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甘肃省科普活动实证研究*

2023-09-11周文霞谢艳艳

甘肃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市州科普活动科学知识

周文霞,付 英,谢艳艳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科学普及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科学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培育多层次创新型人才、践行科技惠民理念的客观要求,也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一体两翼”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甘肃省全面贯彻大科普发展理念,深化科普工作整体认知水平,编制科普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引导,全省科普资源信息化水平和使用效益提升,高层次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基层科普设施体系有序健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协同进步,甘肃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3.95%提高到2020年的7.14%。文章采用2006—2022年甘肃省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的统计数据,分析多维度视角下全域学生对竞答活动的持续参与度,探究新媒体介质在科普活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与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优化路径,为新时代再造“互联网+”科普传播新路径、提升多种类科普活动成效提供支撑[2]。

1 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基本情况

1.1 竞答活动背景

2006年5月,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践行“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要求,聚焦重大科技事件、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等,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以全省中小学生为主要受众对象,甘肃省科技厅举办了“甘肃省首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利用网络技术为青少年在课堂之外搭建了科普知识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联网科普活动。

1.2 竞答活动目标

竞答活动以科技文化、地球环境、生命科学、军事知识、生活百科、区域发展等领域生动有趣的科学问题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无门槛、众参与、有互动等优势,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对未知科学领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强化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达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标,推动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发展[3]。

1.3 竞答平台建设

竞答活动坚持“搭建平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科普工作原则,最初以2006年5月开通的甘肃科普网为平台,后为适应数字化改革趋势,2016年迭代开通甘肃科普竞答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答题系统的使用,使得竞答活动方式更优化、更便捷。甘肃科普竞答微信平台依托甘肃省科技厅微信平台建立,利用当下新型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加强科普与大众互动,使科普更加贴近民生,为各类型受众简单快捷地了解科普动态和最具时效性的民生科技信息提供了崭新途径[4]。

2 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实证研究

2.1 整体参赛人数分析

2006—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共举办了十七届,参赛人数逐年迅速增长,2022 年的参赛人数是2006年的345.5倍,年均增长率44.1%,累计参赛人数达128.38万人(图1)。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作为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将新媒体与科普宣传深度融合,采用传播快、形式灵活的技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构建了“互联网+科普”融合发展新格局,竞答活动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整体呈现出参赛人数多、参与热情高、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

图1 2006—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参赛人数

2.2 参赛人数区域分布状况

由于2006—2008年市州层面参赛人数数据缺失,故着重分析2009—2022年竞答活动参赛人数区域分布状况。2009—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参赛学生涉及14个市州,按照各市州累计参赛人数占全省总参赛人数的比例将参赛市州划分为4类地区。由表1可知,一类地区累计参赛人数占全省比重大于10%,有张掖、武威、庆阳、天水4市,此类区域市州科技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领域、大范围宣传竞答活动,学生整体积极性、参与度高。二类地区参赛人数占比介于5%~10%,包括陇南、兰州、金昌3市,此类区域网络化科普传媒迅速发展,融合内外部资源、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活动。三类地区参赛人数在全省占比处于1%~5%,有平凉、酒泉、临夏、定西、嘉峪关5市州,此类区域科普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科普硬件不足,学校层面科普活动重视不足。四类地区参赛学生人数占比不足1%,对科普活动的目标定位有所偏差,科普活动整体开展的效率不高。

表1 2009—2022年甘肃省各市州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参赛人数及占比

2.3 参赛学校地区分布状况

2022年,甘肃省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参赛学校数量最多,60分以上参赛学校1 248所。具体来看,天水、临夏、陇南、庆阳、张掖5个市州参赛学校数量大于100所,武威、酒泉、兰州、白银、平凉、定西6市参赛学校数量在10~100所,金昌、嘉峪关、甘南3个市州参赛学校不足10所。按地区划分,陇中地区(兰州、白银、定西、天水、临夏)参赛学校最多,共计646所,占比51.76%;陇东南地区(平凉、庆阳、陇南、甘南)次之,达到323所,占比25.88%;河西地区(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较少,参赛学校279所,占比22.36%,见图2。

图2 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60分以上参赛学校地区分布

2.4 参赛学生年级分布状况

2009—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60分以上参赛学生年级占比见图3。由图3可知,小学组的参赛人数不断攀升,占比从23.93%稳步扩大至72.2%,小学生逐渐成为参与科普竞答活动的主体人群。初中组的参赛人数占比从2009年的47.86%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18.25%,而高中生的参赛人数比例始终较低。综合来看,受学生自身直接兴趣、学校教师动员、学业发展需求、家长组织安排等多种因素影响,竞答活动整体形成了以小学为主,初中、高中积极参与的稳定格局[5]。

图3 2009—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60分以上参赛学生年级占比

3 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政策引导及科普宣传力度的增大,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取得了较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了网络科普示范作用,但仍存在科技资源区域布局不平衡、科普人员配备有待加强、基层组织水平参差不齐、活动宣传渠道有待拓宽等问题。

3.1 科普场馆区域布局不平衡

作为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活动的主场地,全省科普场馆区域分布差异显著,个别市州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可依托的场地匮乏,科普活动开展较少。2021年,甘肃省共有科技馆13个,其中张掖5个,兰州、庆阳各2个,白银、金昌、酒泉、武威各1个,其余7市无分布。全省科学技术博物馆34个,其中兰州10个、临夏6个、酒泉4个、金昌3个,白银、定西、天水、张掖各2个,甘南、嘉峪关、平凉各1个,而陇南、庆阳、武威3市无分布。全省青少年科技馆站20个,其中张掖5个、嘉峪关4个,平凉、白银各2个,定西、兰州、临夏、陇南、庆阳、天水、武威各1个,甘南、金昌、酒泉无分布。

3.2 科普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基层科技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专职科技教师数量少,受教学任务繁重及教学重心偏移等影响,兼职科技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作为科普活动主要支撑的科普人员区域分化明显,制约着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2021年,全省专职、兼职科普人员分别为0.75万人、3.41万人,其中陇南、兰州、白银3市专职科普人员数量位居前3,共占全省的41.4%;而甘南、金昌专职科普人员仅占全省的2.41%、1.62%。兰州、平凉、庆阳、定西、张掖兼职科普人员数量处于全省前5,占比均大于10%;而甘南和嘉峪关占比均小于2%。

3.3 基层组织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与组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省竞答活动的参赛人次及竞答效果。整体而言,甘肃省各市州竞答活动组织水平参差不齐,张掖、武威、庆阳、天水等市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现已形成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每年参赛人数在全省排名均靠前。反之,部分市州受活动组织工作发动不充分,竞赛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规范,精准化信息接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竞答活动参与度全省较低[6]。

3.4 活动宣传渠道有待拓宽

竞答活动宣传方式主要是在每年科技活动周之前,主办单位以文件形式向市州科技管理部门下发活动通知,并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海报。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全媒体科普宣传阵地有待拓展。而作为竞答活动主体的学生,由于自主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多来源于家长或者老师,导致其信息获取存在滞后性。

4 对策建议

面对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的要求,要正视科普活动价值,加大科普竞答活动的支持力度、培育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健全多层次科普竞赛管理体系、创新充实竞赛内容、拓展竞答活动传播渠道,构建全民参赛的科普主体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科普竞答活动的成效,推动全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素养的提升。

4.1 加大科普竞赛活动支持力度

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的组织与发布已形成周期性的赛事规律,其活动规模、竞答内容、参与力度与社会影响力等均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为持续性办好竞答活动,发挥竞答活动的品牌效应,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多业态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科普服务对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社会需求的全面覆盖。同时,加大对竞答活动的支持力度、组织宣传力度,持续提升竞答活动的引领力和吸引力。加强与各地区科协的合作,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与科学教育以多样化形式在各级各类科普基地及场馆开展,鼓励科技工作者提供智力支持,吸引社会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7]。

4.2 加大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联合各层级科普场馆、基地等设立科学教师实践培训工作室,优化科学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与内容,适时设立精准化的系列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加强跨区域科学教师教学活动交流,重点面向欠发达基层地区专兼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着重开展师资力量的实践探究与创新思维培训,提升基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科学教师加大对学生竞答活动的指导力度,完善赛前、赛中、赛后系统的科技竞赛指导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竞赛成绩观,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认知水平[8]。探索设立科普研究系列职称评审机制,加大科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基层科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普知识传播与科学教育普及。

4.3 完善多层次科普竞赛管理体系

完善“以赛促能”机制,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普竞答管理体系,推动竞赛管理模式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主办单位竞答活动策划应遵循教育部相关管理规定,秉承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公益性、自愿性、平等性原则,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拓展与补充,规范活动管理规程与竞答流程,及时更新完善竞答活动内容。市州科技管理部门加大对竞答活动的宣传力度,明确精准化活动信息传播与扩散,统筹指导下级科技管理部门开展落实竞答活动[9]。县区科技管理部门需根据工作实际,学习先进区域的工作组织经验,积极联系对接各学区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合力。

4.4 充实竞赛内容、拓宽传播途径

关注竞答活动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系统分析中小学生群体多元科普需求和知识偏好,充实科普知识竞赛内容,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延伸科普竞赛项目。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契机,组织科普讲解大赛优秀选手和科技志愿者进校园,将特色科普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针对不同群体传播新鲜有趣的科学知识[10]。丰富科普传播场景,利用各级科普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互联网+科普全新形态,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立体式竞答活动的传播矩阵,将传统课堂和VR、AR技术相结合,促使科普知识立体化、具象化、可视化,为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提供更多科普知识获取机会,推动学生科普知识自主学习效能和实践技能提升。

猜你喜欢

市州科普活动科学知识
蜗牛看牙医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我省贫困现状扫描
试论市州开放大学与市州电大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