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数智科技传承非遗文化薪火

2023-09-11陈柒壹

科学导报 2023年60期
关键词:当阳市数智活态

陈柒壹

近期,短视频平台上兴起一股艺术风,耍牙、刀马旦变装、英歌舞等传统艺术纷纷登上数字舞台,在互联网留下数字化档案。数智科技赋予非遗艺术新活力,不断实现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传统文化生动故事,为非遗传承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借“数”换档,以“智”发力。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承非遗是现实所需。贵州省一企业引进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苗绣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刺绣实现规模生产,在提效的基础上,开拓了市场,让更多人认识苗族刺绣。许多非遗面临消亡的原因就是养在深闺人不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湮没。借用数字的力量给非遗插上传播的“翅膀”,能够擦去非遗身上的尘埃,使其重见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承”赋能,以“知”焕新。打鼓说书是流传在当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为多样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当阳市河溶镇邀请打鼓说书非遗传承人伍锦发开展宣讲,诙谐押韵的歌词和灵活自如的腔调变换,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此举促进了非遗的合理化利用,在保护与传承中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非遗不是固化的文物,而是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历史文化的辉煌财富。《非遗里的中国》运用3D影像技术还原古代生活环境,构建自然和人文整体场景,回归非遗生产原景,带领观众沉浸体验非遗之美。非遗的传承不仅是要保护,更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赋予新活力,数字化的融入不仅能提高非遗的社会知晓度,更能在非遗传承中融入创新的现代化理念,为现代化传承提供新动力。

引“文”富涵,以“人”活形。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6200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上活动共2400多项。通过元宇宙、5G、AI、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将非遗传统文化完美呈现。需要注意的是,借力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遗特有的文化内涵。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应避免重技术形式而轻文化内涵的片面认识,应把重心更多放在非遗的艺术、社会价值中来。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非遗在情感表达、表演技巧和手艺技能等重要活态展示上都离不开人,也正是人与非遗之间的情感聯结才能更好地让非遗薪火相传。而非遗的传承也需持续吸引新生代,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真正热爱非遗的“新血液”,利用“非遗+科技”新形式,开辟一个非遗传承数字化革新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当阳市数智活态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数智时代教练员的数字素养: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径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活态文化