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涉农专业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2023-09-12彭中友
支 锐, 彭中友, 陈 利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阳 551400)
开展校企“共建课程、共研教学”,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多集中在工科和商科方面,涉农专业的研究较少。和工业类企业不同,农业类企业往往有较强生产时节性[1],而且生产规模以中小微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套用。如何基于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改革涉农专业课程教学,促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亟待研究。课题组通过“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结合农业类专业和农业类企业的特点,围绕教师、教材和教法分析挖掘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双方在教学改革中的难点、痛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提炼形成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 综合化重构教学内容
1.1 以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课程教学,往往是基于教材,然而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与实际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教材会比当前应用技术滞后,所以导致学生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到生产一线不够用的情况。因此,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重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现代学徒制是双元教学,学生既要在学校上课,接受校内教师的指导,又要到企业实践,跟随企业导师的锻炼,所以在有限学习时间内,就要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技术技能训练时长,以满足现代农业企业对员工提出的实践技能高要求。因此,重构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分析不同农业生产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将每个知识技能要求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技术清单,并通过分类整理的方式,将生产环节中的通用技术归为基础知识技能,特色技术按照项目化模式进行设计,形成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为例,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顺序,将营养学原理、原料分类、饲料原料营养特性、动物营养需要、饲养标准、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饲料分析检测等按照饲料生产的实际流程,划分为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原料识别、饲料加工调制、饲料检测分析等四层递进项目,分别对应饲料配方员、品管员、生产工和品控员等目标岗位。
1.2 以“三农情怀”为基础强化思政育人目标
涉农专业的学生,培养其“知农、爱农、懂农”尤为关键,因此在重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依托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生产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加上对农业的认同感,提高对农业产业建设的责任感。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严谨求实、质量诚信、安全高效、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需求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农村传统养殖案例分析,树立学生“投身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景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把好饲料质量关,才能守护畜产品安全”的观念,用行动守护畜产品安全,践行家国使命感。
1.3 以地方特色为亮点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通常会选择本地优秀的农业企业或者是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因此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优势及产业特色,结合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导向,将部分特色农业生产内容优化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的学习与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对接更加紧密。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为例,在讲述饲料添加剂内容时,结合本地特色中草药发展优势,将鱼腥草粉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饲料添加剂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兴趣。
2 多样化组合教法方法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五轮驱动”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完成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进行点评“释(示)”疑,使学生通过“悟(练)”掌握教学重难点,再通过“评”强化教学重难点,课堂未掌握的学生课后通过线上资源或开放实训室再次学习、演练,并由助教“跟”踪、老师答疑,确保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师生共同在“探、释(示)、悟(练)、评、跟”五轮驱动模式下突破教学重难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际生产中,以小组讨论、辩论探究、汇报总结等方法实施教学。同时也采取实景教学、实践操练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可选用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2.1 引导式教学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院校都出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理论教学时长被压缩的情况,因此线上自主学习成为各个院校鼓励和主张的学习方式之一[2]。操作方法可以是: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校内教师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课堂上或生产实践阶段集中进行解答或示范。这类引导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下步独立开展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项目化教学
现代学徒制的精髓其实就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技术技能。但是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教学,需要按照上述提及的“以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理实融合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既是独立的,包含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又是一个连贯的生产过程。比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的项目二,就是按照实际生产环节,重新构建了从大宗原料到小宗原料识别利用的教学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相对独立,但是又同属于饲料品管员的岗位内容。
2.3 信息化教学
涉农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最难的就是农业生产往往存在时节性,或者是生产过程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耗时长[3]。比如种植受温湿度影响、受土壤环境影响,养殖易出现疫病传播等。诸多因素导致校企开展教学难度较大,比如因受非洲猪瘟影响,在开展学生就难以进猪场开展“师带徒”实践学习环节。此时,可通过观看农技推广视频,线上学习、虚拟仿真演练等,校内教师或企业导师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或者图片传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应用如“学习通”“家禽云平台”“云班课”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在难以开展实景教学时,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3 灵活化开展教学实施
3.1 教学流程的实施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3.1.1课 前
1) 分组。依据学生课前测试的成绩情况组建学习小组。从每个等级中选择学生入组,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没有强弱差异之分,选取成绩优秀者担任组长,并在每班选取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课程助教。
2) 发布和完成课前任务。教师发布课前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课前任务,为下次新课做好准备。
3) 实训课物资准备。实训课前,由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准备实训物资,以锻炼学生的劳动精神。
3.1.2课 中
1) 点评任务:根据学生的课前任务情况,反馈企业评价意见,并请完成较好的组进行现场分享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综合性点评,由此引出本次课的重难点。
2) 讨论学习:教师给出生产问题,各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组长总结。各组派代表讲述本组案例分析结果,教师根据讲述,对本次课进行点评、总结、答疑。
3) 测试检验:教师发布测试任务,通过即时测试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 课堂小结: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强调本次课的重难点。
3.1.3课 后
1) 测试未达到良好的学生,课后到开放实训室或通过线上资源继续学习,由助教跟踪反馈学习情况;
2) 学生对接饲料厂或养殖场完成岗位拓展任务。
3.2 教学实施渠道
渠道一:校内课堂教学,主要采用TBL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求知和思考,掌握关键知识技能。
渠道二:学生采取轮岗方式驻厂学习,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为例,学生可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在饲料原料接收(品管)、生产控制(中控)、大宗原料库存管理、饲料检测(品控)等生产岗位进行轮岗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渠道三:开展“培优补差”行动。根据学生知识测试等级进行分组,确保每个组内都有测试等级优、良、中的学生,以起相互带动帮助的目的,以强化学生“追跑赶超”的学习氛围。
4 多元化评价学习效果
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意义重大。一是它具备诊断作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二是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课堂学习。三是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行为。根据现代学徒制特点,采取多元评价方式[4]。多元评价不仅仅只依靠试卷,更不是期末考试的得分能够体现的。应当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岗位职能和职业素养兼备。因此,多元化评价不仅是校企双方参与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
4.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课中小组实践探索环节、思政目标达成情况等,占比最好能够超过50%。这个过程的评价主要由校企双师共同完成,同时组内的成员也要参与。其中各个评价内容所占的比例,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任务来确定。
4.2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传统的评价内容类似,但是不完全一样。主要包括学习效果和工作评价。其中学习效果主要由校内教师,通过技能测试、知识测评等方式,对学生(学徒)做出等级评价。工作评价主要由企业导师,通过对学徒(学生)是否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在任务完成效率和质量方面做出等级评价。
5 结 语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比如近年非洲猪瘟疫情紧张,饲料企业对生物安全的管控升级,学生驻厂轮岗遭到阻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不断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强化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涉农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包括普通高中生、中专生、技校生、职高生等,为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同班级同层次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是下一步课程改革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