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舟
2023-09-11李刚
李刚
又是一年九月九,金秋时节盼收获。豆腐渣一吨,不如金砖一块。量化的前提在质,品质才是“命根子”。谈天说地都离不开质量,企业的荣辱兴衰皆在于此。所谓的品位,就是品质的定位。高标准,严要求,有内涵,上档次,都是对品质的诠释。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传承的是品质。品牌的质量,才是真正的核心旗帜。
每年九月份的“全民质量月”,仿佛都是质管部门的“独角戏”。虽然说消费者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和生产质量,但真正参与其中的还是凤毛麟角。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质量月”的存在,绝大多数政府机关和企业也不断地增强质量意识,“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和“质量立业”,环环相扣。把质量优劣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素,逐渐认识到质量是根,品牌是果。没有强硬的质量支撑,任何产品都难以立足市场。粗制滥造的短期行为,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是生产企业的未来。产品是企业的物化形象,没有良好声誉的产品,就不会有长久存在的企业。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质量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人人有关,人人关注。大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相互依赖,彼此共助。凡是知名的大品牌,无一不是质量的佼佼者。产品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没有强硬的質量为基础,短命的产品,必然导致短命的企业。曾经风靡某地一时的热水器和航空轻骑小摩托,昙花一现般销声匿迹了。老工业基地的国企大厂生产的产品,为何如此快捷地退出了市场?热水器与高压锅并没有离开千家万户,南方生产的同类产品依然在全国各地畅销。轻骑摩托也是便民的交通工具,就像共享单车一样,许多城市大街小巷遍地都是。为啥东北的国营企业甚至是央企制造不出来受消费者青睐有加的东西呢?为什么还是南方的企业把电动车搞得如日中天,红红火火呢?产品质量的背后不是人品质量吗?工业大省从山东、河南采购农业机械,农用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排水泵、发电机、除草机,居然源源不断地从关里运往关外,老工业基地果真“闹机荒”了吗?有些产品既不是没有市场,也不是退出历史舞台了,而是没有产销对路的过硬产品。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质量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开发研制生产出来一流的产品设备。人才外流的原因不仅是收入待遇的问题,还有生存环境的问题。不受重视,不受待见的人,怎么可能以厂为家,爱岗敬业呢?俗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萎缩、滞销、歇业、亏损、停产、倒闭,一系列问题都是人为的因果。好兵需要好官带,好队伍才有战斗力。有企业未必就有企业家,不是每个厂长经理都是企业家。外行领导内行,看的指责干的,受益是调皮捣蛋的。这样的怪圈司空见惯,是随处可见的常态。提升产品质量,必须要提升人品质量。好产品都是由好人生产制造出来的,精工出细活,假冒伪劣产品都是投机取巧的人所为。有合格的人品,才有合格的产品,全球的名牌无一例外。曾经满街跑的中华轿车,渐渐地稀少,忽视生产者的关键作用,岂止是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制造过程也是差强人意的。所有的质量问题或事故都是人为的,抓人品,促产品,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决定质量的因果在人不在物。
全国生产板材的企业很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也不少。浙江的千年舟就是其中之一,板材、地板、木门、衣柜、全屋易装,应有尽有。秉承科技、风尚、健康,三重赋能,努力造好板,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板材供应商,为灾区民众恢复生活贡献真材实料。源自健康生态,引领智造科技,建构人文风尚,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精益求精,向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发力,意欲打造千年之舟。注重企业文化,把全员素质拓展作为队伍壮大的“踏脚石”。深知“木桶效应”的原理,拉长短板,整体提高,便民利人,做百年老店,千秋物件。不搞“一锤子买卖”,质量就是“千年之舟”,行善致远,品牌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