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3-09-11管艳凤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并发症体温

管艳凤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凤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10 min、20 min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抢救成功率;体温;急诊抢救时间;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2-013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2.044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是指机体在受到创伤后出现大量出血,并通过血管-神经反射造成一系列变化,心排血量、血压、组织灌注量骤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提高,体液和蛋白质等的流失加快,血容量代谢紊乱等,并形成恶性循环,危及生命安全。创伤失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意识改变等,进一步发展成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较差[2-3]。随着交通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逐渐增多,其属于急危重症,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并及早发现休克症状,快速急救处理[4]。早期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本文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优质急诊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凤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严重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组织功能障碍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3)既往有精神疾病、交流障碍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1.2±8.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9例,跌倒伤18例,钝器伤10例,利器伤17例,挤压伤16例;休克程度:轻度45例,中度40例,重度15例。观察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1.4±9.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0例,跌倒伤16例,钝器伤11例,利器伤18例,挤压伤15例;休克程度:轻度42例,中度44例,重度14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个体化抢救措施和常规急救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止血护理、辅助吸氧等,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急诊护理,主要包括:(1)快速综合评估。急诊科一接到患者,迅速建立急救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快速而全面地评估病情,对于清醒的患者还需做好心理状态评估,明确主要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2)伤情判定。采用CRAM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休克指数等评估患者的创伤程度,以便于临床医师能快速有效抢救。(3)开启绿色通道。快速评定伤情后,判断患者的出血量、休克程度,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配合医生的抢救,并觀察评估患者有无其他创伤,在急救的10~30 min内不同岗位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快速有效地处理伤口,及时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伤口给予加压包扎,若大量出血,则使用气压止血带辅助止血;对于胸部创伤引起的开放性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存在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上颈托、脊柱板等予以固定,搬运患者时需保持患者的躯体处于同一直线,保持创伤部位制动。做好呼吸道护理,快速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呕吐物、黏液、血块等,并给予吸氧,氧气浓度以40%为宜,氧流量2~4 L/min。必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一时间给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扩容补液,并控制好输注速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快速备皮配血,及时给患者补充血容量。并遵医嘱进行床边B超、X线等检查,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关手术准备。(4)复温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使热平衡得以恢复,让患者穿干燥的衣物躺在复温毯上,温度保持在37 ℃,室温控制在30 ℃,输入的液体、消毒液等加温到37~38 ℃后使用,维持患者的核心体温在37 ℃左右。(5)导管护理。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因患者病情危重,导管众多,滑脱风险大,由专人进行导管护理,在导管上粘贴标签,注明置入的深度等;若导管脱落后二次置入固定,需粘贴相应的分类标识,同时在护理文书中做好记录。在搬运患者时,需先理顺导管,然后再多人合力搬动患者,避免导管弯折、滑脱等意外发生。(6)并发症预防护理。对于出血部位用敷料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并对创伤处进行深度清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脏器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等患者,需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对于疼痛剧烈患者及时应用杜冷丁镇痛,以免疼痛加重休克程度。定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等,预防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发生。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合理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急促等表现,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征兆,快速处理。同时严密监测容量导管,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 cm H2O,尿量维持在25 mL/h。(8)心理护理。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用语言安抚患者,简单介绍病情,纾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告知放松方法,促使其积极配合抢救。

1.3    观察指标    (1)抢救成功率。显效:经急诊抢救后患者的休克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急诊抢救后患者的休克症状有明显缓解;无效:经急诊抢救后休克症状未得到缓解或是加重。抢救成功率=显效率+有效率。(2)急诊抢救时间。记录2组患者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3)体温。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0 min、入院20 min的体温。(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脏器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5)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2组急诊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体温比较    2组入院时体温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0 min、入院20 min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34.4±4.3)d,长于观察组的(22.9±3.6)d,差异显著(t=20.506,P<0.001)。

3    討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各种创伤患者逐渐增多,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需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5-6]。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因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症状,失血量达到循环血量20%以上时,患者即会出现休克症状,组织灌注量同步减少,重要脏器组织的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尤其是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易出现不可逆的损害[7]。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需把握抢救时机,快速纠正休克症状。

传统的急诊护理中只注重护理人员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干预、失血性休克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影响抢救效果。优质急诊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急诊抢救患者个体化特点制定护理计划,以达到提高抢救效果的目的[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10 min、20 min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急诊护理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急诊抢救中的时间浪费,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效果。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急诊护理,优质急诊护理主要有如下优势:(1)优质急诊护理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患者入院后的极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综合评估、伤情判定,并开启绿色通道,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路、止血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例如:在抢救过程中由专人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置入的各类导管进行有效固定,预防滑脱;并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在搬运患者前先理顺导管,以免导管弯折、滑脱等意外事件发生[9]。(2)失血性休克患者需维持循环血容量,静脉输注大量电解质液体和血制品是主要的抢救措施,而输注过程中易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其他输血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保证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同时,要严密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将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 cm H2O,观察有无咳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征兆,并快速处理,保证抢救过程的安全性。(3)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同时做到急诊护理的个体化、动态化,符合患者的特点和护理需求,以提高抢救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纾解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4)创伤患者的伤情复杂,短时间内病情表现可能不明显甚至隐匿症状,若不能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直接危及生命安全[10]。急诊优质护理强化了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配合,环环相扣,避免了抢救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把握最佳抢救时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致死三联征是凝血病、低体温和酸中毒,加强对患者的复温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加强体温监测和血气分析,及时纠正低体温和酸中毒,维持核心体温在37℃左右,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避免抢救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促进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立珊.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联合心电监护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0,33(22):143-144.

[2]    张莹,牛俊豪,郑小可.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73-374.

[3]    陈少娥.优质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康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9):1631-1632.

[4]    赖晓娟,刘楠,吴琴江, 等.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681-1684.

[5]    亓新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164.

[6]    谢丽花.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20,33(1):212-214.

[7]    刘建琴.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14-1915.

[8]    吕佳瑞.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4):102-103.

[9]    孟玉卉.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34-3036.

[10]    蒯瑞娟,张宁,苗苑,等.风险管理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分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57-159.

(收稿日期:2022-10-26)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并发症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