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低年级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12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刘 静
让学生对读物感兴趣既是低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首要目的,也是整本书阅读顺利开展的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所选的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要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学生最关注的话题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这是由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笔者在具体实施整本书阅读时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趣激趣,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想读
比如,在导读《夏洛的网》时(经过调查,学生都没读过这本书),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但是,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却是你们都不喜欢的。想知道老师喜欢的是什么动物吗?(出示蜘蛛图片和猪图片)大家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啊。你们一定在想,老师怎么会喜欢这两种小动物呢?这要从一本书说起。猜一猜,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出示《夏洛的网》封面)这本书中的蜘蛛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能猜到吗?读读封面上的名字,想一想(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夏洛”),这本书中的猪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出示“威尔伯”),这一对看似没有关联的两只小动物,它们之间却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上面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和学生喜欢的截然不同的小动物,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说明缘由——这两只小动物来源于一本故事书,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读的念头。
二、制造险情,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主动读
下面,老师就从小猪威尔伯说起。威尔伯出生时,虽然样子很可爱,但不幸的是,它是一只脚有残疾的小猪。它的主人凭借多年的养猪经验,觉得这只小猪是无法活下去的。于是,他决定把这只叫威尔伯的小猪杀掉。当主人拿着明晃晃的斧子,准备杀威尔伯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威尔伯能不能从斧下逃生?答案就在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里,咱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投影出示第一个故事内容,师生一起读)。
这个引读设计,能够紧扣学生关注的内容“可爱”“脚有残疾”“活不了多久”等。这些情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他们的心悬起来。多数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导读中,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故事中威尔伯这头小猪的命运融为了一体,威尔伯的命运成了他们当下最关心的大事。因而,他们对第一个故事的阅读也表现出特别的期待。事实也是这样,当投影第一个故事时(一小段、一小段地投影出来),大家读得非常投入,从而为读好整本书开了个好头。
笔者把这本书的前四个故事转变为电子文档,打算在引读每个故事时,有目的地一点一点投影出来陪着学生一起读。在读完第一个故事之后,笔者又故意卖了个关子:“同学们,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当小猪威尔伯长到第五个星期的时候,它的主人阿拉布尔先生坚决要把它卖掉,它又会被卖到哪里,它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咱们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读。”话一说完,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下面的内容,而笔者故作神秘地说:“故事很精彩,明天接着来!”笔者本打算通过对前四个小故事的导读来推动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当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发现课间好多学生已经在看这本书了。
三、巧设悬念,先猜后读——让学生读中悟表达
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写日记,他们心里总是感觉日记难写,或是无话可说。于是,笔者挑选了两本很有趣且与写日记关系密切的绘本读物《金鱼日记》和《蚯蚓日记》。
绘本读物《金鱼日记》,由14篇日记组成。笔者是这样来引导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读的书是《金鱼日记》,这本读物里有小金鱼写的14篇日记。全世界有4亿儿童读过,还有近6亿大人也读过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多大人和儿童都喜欢这本书呢?下面,我们就到书中去找找答案吧。先来看看被称为大作家的小金鱼写的第一篇日记(投影第一篇日记所对应的彩色图片——一只小金鱼,在一个不大的鱼缸里游动)。同学们,这就是那只被称为大作家的小金鱼,它生活在一座小房子里。咦?好像也没什么可写的哦。小金鱼又会写出一篇怎样的日记呢?(快速投影第一天日记内容:“我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学生读了之后先是一愣,继而一片哄笑。他们一定认为:“这么几个字也叫日记?还是大作家的日记?”再投影第二篇日记的彩图,还是和第一幅图一样:一只小金鱼,在一个不大的鱼缸里来回游动)想一想,这次小金鱼又会写什么样的日记呢?(给学生留下短暂的思考想象时间后,投影小金鱼的第二篇日记内容:“我还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随之,又是一片笑声)咱们再看看第三天这个大作家的日记内容(快速投影出第三篇日记的图,还是跟前两篇日记的图片一样)不看后面的内容,我也知道小金鱼日记的内容了,你们知道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我还在鱼缸里游来游去。”)这篇日记真的是这样写的吗?(快速投影出第三篇日记的第一句话:“我仍然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这回不笑了,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即,补上这篇日记的第二句话:“也许,我应该打个盹儿。可鱼儿不用打盹儿,所以,我继续游来游去。”好多学生本来想笑的,但没笑出来。学生大概在对比中感觉到了自己的猜测跟小金鱼日记的差距,这种体悟对学生写日记是有很大启发的。此时,可以让学生把前三篇日记连起来读一读,随后出示第四篇日记的图片——基本上和前三次图片一样,不同之处就是鱼缸里多了条“泡泡鱼”。)想一想这篇日记,小金鱼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等一会儿,再来看看小金鱼是怎么写的。
后面的几篇日记也是如此,先呈现图片,再出示日记内容。而日记内容也不是一下子都呈现出来的,都是在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地方停下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投影。这么有趣的日记,学生看了前三篇之后,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顺势让学生猜测下面日记的内容,就会水到渠成,读和写也会在无痕中融合。读完之后,笔者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师生共同创编绘本《小狗日记》或是《小猫日记》等,不做要求,自由模仿创作,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绘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第二本绘本读物是《蚯蚓日记》。笔者在教学第一篇日记时,先出示图,再出示日记内容,不做任何评价。读第二篇日记时,出示图片之后,笔者顺势出示蚯蚓教蜘蛛钻地的内容。学生读完之后,笔者再引导:“蜘蛛说,明天要教蚯蚓学倒立,蜘蛛会怎么教呢?蚯蚓能学会吗?这一页被弄丢了,要不大家创编一个补上去试试?”在读《五一那天》的日记时,笔者也是先出示图和前半部分内容:“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接下来,小蚯蚓是怎么做的呢?“大家猜一猜、说一说,再接着读后面的日记内容。”当出示最后一句“早安、早安、早安……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时,学生边读边哈哈大笑。这笑声包含着喜欢和成长。
对于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来说,在开展读整本书的起始阶段,如何去考量学生的阅读效果呢?笔者一直觉得,读起来就好,不一定非得让学生读懂读透,只要能让学生觉得读的过程有趣味就达到预期效果了。如果认为学生在家读书的情况不好掌握,那就搬到课堂上来读书,利用每天下午自由活动的部分时间,全校集中读课外书,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营造一种真实的大阅读的氛围。当然,教师也可以尝试在语文课上开展读书活动。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每学期,用两个月把语文课本学完,剩下的时间就带着学生在课堂上一本一本地读课外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尝试一下。相信阅读有了时间的保证,就一定会有量和质的提升。如果非要测试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故意装作对某个人做的某件事感觉不理解,或是故意对故事中的人物张冠李戴,看看学生的反应。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也可以在看书后和学生一起说说自己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还可以说一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情境情节等。例如,教学《夏洛的网》时,教师可以设计:“书中哪些故事让你感觉很搞笑,和同桌说一说;书中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你想不到的?”这样的读书交流是轻松愉快的,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学生的年级越低,其阅读兴趣越容易被激发,但也最容易被破坏。因而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时刻都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读书是个慢工程,来不得任何的急功近利,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