐的内涵。在选择歌词时,教师也要保证歌词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匹配,使歌词内容给予学生正向影响,深化歌词内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理解力。
为了贯彻美育教学,教师应该对歌词的内涵进行升华,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的旋律”的教学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聆听《甜甜的秘密》,学生获得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邀请学生分享一下听后感,并对该歌曲的情感进行分析。该歌曲分为两段,两段有些许的情绪差异。很多学生表示不明白歌词的意思,也很难体会到两段的差别。为了让学生理解歌词,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歌曲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歌词中的主要线索“秘密”一词展开分析,让学生探索歌曲中主人公的行动。学生分析,“这是学生向老师偷偷赠送橘子。”教师询问橘子指代什么,有学生回答是“秘密”。结合两段节奏的不同,学生认为,“‘快剥开橘子’是在催促老师快点发现自己的秘密”,所以在歌曲后半段会很着急,希望老师能快点获得惊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知其感情,得出此曲蕴含着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表层含义过渡到其内涵,让学生从歌词了解到歌曲中蕴含着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五、引入创编活动,培养音乐创作力
音乐离不开创造,音乐创编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开展音乐创编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音乐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音乐创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创编音乐,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灵感和创意及音乐知识和理论,在音乐创编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自信,感受到创造的美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对小学生而言,独立进行音乐创编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获得愉悦的音乐创编体验。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蓝天白云”单元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在牧场中生活的轻松、闲适,从而引出家乡的话题,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对此曲进行填词,创编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词创编,并进行公开展示。有学生创编了海边生活的歌词,也有学生借歌词赞美家乡的景色,还有学生将学校作为自己的家,创编出热爱学校的歌词。创编歌词完成后,各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演唱表演,有的小组利用打击乐器加强节奏,也有小组搭配适当的舞蹈动作,完成了充满创意的歌词创编活动。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综合性教学评价,并按照排名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引入歌词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填词,并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创编歌词,使得学生的灵感互相融合,创编出集大成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力和审美能力。此外,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教学评价和奖励,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和喜悦感,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获得创编歌曲的自信,使其在未来也能主动、大胆地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展现自身的音乐创作力。
以美育为导向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因此,美育教学的形式应该更加灵活,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将美育贯穿课堂始终。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将音乐美感更好地传达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